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歲時·正月》:“《山堂肆考》:正月曰孟陽、孟陬;又曰陬月。”
一月稱“陬(zōu)月”、“正月”、“孟春”;
二月稱“杏月”、“如月”、“仲春”;
十二月稱“嘉平月”、“臘月”、“塗月”、“季冬”。
陬月,農曆正月的別稱。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歲時·正月》:“《山堂肆考》:正月曰孟陽、孟陬;又曰陬月。”
一月稱“陬(zōu)月”、“正月”、“孟春”;
二月稱“杏月”、“如月”、“仲春”;
十二月稱“嘉平月”、“臘月”、“塗月”、“季冬”。
陬是一個漢字,讀音為zōu,左中右結構,部首為阝。形聲,從阜( fù),取聲。“阜”是土山,與區域有關。本義:山的角落。陬還有角落;聚居;農曆正月的別稱等意思。
基本解釋 古籍解釋 孔子故里孟陬,讀作: mèng zōu。指的就是正月,如屈原的: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正月為陬,又為孟春月,故稱。《 楚辭·離騷》:“攝提貞於孟陬兮,惟...
引證解釋 相關詞語語出:(1).邊地。《新唐書·魏知古盧懷慎等傳贊》:“終之胡雛亂華,身播邊陬,非曰天運,亦人事有致而然。” (2).邊際。南唐陳陶《海昌望月》詩:“天花...
語出:《爾雅·釋天》:“月在甲曰畢……正月為陬。” 郝懿行 義疏:“正月得甲為畢陬也。”《史記·曆書》:“月名‘畢聚’。” 司馬貞 索隱:“聚,音娵……...
杏月,別稱仲春、仲陽、如月,具體指的是二月。
簡介 稱謂及含義 傳說故事葭月是農曆十一月的美稱,因為冬月里的葭草才會吐出“綠頭”,所以十一月稱之為葭月。十一月通常稱:辜月、冬月、仲冬、中冬、暢月、葭月、龍潛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語出:《太平御覽》卷二二引《四時纂要》:“四月也,是謂乏月,冬穀既盡,宿麥未登。”
基本解釋 乏月(農曆四月) 其他月份的別稱月曜日指的是七曜日的第二日,即星期一。日、月、火、水、木、金、土七個星合稱“七曜”,舊時分別用來稱一個星期的七天,如“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是星期...
詞語解釋 月曜效應辜月,通常稱: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開歲、陬月。
稱謂 一月 柳月 桃月 蠶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