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賀野級輕巡洋艦

阿賀野級輕巡洋艦

阿賀野級輕巡洋艦是日本海軍建造的有別於之前的5500噸級輕巡洋艦的一型新式輕巡洋艦。 阿賀野級有阿賀野、能代、矢矧、酒匂4艦,為日本海軍建造的最後一級輕巡洋艦,具有較強的海上作戰能力。 四艘艦除酒匂外均在二戰中戰沉。酒匂最後成為美軍戰利品,最後在比基尼環礁核試驗中沉沒。

基本信息

發展沿革

建造緣由

輕巡洋艦阿賀野級是為了滿足日本海軍缺乏輕型巡洋艦的需求而建造的新型輕巡洋艦。日本海軍上一次大規模的輕巡洋艦建造就是在八八艦隊計畫的時候,當時連續建造了包括球磨級五艘,和其改良型的長良級六艘,川內級三艘總共十四艘,有別於之前"最初"的兩艘三千噸級輕巡,這十四艘輕巡又被稱為"五千五百噸級",而在這五千五百噸級輕巡的建造後,日本就沒有再大規模的建造輕巡洋艦。在這段期間僅建造了實驗性的輕巡夕張號,和為了滿足條約需求的重巡(假輕巡)的最上級四艘,所以日本海軍的輕巡洋艦一共還是那十四艘五千五百噸級老式巡洋艦。

自從八八艦隊時期開始,日本就十分重視雷擊戰,而雷擊戰的主角自然就是由輕巡洋艦領導的驅逐艦組成的水雷戰隊。日本在戰前建造的新型驅逐艦有著巨大的的性能提升,但在輕巡洋艦方面卻仍是使用五千五百噸級的老舊輕巡為主力。為此,在昭和十四年度的第四次艦船補充計畫(丸四計畫)中計畫建造了六艘新型的輕巡洋艦,其中四艘是水雷戰隊旗艦阿賀野級(乙型巡洋艦),兩艘是潛水戰隊旗艦大淀級。

建造列表

阿賀野級有阿賀野、能代、矢矧、酒匂4艦。

時間表

阿賀野

1940年6月18日在佐世保海軍工廠動工,1941年10月22日下水,1942年10月31日服役。

1944年2月17日,載往本土的回航途中,於特魯克島北方約160海里處被美國潛艇擊沉。

能代

1941年9月4日在橫須賀造船廠動工,次年7月19日下水,1943年6月30日竣工。

1944年10月26日在菲律賓Panay西北方海域遭空襲戰沉。

矢矧

1941年11月11日在佐世保造船廠動工,為開戰前最後一艘動工的軍艦,1942年10月25日即南太平洋海戰前一日下水,完工之日是昭和十八年(1943)12月29日。

1945年4月矢矧號參加了日本海軍的最後一次出擊,伴隨大和號前往沖繩海域做自殺性攻擊,最後被美機擊沉。

酒匂

1942年11月21日在佐世保海軍工廠動工,1944年4月9日下水,11月30日竣工。

到太平洋戰爭戰爭結束時,僅有剛竣工的酒匂號還可行動,其戰後被美軍拉去比基尼環礁參與核試驗。

技術特點

新型水雷艦隊旗艦阿賀野型輕巡洋艦是新時代的產物,在外觀上和武裝上都和以往的五千五百噸級輕巡洋艦大有不同。從外觀上來說,五千五百噸形的老式輕巡看起來類似是“大型的驅逐艦”,而阿賀野級看起來則像是“小型的重巡洋艦”。

在輕巡洋艦夕張號的試驗後,日本的輕巡洋艦步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以阿賀野級為例,再也沒有“多的煩人占盡空間還大小長短不同”的煙囪群,取而代之的則是一隻合併的後傾煙囪,再也沒有“矮小四方”的醜艦橋,取而代之的是有如重巡般的新艦橋,再也沒有“東一座西一座單裝且前後亂裝”的主炮,取而代只的是三座雙聯裝152毫米主炮,再也沒有“兩舷分列”的魚雷發射管,取而代之的是“中線迴旋發射並有再裝填裝置”的魚雷發射管,再也沒有“後來加裝有如違建艦載機只能一架停上面”的彈射器,取而代之的是寬敞的艦載機整備甲板,這使其能多搭載一架水上偵察機。

以水雷戰隊旗艦為任務的阿賀野級,在各種性能上十分具有獨特的個性,因為要領導的是驅逐艦,所以它具備了較小的體型,和五千五百噸級老艦相差不多,這是為了能與驅逐艦一起執行各種複雜的水上機動作戰。最重要的特點就在他的魚雷發射管,不同於舊式輕巡運用困難的兩舷分列式的魚雷發射管,阿賀野級用了兩座四連裝的魚雷發射管,兩座都位於中線,能向兩舷發射,而且還具備了再裝填裝置,能迅速的再裝填魚雷。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6652噸
航速35節
主火力6門152毫米
副火力4門76毫米
魚雷發射管8具610毫米
艦載機2架
雷達21號電探

服役事件

阿賀野

阿賀野於1942年10月在佐世保海域試航,搭載著九八式夜間偵察機 阿賀野於1942年10月在佐世保海域試航,搭載著九八式夜間偵察機

首艦阿賀野號1940年6月18日在佐世保海軍工廠動工,1941年10月22日下水,竣工的時候,已經是昭和十七年(1942年)10月31日,此時,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中途島海戰早已結束,日本海軍正向失敗之路蹣跚的邁進。

1942年12月7日在特魯克島進行魚雷發射訓練的阿賀野號 1942年12月7日在特魯克島進行魚雷發射訓練的阿賀野號

竣工後的一個月,阿賀野號就出動代替長良號擔任第十戰隊的旗艦,開進特魯克基地支持紐幾內亞西岸的韋瓦克攻略作戰,和新不列顛島臘包爾附近的輸送作戰。之後,從昭和十八年(1943)11月1日至2日起開始參加了一無所獲的布乾維爾海空戰。11月5日,在美軍機動部隊空襲拉包爾行動中被擊中造成輕傷,又在11日的美軍航母艦載機的第二次拉包爾空襲中被一枚魚雷擊中,受到重創。為此,由姊妹艦能代號拖曳至特魯克島進行應急修理。

在竣工服役後一年三個月後的昭和十九年(1944)2月17日,阿賀野號被載往本土的回航途中,於特魯克島北方約一百六十海里處受到美國潛艇“鰩魚”號(Skate,SS-305)的魚雷攻擊,在四枚魚雷的打擊下,短命的阿賀野號被畫下了生命樂章的休止符。

阿賀野級輕巡洋艦 阿賀野級輕巡洋艦

能代

1943年6月在東京灣全速試航的能代號 1943年6月在東京灣全速試航的能代號

能代號1941年9月4日在橫須賀造船廠動工,次年7月19日下水,服役的時候已經是戰局有如亂吹的雪花般的昭和十八年(1943)6月30日,中途島慘敗已有一年,而南方戰線正處於一片愁雲慘霧之中。日本海軍自開戰來相繼損失了重巡三隈號、加古號、衣笠號、古鷹號,而輕巡方面則是損失了由良號和天龍號。日本海軍對身為新型輕巡洋艦的能代寄予莫大期待。

肩負著眾人的期待,能代號於竣工後馬上到特魯克島報到,代替於昭和十八年(1943)7月沉沒的神通號,出任第一機動艦隊第二水雷戰隊的旗艦。後在1943年年11月支持了對布根維爾的登錄作戰,回途中順便拖曳了受傷的阿賀野號回特魯克。

昭和十九年(1944年)1月,能代號在紐幾內亞東北部的卡比延(Kavieng)港受到敵機的攻擊而受損,但是不礙大事。六月的馬里亞那大海戰中,能代號擔任前衛,率領著第二水雷戰隊上下14艘驅逐艦出擊,姊妹艦矢矧號也率領著第十水雷戰隊的15艘驅逐艦一同出擊。

接著在同年10月的雷伊泰灣大海戰中編入了栗田艦隊,出任第二水雷戰隊旗艦,率領9艘驅逐艦參加了10月25日的薩馬島海戰。.雖然在當日炮擊美國護航航母的作戰中大為活躍,但卻在隔日向西回航聖貝納迪諾海峽時遭受美軍3艘航母的艦載機攻擊,再挨了魚雷一條,炸彈3發後終於沉沒於民都洛島南方,距離服役才過了短短一年又四個月。

矢矧

矢矧號正離開佐世保軍港進行最後的公試 矢矧號正離開佐世保軍港進行最後的公試

輕巡洋艦矢矧號1941年11月11日在佐世保造船廠動工,為開戰前最後一艘動工的軍艦,1942年10月25日即南太平洋海戰前一日下水,完工之日是昭和十八年(1943)12月29日,此時正是在太平洋之上連連傳來海軍陸軍慘敗的訊息的時候。

矢矧號竣工後,在昭和十九年(1944)3月1日編入了新編成的第一機動艦隊的中心-第三艦隊(擁有9艘航母),代替在同年2月沉沒的姊妹艦阿賀野號擔任第十戰隊的旗艦,負責護衛航空母艦。服役之初此艦率領麾下水雷戰隊15艘驅逐艦,與姊妹艦能代號於1944年6月一起參加馬里亞納海戰。而4個月後的雷伊泰灣海戰中,其麾下僅剩6艘驅逐艦。原屬於第十戰隊的驅逐艦中,第四驅逐隊的滿潮,朝雲,山雲轉入西村艦隊(全部戰沉於蘇里高海峽),第四十一驅逐隊的霜月與第六十一驅逐隊的初月,秋月,若月分派到小澤艦隊,其餘6艘為第十七驅逐隊的浦風,濱風,磯風,雪風,第四驅逐隊的野分,第二驅逐隊的清霜。

接下來,在雷伊泰灣海戰里率領著水雷戰隊編於栗田艦隊中,對“矢矧”號輕巡洋艦來說10月25日恰好是下水兩周年紀念日。姊妹艦能代號在此役中遭擊沉,而矢矧號本身則是受到若干傷害,自行航行到汶萊泊地。

之後,在昭和十九年(1944年)11月15日的再編組中,擔任第二水雷戰隊的旗艦,率領著第十七驅逐隊(浦風,濱風,磯風,雪風)支持對雷伊太島的輸送作戰,並且擔任對在雷伊泰灣海戰中受傷的戰艦大和號,金剛號和長門號護送回國的護航任務,而自己也回到吳港接受修理。

昭和二十年(1945)4月,美軍登上沖繩島,聯合艦隊派出最後一隊兵力打算執行自殺性的特殊攻擊,以巨大戰艦大和號為中心的特攻艦隊將突入沖繩海域,並盡一切能力消滅所看到的敵人,最後還要擱淺在島旁,全員上陸繼續進行戰鬥。而輕巡洋艦矢矧號也在其中之一,除了大和號,矢矧號之外,剩下的只有八艘驅逐艦(“冬月”“涼月”“雪風”“磯風”“濱風”“霞”“初霜”“朝霜”),聯合艦隊的悲悽由此可見一斑。四月六日,特攻艦隊浩浩蕩蕩的由德山灣出擊,並在隔日遭受到不斷襲來的美軍艦載機的攻擊,矢矧號遭一枚魚雷命中右舷艦尾,導致輪機艙進水,無法繼續航行,美機趁機追擊,矢矧又身中7枚魚雷,炸彈12發,於午後二時和巨艦大和號一起沉沒在九州外海。

酒匂

攝於1944年11月24日即將竣工前,停泊於佐世保軍港的酒匂 攝於1944年11月24日即將竣工前,停泊於佐世保軍港的酒匂

酒匂號是輕巡洋艦阿賀野級的最後一艘·阿賀野級本來是日本海軍寄望甚大的新銳水雷艦隊形輕巡洋艦,他的特色是裝用了八門置於中心線上的魚雷發射管,還採用了再裝填裝置·此外,更盡一步強化了水上偵查能力,架設了水上機甲板·另外,還加強了通信能力,而這一切都裝在一個只有六千噸級的艦身上,是一艘極為理想的水雷戰隊旗艦,但他的弱點在於防空武力的薄弱,另外,使用人力裝填而使得射速極慢的主炮亦是為人詬病的所在·

日本海軍最後建造完成的一艘巡洋艦,就是這艘酒匂號輕巡洋艦(日本海軍對軍艦的定義是在艦首擁有皇室菊花標誌的艦艇,所以是在巡洋艦以上的等級,驅逐艦和潛艇並不算)。在其竣工的昭和十九年(1944年)11月30日,日本海軍已經潰不成軍,接連著爆發的馬里亞納海戰及雷伊泰灣海戰把日本海軍的主力部隊都消耗殆盡。在這段到戰爭結束的期間中,日本海軍唯一可以稱的上是作戰的就只有大和特攻,但是酒匂號也沒能趕上參加。就這樣,酒匂號在戰爭中根本沒有上戰場的機會,一直到戰爭結束以前都未能出過外海。

戰後被美軍接收並卸下武備的酒匂號 戰後被美軍接收並卸下武備的酒匂號

酒匂號在昭和二十年(1945年)1月編入艦隊,擔任第一水雷戰隊的旗艦,但是是屬於待機部隊,一直停泊在吳港。後來因為美軍對吳港的空襲愈發猛烈,所以酒匂號就疏散到日本海一側的舞鶴軍港,結果就在那裡迎接戰爭的結束。在戰爭結束後毫髮無損的,就只有酒匂這一艘。

沒沒無聞的誕生,沒有一次作戰經驗的輕巡洋艦酒匂,其下場卻是十分的悽慘。在被美軍接收後,酒匂號被拉到比基尼環礁去做海上核彈試驗。昭和二十一年(1946年)7月1日,酒匂號和其它的試驗艦一起接受了核武器的考驗。同席的有戰列艦長門號,美軍航母薩拉托加號,和德國重巡洋艦歐根親王號。7月2日,酒匂號的身影消失於太平洋中。

酒匂號艦橋側面的特寫,攝於戰後 酒匂號艦橋側面的特寫,攝於戰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