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陳卓愉在香港出世。加拿大政府在1967年完全開放它們的移 民政策後,他在1969年移民到加拿大。他在1977年在卑詩省大學獲得套用科學(工程物理)學位。由1977至1993年,他就職於卑詩大學核子研究所(Triumf),曾當任過研究組組長。
陳卓愉在1991年加入加拿大聯邦自由黨,而在1993年被當選為聯邦國會議員,代表卑詩省列治文選區。他也即時被讓·克雷蒂安(Jean Chretien)總理委任為外交及國際貿易部旗下的亞太事務部總書記。由1993至2000年,陳擔任了這個內閣崗位。他在2000年聯邦大選落敗而失去了他的內閣職位。
但在2004年,陳卓愉被選為代表列治文的自由黨候選人和在同年的選舉被當選為國會議員。他被保羅·馬丁(paul Martin)總理被委任為文化部旗下的多元文化國務部長。
人物經歷
逐加國會議員
陳卓愉贏得自由黨提名 角逐加國會議員爭取連任
陳卓愉14日於提名會議上,全程以英文及國語向約80名民眾闡述施政理念,而非使用習慣的粵語,可能顯示特別著意爭取特定族群的支持。
由於陳卓愉本次以在野之身競選,因此對哈珀政府上台以來包括經濟、民生、環保、外交等多項政策嚴詞抨擊,會場上炮聲隆隆,充滿選戰氣氛。
陳卓愉首先以“刻薄無情”形容保守黨政府的民生政策。他表示,哈珀政府有了約130億元的巨額盈餘,但仍向社會服務開刀,狂減經費10億元,令社會弱勢族群受到傷害。
對於保守黨政府為改善治安推動嚴刑竣法,陳卓愉認為相關政策推動忽視防止罪案工作,又削減社會服務經費,可說不切實際。
陳卓愉亦不滿保守黨環保政策,指其放棄加拿大在京都協定所做承諾,並抨擊哈珀政府的“清潔空氣法案”,認為全面對付溫哥華市氣體排放的“固定限額指針”需等到2050年才生效是“浪費光陰”的行為。
陳卓愉亦認為保守黨的外交及外貿方面政策可說是“一片空白”。他補充,由於哈珀政府外交相關經驗較弱,因此在處理包括“阿富汗軍事政策”及“中國外交關係”方面都“ 不及格”。
熱愛祖國
陳卓愉先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多年來積極推動中加經濟、文化、科技交流與發展,曾多次組織、發動加國的商人、科技工作者回祖國投資辦實業及進行學術交流,為中加的經濟、文化、科技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94年1月,陳卓愉首次回到家鄉恩平省親,家鄉的美景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9年陳卓愉應廣東省副省長湯炳權的邀請,率加拿大經貿代表團一行40多人回廣東訪問。其間,他再次回恩平省親,受到家鄉人民的熱烈歡迎。
加拿大聯邦國會議員陳卓愉及援助畢節雪凝災區代表團在畢節活動
加拿大聯邦國會議員陳卓愉及援助畢節雪凝災區代表團一行來到畢節地區,捐資11萬加幣(折合人民幣60多萬元)支助畢節地區受災民眾搞好災後重建與發展。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秦如培,地委委員、行署常務副專員曹國江、地區人大工委副主任蔣弟元、行署專員助理王彬及行署辦、地區外事辦、地區民政局等有關單位負責人參加了捐贈儀式。
陳卓愉等一行還深入到畢節市千溪鄉、織金縣官寨鄉、三甲鄉等地發放救災物資,與受災民眾親切交談,鼓勵振作精神,搞好災後重建與發展工作。
寄語北京奧運
加拿大華裔聯邦國會議員陳卓愉剛剛從中國貴州畢節地區開展賑災之旅回到溫哥華,就與中新社記者談起北京奧運。陳卓愉在加拿大前自由黨政府里曾任亞太事務和多元文化部長等要職,多次陪同加總理訪華。他說,保守黨執政後,雖然中加關係沒有以前那么密切,但加拿大社會、國會仍然希望進一步發展與中國的友好關係、陳卓愉慢慢切入奧運話題,略有沉思後說:“我掌握的最新民調顯示,百分之八十五的加拿大人支持中國主辦奧運會,不贊同抵制北京奧運會。”他認為,西方少數政客和部分媒體近期有關中國的偏聽偏信和片面報導,是其固有意識形態在作怪,並不能代表西方社會的主流。其實,這種右傾保守思想有其歷史淵源,其主要表現即是害怕中國強大,採取各種手段圍堵中國,搞對抗不搞對話。
“作為華人,我能感受到中國人民對西方不公輿論的氣憤之情。”陳卓愉說,“但海內外所有華人不要因此而氣餒,要向前看!”陳卓愉認為,北京奧運會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會,它能夠讓全世界看到一個日新月異的中國,它能夠讓世人了解中國是世界和平的主要貢獻者。他說,中國人不要被聖火傳遞過程中的小插曲激怒,中國政府要集中整個民族的力量來辦好北京奧運會,讓北京奧運真正辦成中國人和平、理性、包容的文明盛會。
華人人頭稅案
加拿大政府在加議會大廈與加拿大華僑華人社團代表簽署了原則協定:加政府將撥出1250萬加元建立“加拿大華人社區基金會”,以平反19世紀和20世紀華人人頭稅冤案。在加拿大歷史上,從1886年起,每個入境加國華人必須繳納50元人頭稅;1900年7月又把人頭稅增加到100元;一年後又增至500元。據統計,1886年至1923年間,華人所交人頭稅總額達約2400萬元,與當時修建橫貫加拿大的太平洋鐵路費用相當。1923年6月還通過禁止華人入境的排華法案。加拿大華人受到種族歧視的嚴重壓迫與傷害。多年來,為尋求人權平等與社會正義,一代代華人奔走呼號,要求平反這一冤案,要求加拿大政府與以賠償,但一直沒有結果。直到4天前,風雲際會,歷史終於翻開給人以希望的一頁。
陳卓愉部長:具體協定就是向華人社會撥出1250萬加元,首先提供250萬元,成立“加拿大華人社區基金會”,開展“表揚、紀念和教育”活動,主要是要撫平加拿大華人遭受種族歧視的傷口,紀念人頭稅問題的歷史,表揚加拿大華人對加拿大社會的貢獻。因此,不僅在華人社區,也要在整個加拿大社會進行教育工作。可以在中學教科書中介紹這段慘痛歷史,記住過去,以後不要讓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這次協定不是單單與哪一個華人團體簽署的,而是與整個華人社區簽署的。參加簽署協定團體代表了加拿大絕大多數華人。加拿大華人全國聯合會的陳丙丁,溫哥華中僑、蒙特婁華人文化中心和多倫多華人文化中心等主要華裔團體代表,具有很廣泛代表性。在加拿大歷史上,從來沒有這么廣大華人群體支持政府的一個協定。要成立一個有廣泛代表性基金會負責管理基金的使用。現在有關社團已提出20多項建議,政府官員正與華人社區代表商議這些計畫,還要吸收華人社區各方意見。待計畫完成,再交審批,然後實行。
競選落選
陳卓愉對大比數落敗感到意外,但相信是保守黨形勢較強所致。他在晚上8時40分左右宣布對手勝出,除恭賀黃陳小萍競選成功,也多謝多年來的支持者,自言有幸由移民做到國會議員及內閣國務部長,可以和內閣一起締造歷史,反映加國不光分享國家資源,還分享政治建制;新移民可以通過他的經驗為鏡,看到加國充滿機會。陳卓愉說:「40年前,沒有想到可以成為國會議員甚至內閣國務部長,這反映加拿大是開放、公平的國家,讓每一個移民分享,只要積極參與,即使我是少數民族,也來投我一票。」陳卓愉對是否繼續參政,要和支持者商討後才作決定,他自言有「政治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