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及利亞民族獨立戰爭

阿爾及利亞民族獨立戰爭(1954~1962),1830年法國殖民者入侵阿爾及利亞。 而且,阿爾及利亞的民族解放戰爭事業得到了許多國家的支持。 1962年7月1日,阿爾及利亞舉行全國公民投票表決,7月3日宣布獨立,結束了法國長達130年的殖民統治。

阿爾及利亞民族獨立戰爭(1954~1962),1830年法國殖民者入侵阿爾及利亞。1905年法軍占領撒哈拉地區以後,阿全部淪為法國殖民地。法把阿作為它的“行省”,向阿大量移民。一個多世紀以來,阿爾及利亞人民一直為爭取民族獨立而進行著英勇的鬥爭,但都失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世界性的反殖民統治的風暴中,阿爾及利亞一批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出身的愛國志士,於1954年3月建立了“團結與行動革命委員會”(後來的民族解放陣線),開始把分散的游擊隊和游擊小組聯合起來,建立新的游擊隊(後來的民族解放軍),到10月份已擁有三千人,並伺機發動武裝起義。
1954年11月1日凌晨,民族解放軍在西起奧蘭地區東至奧雷斯地區的阿爾及利亞谷地,同時對30多個目標進行了襲擊。從而揭開了民族獨立戰爭的序幕。
武裝起義開始時,隊伍裝備簡陋,缺少訓練。但阿國土遼闊(比法國大四倍),南部雖為廣大沙漠地區,但北部地區(占總面積的1/5)有二條山脈綿亘全境,山高林密,適宜堅持長期游擊戰,四鄰皆友好國家。特別是得到突尼西亞和摩洛哥兩國的大力支持,無論是接受外援或展開武裝鬥爭均有所依託,且又得到廣大人民民眾的堅決支持。因此,民族解放軍憑藉這些有利條件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對殖民當局的駐地、通信樞紐、軍事哨所、憲兵隊、警察局和軍事目標進行了襲擊。同阿相比,法國經濟發達,擁有現代化的武器裝備,並得到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集團的支持。且法在阿有130多年的統治歷史,擁有占阿人口1/10的歐洲移民,控制著阿政治、經濟命脈,加上離法國近(海路800公里,空路一個半小時),運輸和增援較方便,便於法國控制。法國政府企圖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採取軍事圍剿和政治欺騙雙管齊下的政策,撲滅阿爾及利亞人民的斗爭烈火。
經過幾年的鬥爭,阿民族解放陣線認識到,儘管1954年11月1日開始的武裝起義,給了法國殖民者以沉重的打擊,但要使這次起義獲得成功和迫使法國不得不做出讓步,就必須將鬆散的民族解放陣線改造成領導民族獨立戰爭的堅強組織,並確立英明的政治領導原則。為此,1956年8月20日,在卡比利亞的一個叫作蘇馬姆溪谷的地方召開了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史稱“蘇馬姆會議”。會議歷時2個星期,共有13人出席,大會一致通過了《民族解放陣線綱領》。
大會還成立了民族解放陣線的最高領導機構“阿爾及利亞革命全國委員會”,它由17名正式委員和17名候補委員組成。執行機構是“聯絡與執行委員會”,從 “阿爾及利亞革命全國委員會”成員中選出5名組成,並確立了兩條基本領導原則:一是政治領導優先于軍事領導;二是國內領導優先於國外領導。
蘇馬姆會議後,民族解放軍對法軍的作戰得到了加強,開展了積極的進攻行動,隊伍也得到壯大,1956年秋天,他們已有3萬人(不包括民兵)。在國外還有經常處於戰備狀態的預備隊:在突尼西亞約有3萬人,摩洛哥約有2萬人。由於阿民族解放軍的英勇作戰,成功地粉碎了法軍的全面進攻。
1956年5月以後,法軍根據阿軍活動在高山叢林既分散又隱蔽的特點,改變了戰爭初期用大部隊“全面圍剿、梳形搜尋、聚而殲之”的戰術。
在政治上,1958年6月1日,戴高樂重新上台執政後,聲稱要在阿爾及利亞進行廣泛的社會改革,但卻拒不接受民族解放陣線提出的阿爾及利亞獨立的要求。
阿民族解放軍起初對自己和法軍的力量估計不足,總是打攻堅戰和消耗戰,遭到很大損失。但阿軍很快糾正了錯誤,恢復小分隊游擊活動,在軍事上又取得了主動權。1958年9月19日,以費爾哈特·阿巴斯為首的臨時政府在埃及開羅成立。這個臨時政府得到了許多國家的承認。9月26日,臨時政府發表聲明指出,臨時政府的首要任務是領導人民走向解放。同時,也希望同法國舉行談判,和平解放阿爾及利亞。臨時政府的成立標誌著阿解放戰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這時,阿民族解放軍已發展到13萬人。到1959年9月,粉碎了法軍的重點圍剿。
從1959年9月開始,法軍又改用“固守要點,全面封鎖”的戰術。由於阿民族解放軍的英勇作戰,法軍己感到單靠軍事鎮壓不能解決問題,在軍事上只得退守主要城鎮、交通線和東西邊境,而以加強政治攻勢來引誘阿軍上勾。
阿民族解放軍這時兵力已發展到14萬人,有7塊比較鞏固的根據地。阿軍採取的主要戰術:一是以根據地為依託,分小隊深入敵後,伏擊和襲擊小股敵人;二是以突尼西亞和摩洛哥為基地,襲擊法軍據點,破壞封鎖線,向境內增兵和輸送軍火,配合國內軍事行動。這些軍事行動不斷給法軍造成大量傷亡,牽制大量法軍。而且,阿爾及利亞的民族解放戰爭事業得到了許多國家的支持。國內人民廣泛的示威、罷工鬥爭,也給法國殖民當局以沉重打擊。這一切迫使法國政府與阿爾及利亞臨時政府進行談判。
阿法談判,從1960年6月25日在默倫舉行預備會議開始,斷斷續續進行了兩年之久。1962年3月18日,雙方在法國埃維昂談判簽訂了《埃維昂協定》,法國承認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自決權和阿爾及利亞國家的獨立和主權。第二天中午在阿爾及利亞全境實行停火,從而結束了持續7年半的戰爭。
1962年7月1日,阿爾及利亞舉行全國公民投票表決,7月3日宣布獨立,結束了法國長達130年的殖民統治。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的勝利,打擊了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統治,促進了非洲的民族覺醒,支持了非洲人民尤其是法屬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