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毓章

我國婦產科創始人陰毓璋,1903年出生,山西沁源人。1920年考入北平清華學堂,1926年畢業後公費留美,入霍布金斯大學學習。1928年獲理學士學位,再入該校醫學院讀研究生,1932年獲醫學博士學位後,留院任助教、外科醫生。

人物簡介

我國婦產科創始人陰毓璋,1903年出生,山西沁源人。1920年考入北平清華學堂,1926年畢業後公費留美,入霍布金斯大學學習。1928年獲理學士學位,再入該校醫學院讀研究生,1932年獲醫學博士學位後,留院任助教、外科醫生。

人物生涯

1933年回國後,先後任蕪湖弋磯山醫院內科和外科主任,參加世界外科學會。抗戰爆發後,赴成都任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婦產科主任教授。抗戰勝利後,隨校遷回南京,任中央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新中國成立後,中大醫學院更名為第五軍醫大學,仍繼續在校任職,曾帶領抗美援朝手術隊赴東北搶救志願軍傷員。1954年調長春第一軍醫大學(現白求恩醫科大學)任婦產科主任,1956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教授,並任全國衛生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吉林省分會會長、全國中華婦產科學會理事長、中華婦產科雜誌副主編。1954年榮立三等功, 1956年和1960年兩次被評為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1960年出席長春市、吉林省和全國文教系統群英會。曾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陰毓璋早在40年代初,就在美國《國際外科雜誌》發表了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子宮肌腺瘤在病源、病理方面不是一個病症的論文,引起國際學術界的強烈反響,直到60年代才逐漸為大家所認識。他還發表了“幼稚型子宮的臨床分類”、“從陰道萎縮的原因研究,否認老年性陰道炎為一單獨病症”等數十篇論文,均受到當時國外婦產科學者的重視。50年代初期,他在精通英、德、法文的基礎上,自修俄文,翻譯並介紹了巴甫洛夫學說,闡述和研究了高級神經活動與無痛分娩的關係。他從不迷信個人,他從事的“用聯想實驗探討有關產痛的病理灶”和“產痛的生理基礎的研究”等,推翻了風行一時的“無痛分娩法”,深得國內學者及廣大臨床工作者的好評。50年代後期致力於“產科血不凝結性產後大出血的研究”,論文發表在《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上。他在國內最早提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是“羊水栓塞”和“產科低纖維蛋白原症”致死原因的新見解,他首倡的使用凍乾的纖維蛋白原搶救血不凝結性產後大出血,被很多著作廣為引用。從此,大大降低了產後大出血的死亡率。

幾十年來他在婦產科、外科、地方病等方面發表了百餘篇論文,並編著了《生理產科學》、《實用產科學》、《實用婦科學》等教材;參加了第一批全國高校統一教材《婦產科學》的編寫工作。他畢生致力於醫學教育事業,從未離開過講台。無論在課堂上還是臨床實踐中,他對學生和各級醫生及護士的嚴格要求,是出了名的。他經常說,醫生面對的是生命,決不容許有絲毫的差錯。凡有重危疑難病人,他都親自看護,深受廣大患者的衷心愛戴。他最早開展並擅長做複雜的廣泛子宮頸癌腹腔內和陰道式子宮切除術及腹膜外淋巴掃蕩術,以及最難治的陰道式膀胱陰道瘺修補術。

60年代初,東北農村流行原因不明的克山病,主要侵犯心臟,死亡率很高。他不顧年事已高,且有高血壓和冠心病,深入山區與農民同吃同住,連續三年沒有回家過春節。他在病床前晝夜守護危重病人,將第一手資料帶回,深入鑽研,終於和大家一起摸索出行之有效的“靜、氧、溫、點、藥、守”六字療法,搶救了大批危重病人。“文革”開始後,他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被多次批鬥。即使在武鬥期間,他仍冒著“槍林彈雨”,背負沉重的政治壓力,堅持到門診上班。1968年受長春光學機械研究所特務冤案的牽連,被隔離審查,強迫勞動,使他的心臟病大為惡化,卻又不準吃藥治療,以致於1968年12月3日清晨在勞動時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故而死亡救人一生的醫學家竟然未得任何搶救而死亡,終年65歲。十年以後的1978年終得以平反昭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