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瑜伽師地論》,《集論》和《雜集論》有如下新的提法:(1)關於“論處所”中刪略“於大眾中”。(2)對五支作法從理論上和實例上作了論證,如說:“合者,刃引所余,此種類義,今就此法,正說理趣”,“結者,謂到究竟趣,所有正說……結合究竟,是名結”。(3)對現界進行界定:“現量者,謂自正、明了、無迷亂。…‘白”是親義,“當”是恰當,合起來指當下直接的感知,“明了”即排除種種障。“無迷亂”指無錯亂,陳那、法稱後來稱之為無分別、不錯亂。(4)對比量的界定:“比量者,謂現余信解”。比量又依賴於現量:“矢見成就,今現見彼一分時、於所余分、正信解生”。(5)在論莊嚴中新增“辮才”的要求。(6)在“負處”中解釋“粗獷”為:“謂憤發卒暴,言詞躁急”。(7)提出有十二種情況下的興諍論和十二項不興諍論的情況。
相關詞條
-
攝阿毗達磨義論
本書內容簡述巴利佛教之教理,共分九品,即〈攝心分別〉、〈攝心所分別〉、〈攝雜分別〉、〈攝路分別〉、〈攝離路分別〉、〈攝色分別〉、〈攝集分別〉、〈攝緣分別...
基本信息 詳細內容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是玄奘創作的宗教哲學類書籍。
-
阿毗達磨
阿毗達磨(ē pí dá mó),梵語Abhidharma的音譯﹐或譯為"阿毗曇"。
-
大毗婆沙論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梵文:Abhidharma Mahāvibhāṣā Śāstra),又稱《阿毗達磨發智大毗婆沙論》、《大毗婆沙論》、《鞞婆沙論》...
基本信息 歷史作用 流傳版本 -
阿毗達摩[大小乘阿毗達摩]
“阿毗”漢譯為“對”,“達摩”含義為“法”,故“阿毗達摩”即為“對法”。對法,即論典,為三藏之一。
術語解釋 主要區別 -
雜阿毗曇心論
簡稱《雜心論》,十一卷,尊者法救造。劉宋時代天竺三藏僧伽跋摩於元嘉十二年(435)譯出,由寶雲傳語,慧觀筆受。在此譯之前,已經譯過兩次︰一是東晉安帝義熙...
作者 為何而作 論文內容 筆者論 說明 -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
第二節 《阿毗達磨法蘊足論》 第三節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阿毗達磨的起源與成立 第一節 阿毗達磨論的起源 第一項 “論阿...的分別 第四項 阿毗達磨論師 第二節 阿毗達磨論的成立 第一項...
-
六足論
六足論:六足論是《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阿毗達磨法蘊足論》、《阿毗達磨施設足論》、《阿毗達磨識身足論》、《阿毗達磨品類足論》、《阿毗達磨界身足論》六部...
小乘佛教 上述六部論的譯名 附 呂澄《印度佛學源流略講》 相關考證 其次出者為《施設論》 -
藍毗尼[佛教聖地之一]
藍毗尼Lumpinī,又譯嵐毗尼、臘伐尼、林微尼等,梵語可愛之意。釋迦牟尼佛的誕生地,佛教的主要聖地之一,在今尼泊爾境內。它處於尼泊爾西南和印度交界處,...
基本信息 概況 歷史 阿育王朝聖 釋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