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蘇區第二次反"圍剿"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26、第27軍反擊國民黨軍對陝北和陝甘邊兩蘇區第二次“圍剿”的作戰。 會議決定,集中紅26軍第42師一部和紅27軍第84師主力在陝北作戰,首先打擊深入陝北蘇區中心的國民黨軍第84師,爾後向南向西發展,以求打破其“圍剿”,打通兩蘇區的聯繫。 7月17日,紅軍東進至綏德、米脂地區,又殲第84師370餘人。

中文名稱: 陝甘蘇區第二次反"圍剿"
又名: 陝甘蘇區第二次反圍剿
發生時間: 1934年10月~1935年6月
發生地點:陝西甘肅兩省邊界和陝西省北部地區

事件介紹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26、第27軍反擊國民黨軍對陝北和陝甘邊兩蘇區第二次“圍剿”的作戰。
1934年10月起,蔣介石從陝西、甘肅、寧夏山西4省調集國民黨軍5個師(旅)4萬餘人,採取圍堵結合,分區“清剿”,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方針,以陝北為重點,對陝北和陝甘邊兩蘇區發動第二次“圍剿”。其第84師負責“清剿”綏德、清澗、延川、延長延安安定(今子長)地區;以第42、第86師分別由南北兩面向陝北蘇區中心逐步推進;晉綏軍第71師置於黃河東岸;第206旅進至吳堡、綏德地區,支援第84師。另以第35、第61師楔入南梁、照金兩地之間配合陝北作戰。
為打破國民黨軍的“圍剿”,中共陝甘邊和陝北兩特委於1935年2月5日召開聯席會議,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軍委,統一領導兩蘇區的中共組織和紅軍、游擊隊。會議決定,集中紅26軍第42師一部和紅27軍第84師主力在陝北作戰,首先打擊深入陝北蘇區中心的國民黨軍第84師,爾後向南向西發展,以求打破其“圍剿”,打通兩蘇區的聯繫。4月中旬,紅26軍一部北上。下旬,國民黨軍第84師開始向安定地區進攻。5月1日,紅26軍一部在赤源縣白廟岔與紅84師會合,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前敵總指揮部,劉志丹任總指揮,高崗任政治委員。7~9日,紅軍在安定之吳家寨、馬家坪殲第84師2個營又1個連,俘900餘人,迫使駐安定縣城守軍撤回瓦窯堡。20日,紅軍東進至清澗縣張家圪台殲第84師1個連後,以一部兵力佯攻綏德、清澗,主力則星夜隱蔽南下,於30日攻占延長縣城,消滅第84師及民團400餘人。延川守軍懾於被殲,棄城逃往清澗。6月13日,紅軍一部圍攻國民黨安塞縣政府所在地興隆寨,俘其縣長,斃俘民團200餘人。28日,紅軍集中兵力強攻靖邊縣城,殲第86師1個營及保全隊等共600餘人,保全(今志丹)守軍聞訊棄城而逃。7月17日,紅軍東進至綏德、米脂地區,又殲第84師370餘人。至此,國民黨軍第二次“圍剿”被打破。與此同時,紅26軍另一部和游擊隊,堅持陝甘邊蘇區的鬥爭,並出擊至黃龍山區,牽制和消滅國民黨軍及民團各一部,有力地配合了紅軍主力在陝北蘇區的作戰。此次反“圍剿”,紅軍共殲國民黨軍及民團3000餘人,連克安定、延長、延川、安塞、靖邊、保全6座縣城,使陝甘邊和陝北兩蘇區連成一片,鞏固和發展了陝甘蘇區,紅軍發展到5000餘人。

事件意義

陝甘蘇區第二次反"圍剿"作戰的勝利,是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積極開展游擊戰爭取得的,它的勝利,使紅軍和游擊隊得到了發展,使陝甘邊與陝北蘇區連成了一片。陝甘蘇區的鞏固和發展,為中共中央和三大主力紅軍及紅二十五軍長征提供了落腳點,為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主題關鍵字: 城市進攻戰 聲東擊西 殲滅戰 進攻戰
分類: 民主革命戰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