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的原因有:①先天不足:《靈樞·五變篇》說:“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是指在母體胎養不足所致。②後天損耗過度:如毒邪侵害,損耗陰津。③化源不足:如化生陰津的臟腑受損,陰精無從化生,如《外台秘要·消渴門》說:“消渴者,原其發動,此則腎虛所致,每發即小便至甜。”④臟腑之間陰陽關係失調,終致陰損過多,陽必偏盛,陽太盛則致“消”,如《醫門法律·水腫門》中說:“腎司開闔,腎氣從陽則開,陽太盛則關門不闔,水直下則為消”。腎陽偏亢,使胃熱盛而消谷善飢。
2.飲食不節、形體肥胖①長期過食甘美厚味,使脾的運化功能損傷,胃中積滯,蘊熱化燥,傷陰耗津,更使胃中燥熱,消谷善飢加重。如《素問·陰陽別論》謂:“二陽結謂之消”。二陽指的是足陽明胃與手陽明大腸。是指胃腸中積滯化熱,胃熱則消谷善飢。熱邪上熏於肺,使肺熱津傷,出現煩渴多飲。大腸熱結則大便秘結不暢。②因胖人多痰,痰阻化熱,也能耗損陰津,陰津不足又能化生燥熱,燥熱復必傷陰。如此惡性循環而發生消渴病。
3.情志失調、肝氣鬱結由於長期的情志不舒,郁滯生熱,化燥傷陰;或因暴怒,導致肝失條達;氣機阻滯,也可生熱化燥,並可消爍肺胃的陰津,導致肺胃燥熱,而發生口渴多飲,消谷善飢。陰虛燥熱日久,必然導致氣陰兩虛。消渴患者始則陰虛燥熱,而見多飲、多尿、善飢。時日既久,陰損及陽而出現氣虛陽微現象,如全身睏倦乏力、食少難化、大便溏薄、口乾不欲飲、夜尿多而白天反少,脈細無力、舌質淡、苔薄白或淡黃。這是由於肺、胃、腎三經陰氣虛,陽氣被遏而出現的陰陽兩虛病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