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音樂

阿根廷音樂簡介:16世紀初,阿根廷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在以後的3個世紀中,大批歐洲移民遷入阿根廷,因此阿根廷的民間音樂在音階、調式、鏇律、節奏等各方面都主要受到歐洲音樂文化的影響。按類型可劃分為源自印加文化的‘印第安傳統音樂’和從北方到安第斯山區,直至中部及潘帕斯大草原的廣闊地帶所流行的‘克里奧約音樂’。另外還有最最享譽世界的‘探戈’音樂。

阿根廷音樂

內容

阿根廷音樂

簡介: 
16世紀初,阿根廷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在以後的3個世紀中,大批歐洲移民遷入阿根廷,因此阿根廷的民間音樂在音階、調式、鏇律、節奏等各方面都主要受到歐洲音樂文化的影響。按類型可劃分為源自印加文化的‘印第安傳統音樂’和從北方到安第斯山區,直至中部及潘帕斯大草原的廣闊地帶所流行的‘克里奧約音樂’。另外還有最最享譽世界的‘探戈’音樂。
阿根廷的專業音樂同樣受到歐洲文化的強烈影響。16至18世紀主要盛行宗教音樂。19世紀初阿根廷獨立後,歐洲古典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音樂得到廣泛傳播,同時本國的專業創作力量也開始形成。20世紀初,民族主義音樂興起,發展至今。

類型:
(1)印第安傳統音樂:流傳於西北部與玻利維亞接壤的胡胡伊省等地區。調式結構以三聲、四聲和五聲為基礎。它的音域狹窄,樂句短小,裝飾音少,曲調多為下行,節奏自由,演唱中還夾有假聲。主要體裁為“巴瓜拉”、“瓦伊諾”和“卡納瓦利托”。樂器包括小笛卡哈恰朗戈克納笛排簫蓬博等。
(2)克里奧約音樂:流行於從北方到安第斯山區,直至中部及潘帕斯大草原的廣泛地帶。其特點為音域不寬,曲調音型經常是按音階逐級下行,或是二度三度的下行。節奏多為3/4拍、6/8拍,主曲調和伴奏之間的節奏交錯疊置,複雜多變,伴奏樂器主要用小提琴、吉他、豎琴等,同時也加用一些民間樂器。
(3)探戈:是阿根廷的一種舞會舞蹈,也是器樂曲與歌曲體裁之一。1880年出現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郊。最早流行於阿根廷底層人民中間,20世紀後進入上層社會並傳入歐洲,至今在世界各國盛行不衰。
探戈的舞蹈風格含蓄灑脫舞姿具有表現力。其特點為:
a.自始至終男女交臂而舞,情感自持內在,動作不緊不慢。
b.男子為主導,用右手摟住女伴的腰,引導和限定她們的舞步。
c.在移動的舞步中,隨著樂曲的切分節奏,女子的身體常有短暫的後傾以突出頓步。
d.舞蹈無一定程式,可即興發揮,舞姿新鮮多變,具有表演舞的性質。
探戈的曲調為2拍子或4拍子,中速,突出切分音。曲調大多深沉、徐緩,並帶有濃重的哀傷、惆悵的情緒。主要演奏樂器為鋼琴、六角手風琴和小提琴等。
著名的探戈音樂家為‘C.加爾德爾’,被阿根廷人民譽為“人民歌手”和“探戈之王”。
(4)專業音樂:深受歐洲文化的影響,16至18世紀主要盛行宗教音樂。19世紀初阿根廷獨立後,歐洲音樂家的訪問演出活動,對歐洲古典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音樂在阿根廷的傳播起了促進作用。本國的專業創作力量也開始形成,但創作技巧大多是模仿歐洲作曲家的作品。20世紀初,民族主義音樂興起,傑出的作曲家‘A·威廉斯’是阿根廷民族樂派的創始者,他的音樂創作和教學活動對推動阿根廷民族音樂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20世紀30年代以後,民族樂派作曲家的創作十分活躍,主要作曲家有C·布查多,‘F·博埃羅’等。另外在現代派及先鋒派音樂領域也出現了一些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作曲家,如‘A·希納斯特拉’、A·陶里埃略等。1915年成立的民族音樂學會(即現今的阿根廷作曲家協會)現已成為阿根廷音樂界的核心。

樂器: 

卡哈:一種形似方形抽屜或圓形的木鼓。
蓬博:一種大鼓。
③六角風琴:演奏探戈主鏇律的重要樂器,其低啞的音色與探戈懷鄉傷感的內涵正相貼切吻合。


配圖

所屬分類

非洲、大洋洲、美洲地區
外國音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