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起石

陰起石

陰起石是一種短纖維的石棉類礦石,呈緻密的細鱗片狀到粗鱗片狀;藥材為不規則的塊狀,銀白色而微綠,斷面顯層狀紋,質軟疏鬆易碎,觸之有滑感,手捻成薄鱗片狀或短纖維狀,以火燒之不變紅,而易傳熱。其多與陽起石伴生,幾乎全由滑石組成,並含碳酸鹽。功能補腎益陰,治遺精早泄,白帶血濁等,與陽起石略異。故二者應區別使用,不宜混用。

基本信息

簡介

名稱:陰起石

拼音:YIN QI SHI

藥材性狀:呈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全體銀白色而微綠。具光澤,表面光滑而不平坦,斷面顯層狀紋。質軟而疏鬆,易碎,用手可捻成薄鱗片狀或纖維狀。粉末附於手上有光滑感,且不易掉落。以火燒之不變紅,而易傳熱。氣微,味淡。

產地:河北、河南、湖北

採收加工:全年均可採收。除去雜質。

陰起石陰起石

性味歸經:溫;鹹;歸腎經

功能主治:溫補命門。用於腎陽虛的陽痿,宮冷,腰膝冷痹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禁忌:陰虛火旺者禁服,不宜久服。

《中藥材炮製通則》

礦物形態

陰起石陰起石

陰起石的礦物形態為滑石片岩,是一種短纖維的石棉類礦石,呈緻密的細鱗片狀到粗鱗片狀。一般為綠色或由灰色到白色。硬度特別小,觸之有滑感。是層帶的產物,常與剛起石相伴生。這種礦石差不多全由滑石組成。此外也往往含有碳酸鹽(菱鐵礦)、綠泥石、雲母及少量其他礦物。藥材商品呈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全體銀白色而微綠。具光澤,表面光滑而不平坦,斷面顯層狀紋。質軟而疏鬆,易碎,用手可捻成薄鱗片狀或短纖維狀。粉末附於手上有光滑感,且不易掉落。以火燒之不變紅,而易傳熱。氣微,味淡。入藥煅紅研細用。

炮製方法

一、淨制除去雜質(《規範》)。

陰起石陰起石

二、切制研碎(《規範》)。

三、炮炙1.酒淬取淨陰起石塊,置適宜容器中,用無煙武火加熱,煅至紅煅,取出後,立即倒入黃酒中淬酥,取出,晾乾,研碎。每陰起石100kg,用黃酒20kg(《規範》)。2.煅製取淨陰起石,置坩蝸或其它容器內,放無煙爐火上用武火煅至紅透,取出,放涼,砸碎(《寧夏》)。

性狀鑑別

本品為長柱狀、針狀、纖維狀集合體,呈不規則塊狀、扁長條狀或短柱狀。大小不一。白色、淺灰白色或淡綠白色,具絲絹樣光澤。體較重,質較硬脆,有的略疏鬆。可折斷,碎斷面不整齊,縱面呈纖維狀或細柱狀。氣無味淡。以針束狀、色白、有光澤、無雜質者為佳。

鑑別

陰起石陰起石

顯微鑑定:本品在偏光鏡下:薄片中無色透明,或呈很淡的綠色,呈柱狀或纖維狀。中正突起。傾斜消光,消光角(c∧Ng)為13°-18°;少數平行消光;橫切面上呈對稱消光。干涉色為二級綠。正延長符號。二軸晶。負光性。光軸角較大。

功用主治

溫補命門。治下焦虛寒,腰膝冷痹,男子陽痿,女子宮冷,症瘕崩漏。

①<本經>:“主崩中漏下,破子髒中血,症瘕結氣,寒熱腹痛,陰痿不起,補不足。”

陰起石陰起石

②《別錄》:“療男子莖頭寒,陰下濕癢,去臭汗,消水腫。” ③《藥性論》:“補腎氣精乏,腰疼膝冷,濕痹,能暖女子子宮久冷,冷症寒瘕,止月水不定。”

④《日華子本草》:“治帶下,溫疫,冷氣,補五勞七傷。”

⑤王好古:“補命門不足。”

⑥《醫學入門》:“能助人陽氣,主男子下虛陽衰乏。”

⑦《綱目》:“散諸熱腫。”

⑧《玉楸藥解》:“治寒疝。”

藥物選方

①治元氣虛寒,精滑不禁,大府溏泄,手足厥冷:陰起石(煅,研令極細)、鍾乳粉各等分。共為細末,酒煮附子末

陰起石陰起石

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送下,(《濟生方》白丸)

②治陰痿、陰汗:陰起石(煅,為末),每服二錢,鹽酒下。(《普濟方》)

③治沖任不交;虛寒之極,崩中不止,變生他證:陰起石(火煅紅,別研,令極細)二兩,鹿茸(去毛,醋炙)一兩。

上為細末,醋煎艾汁,打糯米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空心米飲下。(《濟生方》陽起石丸)

④治丹毒:陰起石(燒,研末),新水調塗腫處。(《儒門事親》陽起石散)

名家論述

陰起石陰起石

①《本草經集注》:“桑螵蛸為之使。惡澤瀉、菌桂、雷丸、蛇蛻皮。畏菟絲。” ②《藥性論》:“惡石葵。忌羊血。”

③《本草經疏》:“陰虛火旺者忌之。陽萎屬於失志,以致火氣閉密不得發越而然,及崩中帶下由於火盛而非虛寒者,並不得服。”

④<本草匯言>:“營虛血熱者不宜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