陳嘉言[當代物理學家]

陳嘉言[當代物理學家]

60年代初,任基礎物理實驗室的負責人時,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建立了實驗室,包括普通物理實驗室(力學實驗室、電磁學實驗室、光學實驗室)、無線電實驗室(電子學實驗室)和中級物理實驗室(現代物理實驗室)。改變了過去物理教學中偏重於理論教學的傾向。

人物簡介

60年代初,任基礎物理實驗室的負責人時,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建立了實驗室,包括普通物理實驗室(力學實驗室、電磁學實驗室、光學實驗室)、無線電實驗室(電子學實驗室)和中級物理實驗室(現代物理實驗室)。改變了過去物理教學中偏重於理論教學的傾向。

人物經歷

“文化大革命”期間,基礎實驗被嚴重破壞,實驗大樓在一場武鬥中毀於“戰火”,陳嘉言被打入“牛欄”。70年代初複課時,他又身先士卒,帶領大家迅速把實驗恢復和發展起來。

1973年開始,他轉向引力波探測研究,建立引力物理研究室。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重要檢驗,是一項意義重大、十分困難的物理學基礎研究,世界上不少有先進裝備的實驗室對此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堡壘仍攻不下來。陳嘉言勇敢地承擔這一任務,他說:“引力波探測是很困難的,也許我一輩子都探測不到引力波,但我願做一粒砂子,為後人鋪路。”他領著大家埋頭苦幹。1978年,引力波專用實驗室建成,1979年,與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合作,在北京建成我國第一座室溫引力波天線模型,1981年,一座天線重達兩噸的大型引力波探測器在廣州建立起來。

1979年,由於在引力波研究方面的貢獻,他被聘為第二屆國際格羅斯曼(Grossmann)會議顧問委員。會議在義大利的海濱城市特里亞斯特(Trieste)召開,中國派出以周培源教授為首的科學代表團參加,陳嘉言應邀在大會上作題為《北京--廣州引力波探測進展》的學術報告,與會代表對中國的引力波研究由衷稱讚。1981年,陳嘉言應邀到澳大利亞作學術訪問,打開了與國際引力波研究合作的道路。1982年第三屆國際格羅斯曼會議決定在中國召開,陳嘉言當選為會議組織委員會成員。他對引力波的研究為我國爭得了國際聲譽。

陳嘉言還積極參加和推動國內引力物理的學術活動。1978年,在廣州主辦了“中國引力與相對論天體物理學術討論會”,為學會的成立奠定了基礎。1979年,中國引力物理和相對論天體物理學會正式成立,陳嘉言當選為副理事長。1980年,代表學會出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