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旺·卻太爾

阿旺·卻太爾

阿旺·卻太爾,蒙古族。教授。青海湟源人。早年在青海塔爾寺學習藏文。歷任西北民族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藏文教研室主任。

基本信息

阿旺·卻太爾

7歲出家,1947年畢業於青海塔爾寺哲學院。1951年護送十世班禪進藏,並參加和平解放西藏的工作。1953年調入西北民族學院任教。在職期間,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民族學術委員會一、二、三屆委員、甘肅省高校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少數民族語言學科組組長、甘肅省翻譯專業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蒙古語文學會會員、甘肅省民族學、宗教學學會顧問以及甘肅省人大第五、六、七屆常委。精通藏、蒙、漢三種語言文字。編著有藏漢對照的《安多藏語口語》、《口語語法》、《安多藏語口語辭彙》等教材,還牽頭編寫了《藏漢詞典》。1978年出版《藏文古詞淺釋》一書,1981年發表論文《藏文在歷史上的三次厘定》,並將《紅樓夢》(前20回)譯為藏文本。出版專著發表論文十多種,達數百萬字。1993年退休。
都說人生的道路很漫長,然而走過一個個春夏,驀然回首之時,卻發覺匆匆而逝的時光,已將自己鑄成歲月的年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許多老人都會有同樣的心境。可是有志者會在感慨生命短暫的傷感里,顯出火一樣的激情,為稍縱即逝的黃昏重新搭彩。
? 地處絲綢古道的金城,在依山傍水且環境優美的西北民族學院有這樣一位老人,雖然在教學及研究生涯中埋首苦幹了四十餘年,筆耕數百萬字著作,但是至今仍在生命的秋天裡,濃墨重彩描繪著火紅的夕陽。他就是西北民院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教授棗阿旺·卻太爾先生。
?

“艱苦的環境,磨鍊了我”

??1919年,卻太爾出生在青海湟源一個蒙古族家庭。由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年少的他便去塔爾寺哲學院學習。讀書期間,他從師於多位著名的藏學家,在恩師們的悉心教導下,系統地學習了大小因明學及許多藏學專著,並對諸多藏文古籍作了細緻入微的研究。這一切都為他在以後的藏語文教學、藏學研究以及從事翻譯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那時雖然環境條件極為艱苦,但是好學多問的他並沒有被惡劣的環境所征服,他以超人的毅力和頑強的信念自學了蒙、漢兩種語言。1947年,學有所長的他帶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辭別了恩師,離開了學校。
? 1951年,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黨中央制定出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針。博學多識、積極上進的卻太爾被選入了護送十世班禪進藏的工作小組裡。在跋山涉水的漫漫西進路上,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和鮮血,留下了多少堅強有力的足跡,可以說經歷了一次次生與死的考驗。過草地、爬雪山、冰雹打、暴雨淋、風雪卷的一幕幕情景至今仍在眼前重現。
? 殘酷的環境沒能使他沮喪、氣餒,反而更加堅定了他的意志。事過多年後他頗有感觸地說:“是艱苦的環境磨鍊了我,使我有了這種至今難改的不屈不撓的性格……”
??

“基層生活,留給我的不只是艱苦”

??1953年,剛從西藏返回不久的卻太爾先生,還未坐熱那土炕,便被有關組織調到成立不久的西北民族學院執教,一乾就是四十多年。他無怨無悔地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傾注於民族高等教育事業。?當時,剛剛起步的西北民院回響國家大力培養民族幹部的號召,重點培訓民族地區急需的各類幹部。由於來校學習的不少學生存在語言方面的障礙,他便利用工作閒暇時間編寫了一部藏漢對照的

《安多藏語口語》

教材(共八冊)和《口語語法》,解決了熱衷於民族事業,勤奮好學卻急需語言教材的同學們的燃眉之急。隨後,他又編寫了《安多藏語辭彙》一書。該著作的問世,填補了歷史上安多藏語口語無工具書的空白,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然而就在他滿懷信心、幹勁十足的時候,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席捲全國,政治風暴風雲突起,西北民族學院被迫停辦,組織上便將他同許多老師安排到甘南去工作。在那裡他當過教師,也乾過保衛,一度還在行政上搞過翻譯。環境條件艱苦,加之經常性的工作變動,他的足跡也便遍布了甘南各個地方。
?

十年浩劫結束後

西北民族學院也隨之恢復,他又回到民院再次從事自己十分熟悉和熱愛的教育工作。?在甘南滯留的那些日子裡,藏區落後的教育狀況,使他觸目驚心,尤為擔憂的是,他看到一些行政幹部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這一切使他心痛不已,亦使他充分地認識到發展民族教育的重要性。幾年的基層生活,使他深有感觸,他認為在基層生活工作,對於了解和認識新事物,提高自身的素質,是一個關鍵,也是一個不斷積累知識和勇於進取的過程。
?

?注重教學分抓齊管

??
重新回到講台的卻太爾先生,為了能給學生講授更多更豐富的知識,他白天找資料,晚上通宵備課。當時課本緊缺,他便想方設法借找資料,自編自寫,幾萬、幾十萬字的講課資料常常抄得他手指抽筋,雙眼通紅,可這一切在他的眼裡還遠遠不夠。稍稍閒暇時,他又憑藉自己通曉三種語言文字的優勢,帶頭編著《藏漢詞典》。此詞典的出版,在各民族院校藏族師生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由甘肅民族出版社先後再版八次。?教學過程中,他不拘泥於教學大綱內容,而是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水平的不同制定相應的授課內容,使程度不同的學生均能從中受益。後來在指導研究生時,他不僅僅講授指定的課程,還想方設法開設新課,如藏文《薩加專著》、《詞澡學》等,不斷增長學生的知識面,大力開拓學生的思路,並提出了既大膽放手,又精心指導的一系列教學方法,重視並指導學生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研究分析問題和寫學術論文,凡此種種,都在教學過程中產生了良好的效果,贏得了同行們的認同和好評。?1979年,西北民族學院以他和另外兩位教授的名義申報藏文碩士點成功,使得民院少語系藏文教研室成為當時西北地區唯一的藏文碩士研究生點。
??

碩果纍纍成績斐然?

?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儘管卻太爾先生的教學任務和社會活動較之以往有增無減,然而他的筆耕之志卻絲毫沒有鬆懈。在短短几年中,他的專著和發表的論文總計有十幾類,字數達數百萬。由他著述的專著和論文,大多觀點新穎、論證獨特且富有邏輯性和感召力,語言明快流暢,典雅中不失淳樸。?其中比較突出的專著有:《藏文古詞淺釋》,書中將數百組深奧、冷僻的藏文古詞,用樸實簡潔的現代語言,考證註疏、翻譯解釋,使之古為今用。這本著作,既不失原詞的本意,又能為中等程度的學者所理解,出版後頗受藏學研究者的青睞。《藏文在歷史上的三次厘定》是他多年醞釀撰寫的一篇很有影響和深度的論文。作者在文中以不失真實卻有獨到的觀點論述了藏文的形成是一個不斷規範、統一、發展的過程。此文選用史料經反覆考證、推敲,發表後引起了藏學界的高度關注。
? 在另外一些論著中,大多貫穿著這樣的宗旨:藏學應不斷地和漢文以及其他民族文學進行廣泛的交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精髓。
?

利用實地考察的機會

捕捉能夠利用的新信息,來修正、補充固有的理論體系。多次帶領學生赴甘青藏區進行實習,並藉機會調查各地方言,研究其異同規律,蒐集鮮為人知的原始資料,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同時又為進一步完善藏學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據。在繁重的教學、科研之餘,他抽出寶貴的時間,致力翻譯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決心把這部譯作奉獻給勤勞淳樸的藏族人民。
? 在風雨兼程、不懈追求的茫茫人生之路上,卻太爾先生雖歷盡坎坷,但他始終矢志不渝,辛勤耕耘中度過了人生最輝煌的歲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