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陝西段簡介
內蒙古托克托到龍門鎮,俗稱“大北幹流”,該河段位於晉陝峽谷,落差較大,水力資源豐富。黃河出了龍門,就進入了開闊地帶,龍門至潼關這一段俗稱“小北幹流”,該河段河床寬淺,水流散亂,主流遊蕩不定, 東西擺動頻繁,為典型的堆積遊蕩型河道,素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之說。
機構概況
基本概況
水政水資源處(水政監察總隊)、財務處、人事勞動處(黨群工作處)、防汛辦公室六個處室。下設黃河北幹流管理局(陝西黃河北幹流水政監察支隊)、陝西黃河專業機動搶險隊、韓城、合陽、大荔、潼關四個河務局及機關服務處、陝西黃河工程局、陝西黃河水利工程維修養護有限公司九個單位。
全局現有職工326人,在職職工244人,大專以上學歷175人,中高級職稱 58人,助理級79人。
歷史沿革
陝西黃河河務局前身為陝西省三門峽庫區管理局,隸屬於陝西省水電局。1985年2月,為了加強黃河小北幹流河道管理,解決山、陝兩岸灘地糾紛,黃委成立了黃河小北幹流陝西管理局,隸屬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1988年由黃委會直接領導,1996年更名為黃委會黃河小北幹流陝西河務局。2009年,更名為陝西黃河河務局,同時升格為副局級單位。
主要職能
陝西黃河河務局是黃河水利委員會派出機構,在黃河陝西側行使水行政管理職能,管理長度為716.6公里,涉及榆林、延安、渭南三市。陝西黃河河務局履行對陝西省境內黃河幹流河道統一管理職責,對黃河防洪工程建設規劃、項目審批、落實地方匹配資金等工作實行統一組織和管理。負責管轄兩省境內黃河河道範圍河段的水行政執法、水政監察、防汛抗旱、水資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與管理及河道管理工作。
治黃工作
1、確保了黃河安瀾
作為河務管理部門,陝西黃河河務局始終把防洪保全作為第一要務。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防汛工作方針,確保了黃河小北幹流防洪安全。先後戰勝了1988年、1994年、1996年龍門站超過10000立方米/秒的大洪水,戰勝了1996年元月份的特大凌汛,保證了沿黃民眾生命財產安全。2003年、2005年,兩次支援渭河抗洪搶險,為戰勝“03.8”、“05.10”洪水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被渭南市委、市政府授予“抗洪搶險先進集體”。
為了緩解渭河下游防洪壓力,探索降低潼關高程新途徑,自2006年開始,全力配合黃委做好利用並最佳化桃汛洪水過程沖刷降低潼關高程試驗工作,保證了實驗順利進行,經過試驗,潼關高程累計降低56厘米,達到了預期目標。
2、黃河小北幹流河段防洪工程體系進一步完善
建局以來,組織實施並完成了“八六”、“九五”兩次河道整治規劃,修建了韓城橋南、合陽榆林、大荔華原、潼關七里村等13處護村護岸、控導工程,工程總長度65.85公里,壩垛552座,累計完成投資4個多億。這些工程保護了沿黃4個縣(市),涉及人口15萬,60萬畝灘地及相關企業的安全。
2010年,為了疏導渭河洪水入黃流路,使黃河、渭河中常洪水在三門峽水庫上游形成合力,沖刷降低潼關高程,進一步緩解渭河下游防洪壓力,實施並完成了渭河入黃流路調整工程一期建設任務,工程建成後,已經歷了黃河、渭河三次中常洪水,觀測效果非常好,如期發揮了投資效益。
3、工程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多年來,始終堅持把加強工程安全管理作為提升工程防洪能力的重要內容,按照國家標準,逐步推進工程示範段建設,共建成南謝、七里村、雨林工程及東王管護基地等全河示範工程 7處,占全局工程總長度的14%。其中,以七里村工程為主體的“潼關黃河金三角水利風景區”被水利部命名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名勝區”。黃河工程已成為沿黃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吸引愈來愈多的遊客前往觀光旅遊。它們在發揮防洪保全作用的同時,也成為沿黃旅遊的寶貴資源。
4、水政水資源管理進一步加強
為了確保河道行洪安全,確保依法開展涉河項目建設,不斷加強河道管理,協調處理水事糾紛,嚴格建設項目管理。建局26年來,共處理水事案件150起,協調水事糾紛10起,發放河道內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證10張,在確保黃河小北幹流河段正常水事秩序的同時,也為涉河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保障,為沿黃地區合理開發利用黃河資源,大力發展社會經濟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水資源管理以確保黃河不斷流為前提,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目的,嚴格執行水量調度條例。特別是2009年和去冬今春的特大旱情,為確保農業生產用水,我局積極協調各取水單位,最大限度地滿足沿黃人民生產生活用水,有力的支援了地方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