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瓣

陰道瓣

雌性動物尿生殖前庭與陰道交界處的底壁上有一橫行的黏膜褶,稱為陰道瓣(處女膜),非洲象、海豹、驢[動物]、馬、牛、羊、豬、人類、黑猩猩和狐猴,一些鯨魚品種(包括海豚),一些鼠類品種, 和鼴鼠的雌性胎兒在出生時,內陰和外陰的那個隔閡沒有完全消失,就成了所謂的處女膜。

基本信息

簡介

低級哺乳類在泌尿生殖系統發展的胚胎期有處女膜,內陰和外陰的那個隔閡沒有完全消失,但是幼態持續機制使裸猿的處女膜保留下來了。”所謂幼態持續,即嬰幼期的某些特徵保存下來,持續到成年期

現在普遍認為人類進化就是一個幼態持續過程。簡單說,成人相當於是猿的幼兒,而人類幼兒則是猿的胚胎階段。這個過程目前還未有定論,不過通常認為是嬰兒頭顱與母親產道之間妥協的產物——人類的腦進化過快,腦容量增長明顯,而婦女的產道卻幾乎沒有變化,大腦袋的嬰兒如果不提前(相對於)出生,那么其後果基本上就是難產,母親也保不住。

形態

真實的處女膜真實的處女膜

處女膜位於陰道口與陰道前庭的分界處,是環繞陰道口的中間有孔、不完全封閉的一層薄膜狀組織。中間有一孔或多孔,稱為處女膜孔。一孔多數呈環形、橢圓形、半月形或不規則狀裂口;多孔呈篩狀。

處女膜是覆蓋在女性陰道外口的一塊中空薄膜,大約1~2毫米厚,膜的正反兩面都是濕潤的黏膜,兩層黏膜之間含有結締組織、微血管和神經未梢,中間的小孔叫處女膜孔。處女膜孔的大小和膜的厚薄程度各人可有不同。處女膜孔的直徑約為1~1.5厘米,通常為圓形、橢圓形或鋸齒形;有的呈半月形,膜孔偏於一側;有的為隔形孔,有兩個小孔作上下或左右並列;有的有很多分散的小孔,就象篩子上的小孔。處女膜可以防止外界不潔的東西進入陰道,有保護陰道的作用。青春期前由於卵巢所分泌的雌激素很少,這時陰道黏膜薄、皺壁少、酸度低,故抵抗力差,處女膜有阻攔細菌入侵陰道的保護作用;青春期後,隨著卵巢的發育,體內雌激素增多,陰道抵抗力有所加強,處女膜也就逐漸失去了作用。處女膜孔是生理所必須的,女子成熟後,每月一次的月經血就是通過這個小孔排出體外,如果膜上沒有小孔,則每月的月經血被它擋住而不能排出體外,醫學上叫做處女膜閉鎖。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月經血在陰道內積聚,成年累月以後可向上擴展到子宮腔和輸卵管,通過輸卵管的遠端開口,流入腹腔中,使輸卵管破損,腸管粘連,腹腔感染。

生理作用

不同階段處女膜形態不同階段處女膜形態

處女膜是掩蓋在女子陰道外口的一層中心有孔的薄膜,又稱陰道前膜,位於女性陰道口與陰道前庭的分界處環繞陰道口的一層薄膜狀組織,其位置就在陰道口,而陰道是在大陰唇後下部的凹陷處,凹陷深度約2~3厘米。處女膜的正反兩面都呈粉紅色或半透明狀,跟周圍黏膜顏色相同,表面濕潤。少女時期的處女膜較小和厚,隨著女性身體的發育成熟,處女膜會逐漸變得大而薄,並有一定的韌性;成年時期女子的處女膜大約厚1~2毫米,其間含有結締組織、微血管和神經末梢。通常在處女膜的中央,有一直徑為1~1.5厘米的小孔,醫學上稱之為“處女膜孔”,月經就是通過這一小孔排出體外。這個小孔的形狀各人不盡相同,根據處女膜開孔的形狀,可分為圓形、橢圓形、環形、篩形、傘形、分葉形、星形等30多種,一般常見的處女膜孔為圓形和橢圓形。只有少數女性天生沒有處女膜,而另外少數女性處女膜上則沒有孔隙,民間又稱“石女”,醫學稱為處女膜閉鎖。其實,任何形狀的處女膜孔,其生理功能並沒有任何差異。

處女膜的黏膜組織內含有豐富的微血管、神經末梢等。因而,當處女膜破裂時,女性常會出現陰道少量流血,並伴有疼痛。在女性初次性交,男性的陰莖插入女性的陰道時,常將處女膜頂破而形成裂口,處女膜的裂口往往是多發的,從中心部向四周呈放射狀延伸,由於男性陰莖進入的方向一般是向下向內的,故裂口在陰道口兩側下方處較深,可達基底部,稱為完全性破裂。有時由於性交時男方用力過猛,可使附近的陰道壁也有裂傷。生育過的婦女,由於胎兒經陰道娩出,使處女膜進一步破損,以至到處殘缺不全,有時僅留下幾個殘存的突起,叫處女膜痕。如果是剖腹產分娩的,因嬰兒是從下腹部切口處娩出,不通過陰道,則處女膜仍保持婚後的形狀。

青春期前,女性的生殖器官尚未發育完善,陰道的黏膜較薄弱、酸度也較低,因而不能阻攔細菌的入侵。而這時的處女膜較厚,也就擔負起這一重任,起到保護女性生殖系統的作用;青春期後,女性的生殖器官逐漸發育完善,陰道已經具有抵抗細菌入侵的作用,而處女膜卻逐漸變得薄弱,也就失去了這一作用。處女膜孔的作用是使月經排出體外,女性性成熟後會來月經,月經血正是通過處女膜孔而排出體外,如果處女膜上沒有這一孔隙,就會使得女性經血無法排出。若月經血在陰道內長久積聚,可向上流入子宮腔、輸卵管,甚至可流入腹腔,造成腹腔感染,引起腹痛。

處女膜並不是哺乳動物共同的標配,至少在靈長類里,只有人類擁有它。儘管從生理上來說,至今沒搞清楚它有什麼功能,但存在必有其存在的道理,在一些文化里,這層膜的有無會被當作道德的判斷標準。

常見問題

1、處女膜一般非常薄且沒有痛覺神經末梢分布,破裂不會有明顯疼痛,出血量也很少,和性興奮時分泌的愛液混在一起,甚至不易被人發現。極少數處女膜肥厚的女性發生性生活的時候會出現由於這個膜的阻擋而導致陰道性交疼痛(這種極特殊的情況一般需要手術切開),這個時候強行發生性生活是會引起出血量較大,繼發感染炎症性疼痛。這時即使不發生性生活,女性也會感到陰部疼痛。

2、性生活強度太大,陰部撞擊力較大,性生活頻率過多,都會導致外陰和陰道的皮膚和或黏膜受損傷,出血充血、腫脹。

3、女性在剛剛發生性生活的時候,還不能對自己身體的性反應有很好的把握,因此往往不能很好的達到性高潮,這樣性興奮時生殖器官的充血狀態不能在性高潮過後很快消退,沒有很好的消退期的休整恢復,也會造成外陰的脹痛,導致走路、坐下都不舒服。

4、初次性生活對於女性來說,是一個身體被異物侵入的過程,對於特別敏感的女性來說,甚至前幾次的性生活都有這種感覺,要給女性一個適應的時間。就像戴隱形眼鏡的道理一樣,人們最開始的時候都會對冷冰凍的鏡片碰到角膜的感覺有些害怕或者敏感,但是戴了幾次就找到竅門了,並適應了。因此,在這個階段,伴侶一定要注意體貼,避免用力過大過猛,不要急於追求性生活中的花樣刺激和性高潮。在最初階段把基礎打好,今後的性福生活長著呢。

5、在女性緊張、害怕的情緒中,盆底肌肉緊張收縮的狀態下,強行性生活是會導致陰道黏膜破損的,外陰的摩擦撞擊過猛也會對尿道口造成損傷,女性尿道短、直,容易造成逆行感染。如果出現小便疼痛,或者尿道口灼燒的感覺,必須及時到泌尿科治療,並停止同房,待症狀緩解後再發生性生活。

保護

關於處女膜破裂:由於處女膜一般在性交後破裂,傳統的觀念便把處女膜是否完好當作女子是否有過性行為的惟一檢驗方法。在古希臘,新郎新娘入洞房時有兩個稱之為“馬什特”的婦女跟隨,作為破瓜的見證人。所謂“破瓜”,是新郎用白手巾纏在左手指上,然後伸入女子陰道,如果手巾中有血跡就證明是處女,由馬什特確認。

由於在入洞房之前的新娘洗身也是馬什特幫助的,一些已失身的姑娘便買通馬什特,先用鳥血等動物血置入陰道,以迷惑男方。在我國歷史上,“元紅”的檢查也流傳頗廣。雖然“驗貞”的具體事例宋代才有,但早在晉代的著作中就已提及驗貞。

女性處女膜,由於位於人體隱蔽處,不免使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千百年來,圍繞著處女崇拜的種種社會習俗,人們展開了一個又一個話題。

不少文學作品中,文人在描寫新婚之夜時,也常會作一些“驗紅”的細膩描寫。在一些鄉村,過去長輩似乎對媳婦是否是處女也很關心,常會教導男方用種種方法去作驗證。他們所注重的,無非是女子的處女膜的是否破裂,以處女膜來鑑別女子是否有過失貞。失貞觀念在現代社會中,雖然已逐漸淡化,但在一些人,特別是男人的頭腦中,卻不能說已沒有。

自尊自愛最珍貴:年輕女孩當然要自尊自愛,不要隨便和人發生性關係。但若真的不可避免地發生這種事,還是不要背太大包袱。性交固然會使處女膜破裂,但處女膜破裂卻並非都是性交所致,劇烈運動、陰道用藥、某些繁重的體力勞動都可致處女膜破裂。

幼年無知,將異物塞入陰道以及手淫等,也會使處女膜破裂。處女膜與處女之間,並不能一律劃上等號。處女膜破裂與行為不檢之間,更不能胡亂劃上等號。

但是一般來說,大多數未婚健康女性在沒發生性關係前,處女膜是完好無損的,在新婚之夜會“見紅”。畢竟在中國傳統文化下長大的男子有著初夜情結,所以年輕女孩一定不要輕易與人發生性關係,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自己,避免處女膜在非正常情況下破裂。再說處女膜的存在,對防止外界不潔的東西進入陰道,也是有益處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