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時代:唐代、清代發掘單位:陝西省考古研究所
簡介:
為了全面了解唐昭陵北司馬門遺址的布局和遺蹟結構,並為制定遺址的科學保護方案提供翔實的依據。2002年7月,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了清理和發掘,經2002年度和2003年度兩年的發掘,發掘面積總計5100多平方米。揭露的建築遺蹟主要為唐代和清代兩個時期。 唐代遺蹟清理的範圍南北約86米,東西最寬處61米。全遺蹟以兩闕間中線為軸東西對稱,並以門庭為界,分門內外兩部分。大門以外(以北)遺蹟有:最北部東西對稱的雙闕和雙闕後的長條形房址。大門兩側接夯土圍牆。大門以內(以南)西部遺存自北向南有:門庭西南的條形房址和其後部方形房址,最南端的長廊狀房址。出土的遺物以唐代及明清建築構件為中心,並有唐代石刻殘塊和明清祭祀碑8通。唐代建築構件有長方形磚、方磚、筒瓦、板瓦、各種紋樣與規格的瓦當、鴟尾、獸頭脊頭磚等種類。石刻為十四蕃君長和昭陵六駿殘塊。
唐昭陵北司馬門遺址是唐代帝陵陵園建築遺址中首次發掘的一組完整建築群,總體布局較為清楚,整組建築以軸對稱的形式依地勢而建,由北向南逐漸升高,外圈有圍牆環繞,嚴密緊湊。通過發掘對於一些建築的結構和功能有了新的認識。出土的石刻文物如十四蕃君長和昭陵六駿殘塊在美術史上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