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比杜斯龍

阿比杜斯龍

阿比杜斯龍(學名:Abydosaurus)是蜥腳下目腕龍科下的一屬恐龍,生存於下白堊紀的美國猶他州。阿比杜斯龍是少數發現完整頭顱骨的蜥腳類恐龍之一,也是第一個被發現完整頭顱骨的北美洲蜥腳類恐龍。阿比杜斯龍的牙齒狹窄,其他早期腕龍科的牙齒較寬。阿比杜斯龍是美國古生物學家發現一種恐龍新物種,它是一種體型龐大、長脖頸的素食類恐龍,它們獨特之處在於並不會咀嚼食物,只能直接吞咽。

基本信息

物種學史

阿比杜斯龍頭骨 阿比杜斯龍頭骨

古生物學家挖掘出4個遠古新物種恐龍的頭骨化石,並證實這種體型龐大、長著長脖頸的恐龍並不會直接咀嚼食物,它們的進食方式是直接吞咽。

這一新物種恐龍叫做“阿比杜斯龍(Abydosaurus)”,它屬於一種蜥腳類恐龍,蜥腳類恐龍是體型巨大的食草類恐龍,其中包括腕龍(Brachiosaurus)在內。完全的頭骨化石是非常罕見的,迄今在發現的120種蜥腳類恐龍化石中僅有8種具有完全的頭骨化石。

分布範圍

阿比杜斯龍的化石都發現於猶他州恐龍國家紀念公園的一處砂岩層,屬於雪松山組(CedarMountainFormation)地層的Mussentuchit段。根據岩石中的鋯石,這個地層的年代為1億446萬年前,誤差值為正負95萬年,相當於白堊紀早期的阿爾比階;若計算最晚時期,阿比杜斯龍生存於森諾曼階,來自於雪松山組之上的達科他組(DakotaFormation) 。

布瑞特博士和阿比杜斯龍的頭骨化石 布瑞特博士和阿比杜斯龍的頭骨化石

這4個頭骨中有兩個是完全未受到任何破壞的,它們挖掘自美國猶他州東部恐龍國家歷史文物遺址的一處採石場。據悉,這些頭骨化石非常堅硬,古生物學家不得不使用炸藥才使化石標本與砂岩相分離。

形態特徵

阿比杜斯龍 阿比杜斯龍

阿比杜斯龍生活在1.05億年前,相比之下,腕龍體長達到25米,生活在1.5億年前,它們屬於近親物種 。

阿比杜斯龍的頭骨比一般哺乳動物的頭骨要輕。它們的頭骨並不是由厚骨骼構成,而是較薄的骨骼和軟組織構成,通常當它們死亡後頭骨會很快分離破碎。

蜥腳類恐龍是脖頸朝下,但這項最新考古發現阿比杜斯龍頭骨與眾不同,它們與其他陸地大型動物具有不同的進食方式。

它們並不會咀嚼食物,僅是將樹葉摘下來直接吞咽。依據頭骨骨骼結構分析,它們並不具備複雜的口腔咀嚼系統。

依據一個幼年時期的阿比杜斯龍頭骨,可推測它們的體長為7.8米,但是依據椎骨等其他骨骼化石,暗示著這種恐龍體形非常龐大。我覺得成年體可能也與腕龍一樣大。

在2.06億-1.44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蜥腳類恐龍物種的牙齒具有多樣性,但在0.65億年前的恐龍時代末期,所有的蜥腳類恐龍都發育成狹窄、像鉛筆狀的牙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