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界處各有幾。蘊有五。謂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界有十八。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處有十二。謂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
相關詞條
-
阿毗達磨集論
《阿毗達磨集論》無著撰,師子覺注釋,後安慧把這二者合併,稱為《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集論》全文約一千五百頌,分為五集。“相集”第一,這屬於一論的基本法...
-
大毗婆沙論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梵文:Abhidharma Mahāvibhāṣā Śāstra),又稱《阿毗達磨發智大毗婆沙論》、《大毗婆沙論》、《鞞婆沙論》...
基本信息 歷史作用 流傳版本 -
大乘論
大乘論是大乘佛學發展到龍樹時代(約2~3世紀)才出現的。《瑜伽師地論釋》稱:“佛涅槃後,魔事紛起,部執競興,多著有見。龍猛菩薩,證極喜地,採集大乘無相空...
大乘論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阿毗達摩[大小乘阿毗達摩]
“阿毗”漢譯為“對”,“達摩”含義為“法”,故“阿毗達摩”即為“對法”。對法,即論典,為三藏之一。
術語解釋 主要區別 -
大乘百法明門論
《大乘百法明門論》,梵文 Mahāyāna-śatadharma-prakāśamukha-śāstra,世親造,唐玄奘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在長安北...
相宗傳承 何謂唯識 翻譯註明 相關書籍 原文 -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
第二節 《阿毗達磨法蘊足論》 第三節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彌勒與大乘瑜伽 第四節 秘密瑜伽行第十三章 阿毗達磨論義的大論辯... 阿毗達磨的起源與成立 第一節 阿毗達磨論的起源 第一項 “論阿...
-
雜阿毗曇心論
簡稱《雜心論》,十一卷,尊者法救造。劉宋時代天竺三藏僧伽跋摩於元嘉十二年(435)譯出,由寶雲傳語,慧觀筆受。在此譯之前,已經譯過兩次︰一是東晉安帝義熙...
作者 為何而作 論文內容 筆者論 說明 -
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梵文:आलयविज्ञान,音譯ālaya-vijñāna),又譯為阿梨耶識。阿賴耶在梵文中的原意為:藏,能藏、集藏,阿賴耶識即是指能夠集藏分...
由來和涵義 佛法的根本識 佛門古今焦點 闡述阿賴耶識 玄奘大師闡述 -
六經十一論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