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中秀才次年即受聘為私塾教師,開始了他一生的教學生涯。廢科舉興學校後,在永定、南靖和廣東大埔的公私立中國小里執教國文、歷史等科,極受學生的歡迎和愛戴。民國29年(1940年)獲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頒發的“教學五十年極優教師獎狀”,譽滿閩西粵東。
舊社會教師生活非常清苦,但佐廷淡泊自甘,課餘還努力於他喜愛的舊體詩歌創作。他的詩題材廣泛,無論山川文物、舊史新聞、家庭悲喜,凡感思所及,盡注筆端。民國15年(1926年),集成《鑒塘初稿》出版,共收詩作600餘首。民國20年,又得詩300餘首,編為續集,托友人攜往廣東付梓,不料全部遺失,痛失之餘,愈加勤奮,特別是“七七”抗戰軍興之後,雖已年逾古稀,卻為救亡大義和愛國熱情所激發,四五年之間接連創作了抗戰詩歌近百首,登上了他一生創作的頂峰。這些詩歌,或憤怒譴責日本侵略軍暴行、或尖銳指斥漢奸無恥,而更多的則是謳歌抗日將士英勇業績,激勵人民同仇敵愾復興中華。那時,幾乎每接到一則捷報他都興奮得不能自禁,都要賦詩讚頌,並期待著“興師直抵黃龍府,修我戈矛入虎穴,立馬扶桑第一峰,還我河山光大烈。”民國30年(1941年),他將這近百首抗戰詩歌,連同十九年間其他詩作共600餘首,編成《鑒塘詩稿續集》出版,本縣碩儒張超南、名士林遜之都為之作序。張序云:“君詩卷流清,膾炙人口,自有千秋”。林序云:“讀先生詠史之作,慷慨淋漓,令人忠義之氣油然而生”。
《鑒塘詩稿續集》出版的那年春季,本縣人士成立民國《永定縣誌》修志局,聘佐廷為分纂。受聘後,他不顧年近八旬身體羸弱,立即爬山越嶺,從陳東老家步行70華里來到縣城,以其歷來的勤懇嚴謹精神全力投入編纂工作,一直忙碌到農曆年底,為民國《永定縣誌》的修成作出了重要貢獻。第二年元宵剛過,又匆匆趕來縣城繼續工作。不幸農曆二月即一病不起,五月,逝世於故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