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洛克反潛飛彈

阿斯洛克反潛飛彈

RUR-5A“阿斯洛克”反潛飛彈(RUR-5A Anti-Submarine Rocket) “阿斯洛克”是美國海軍主管、杭尼韋爾公司研製、水面艦艇發射的短程彈道式反潛飛彈。ASROC是英文Anti-Submarine Rocket的縮寫。1955年開始研製,1961年開始裝備。研製費用為2.45億美元,1961年每枚飛彈的價格為2.2萬美元。至今生產量已超過 20000枚。

簡介

“阿斯洛克(ASROC)”是美國60年代開始裝備在水面艦艇上發射的短程反潛導彈,70年代賣給台灣,台灣有12艘驅逐艦裝有此型飛彈。彈長4.6米,彈徑325毫米,發射重量435公斤,射程2-10公里。由一枚MK46魚雷及一固體火箭推進器組合而成。其火控系統為MK114,包括MK53攻擊戰術顯示台、MK134計算機等。台灣使用的是MK112八聯裝發射裝置。
現在美軍的ASROC均可以使用MK41垂直發射系統發射,發射效率明顯改善,而且可以與標準IIER、戰斧、海麻雀等混裝,作戰性能大為提高。
據台灣《聯合報》報導,台灣當局反潛作戰主力、海軍168艦隊的“濟陽”級護衛艦在左營軍港外海進行海空協同的反恐操演,並且首度開放媒體登船採訪,炫耀海軍對潛艇的作戰能力。演習中,反潛直升機吊掛磁探儀標定目標後,通過“汾陽”號艦上極高靈敏度的聲吶系統發射魚雷,迅速打擊水面下的潛艇。這次曝光的“汾陽”號艦在1993年正式成軍。“濟陽”級護衛艦原為美國於1965~1967年建造以反潛任務為主的“諾克斯”級護衛艦,共建造有46艘。台灣海軍總共得到8艘,號稱是“靖海第一關”。
停靠在港口的台灣海軍“濟陽”級(原美國“諾克斯”級)護衛艦“濟陽”號(932和“鳳陽”號(933))
可就在2004年,台灣《中時新聞報》報導,民進黨籍的台灣當局“立法院”委員對台灣海軍駐紮在基隆的主力艦隊進行了突擊巡閱,發現其擁有的“成功”級、“康定”級和“諾克斯”級護衛艦這三種最重要的水面作戰平台均存在戰備不足、人員缺編甚至因零件缺乏而靠泊歇工的情況,特別是從美國租借來的8艘“諾克斯”級護衛艦最為嚴重。台灣媒體稱,由於台灣很難在短時間內買到潛艇,自製潛艇也不是一蹴而就,更不用說買到了還要花多年訓練的事實,至少在下一代兵力成軍之前,台灣反潛作戰只能依賴水面艦艇和反潛機了。原來就以反潛目的而建造的“諾克斯”護衛艦長期從事台島東部水域反潛作業,被稱為伸向海底的“耳朵”,如今這雙“耳朵”要失聰,台灣當局能不急嗎!
但僅僅一年之後,8艘“諾克斯”級護衛艦就被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台灣媒體吹捧上天,箇中含義頗令人玩味。

發展簡史

“阿斯洛克”反潛飛彈又名“阿斯洛克”火箭助飛魚雷,是美國現役的主力反潛飛彈。1955年,美國海軍擬定發展計畫,1956年與霍尼韋爾公司簽訂了正式研製契約,1960年進行定型試驗,1961年開始裝備水面艦隻。該飛彈主要由戰鬥部、彈體構架、點火分離裝置和固體飛彈助推器等組成。彈長4.64米,直徑325毫米,發射重量435千克,射程大約10千米。戰鬥部可以攜帶1枚聲自導魚雷或1枚核深水炸彈,目前戰鬥部採用的是MK46魚雷。MK46型反潛魚雷是美國研製的第三代輕型反潛魚雷,服役後成為北約標準的反潛武器,該魚雷經過多次改進,現今最新型的是MK46 Mod5型,長2.6米,重量235千克,戰鬥部裝藥44.5千克,最大速度45節,射深750米,射程8千米。

特色

聲吶系統

“諾克斯”級反潛護衛艦擁有SQS-26CX艦艏聲吶、SQS-35(V)可變深度聲吶及SQR-18A(V)1拖曳線列陣聲吶三種。SQS-26CX是低頻主動聲吶,搜尋工作波段為3.5千赫茲,針對不同的水文環境可有多種操作模式。SQS-35(V)可變深度聲吶(VDS)是藉由拖纜自艦艉放入水中實施探測的聲吶設備。其入水深度可以設定,擁有12個鏇轉定向發射波束和24個接收頻道,工作波段為13千赫茲,可搜尋隱藏在不同深度的潛艇。台灣海軍用SQS-35(V)在淺水海區進行高頻聲波試驗時,竟然出現有魚躍出水面的情況,可見其聲吶波束的強勁程度。在台灣海軍的聯合演習中,參與潛艦對抗的“海龍”號等潛艇上的官兵都嘗過它的苦頭。據說,被強勁聲吶波束籠罩的潛艇內的官兵,就象戴著鋼盔被人用鐵槌連續用力敲打一樣,滋味極不好受。此外,配合SQS-35(V)使用的是SQR-18A(V)1拖曳陣聲吶,它使用被動工作方式,用拖纜拖帶於SQS-35(V)的後面幾百米處,利用前端的放大器放大接收海底信號,把潛艇發出的聲音過濾出來。

獵潛火力

“諾克斯”級的戰鬥控制中心安裝有反潛戰術資料系統(ASWTDS)。前述三種聲吶系統獲取的資料和情報都匯集到該系統進行分析,再將作戰指令下達給MK114水下火控系統,由該系統控制“阿斯洛克”反潛飛彈以及MK46反潛魚雷攻擊目標。
“濟陽”級護衛艦上的8聯裝“阿斯洛克”反潛飛彈發射架,其中一個發射箱已經打開,露出了裡面的阿斯洛克反潛飛彈

套用領域

該級艦的遠程反潛武器原本打算裝備SH-2G“超海妖”反潛直升機,美國也有意向台灣海軍出售這一對於自己來說已經過時的機型。對於台灣海軍而言,“成功”級已經裝備S-70C(M)-1反潛直升機,海軍又另有休斯500MD/ASW直升機,再引進新的機種將增加後勤維修的困難,因此台海軍只好放棄該直升機。此外,由於“諾克斯”級的直升機甲板無法提供台海軍現役S-70C(M)-1反潛直升機起降的需要,因此只能以輕型的休斯500MD/ASW直升機暫時替代,這樣使其反潛能力降低了40%,大大影響了“諾克斯”級的作戰潛力。外界認為,如果台灣海軍不作一定的改進,這對於“諾克斯”級強大的反潛探測能力來說簡直是一種浪費。

對抗傳奇

“諾克斯”級護衛艦的聲吶裝備設計用於搜尋深海大洋中的蘇聯核潛艇,在水淺的台灣海峽使用,無法發揮它的作用和潛力,所以台海軍將其配備於台灣東部的168艦隊,負責巡弋於水深海闊的太平洋。而隨著“諾克斯”級的使用,台灣海軍在東部海域發現不明潛艇活動的次數也明顯增加,顯示出“諾克斯”級強大的探測能力。
由於台灣海軍沒有公布“諾克斯”級實際“接敵”的情況,因此對於該級艦的實際表現不得而知,只有網上流傳著許多真假難辨的故事。其中大陸網站上有“R級潛艇艇長談到他在太平洋上與“諾克斯”級鬥法”的故事,據說“諾克斯”級拿R級潛艇沒辦法,而類似的故事在台灣的網站也有回應,可是對手成了“基洛”級潛艇,說法也截然相反,變成了該“諾克斯”級護衛艦先追蹤“基洛”級潛艇,使潛艇長久不得上浮,然後該艦假裝返港,在離開數海里後,已經到達深潛時間極限的“基洛”級潛艇不得不立即上浮,而全部過程的聲波特徵被台艦錄音存證。以上事件究竟是“網路八卦”還是真實發生過,如果是真實發生過,具體情況又是如何?在各有關方面出面澄清證實前,一切都不得而知,只能當作一種傳奇色彩的故事。
台灣海峽:潛艇作戰的樂園
台灣海峽的特點是中間窄、兩頭寬。其最窄處為海壇島至白沙岬之間,寬僅約130千米,而北口210千米,南口約370千米。台灣海峽大致可分為4個部分:澎湖水道,水深最深處約150~166米,這部分不在台灣海峽主要位置上;台灣淺灘,東西長210千米,南北寬90千米,占台灣海峽大部分,水深一般為10~20米,海底地形起伏很大,丘谷相間,水深變化極不規則;海峽西部,與福建沿海山地相連,海岸曲折,這些地方沿岸附近島嶼眾多,礁灘密布,海底起伏較大,水深變化很不規則;其中最淺點水深僅9.1米;海峽東部,與台灣島西岸相接,海底平緩,水深變化規則。北部沿岸水稍深,中部沿岸水深較淺,南部沿岸水深在200米左右。相比之下,台灣海峽比較適合潛艇活動的是海峽東部和澎湖水道的部分地區。在太平洋戰爭的後期,美國潛艇深入台灣海峽,大規模展開航線破襲戰,將大批從中國大陸和東南亞掠奪物資、轉運日本本土的日軍船隻送入海底,日本海軍著名的“金剛”號戰列艦就是被美國潛艇擊沉在台灣海峽。
有鑒於此,台灣海軍強調反潛作戰是它的“最高戰備目標”,除了繼續加強8艘“諾克斯”級護衛艦的反潛力量外,作為“三維反潛主力”之一的潛艇兵力也成為台海軍寄予厚望的對象。台灣海軍已經提出“以潛制潛”的模式,即以“海龍”號和“海虎”號兩艘荷蘭製造的柴電潛艇重點用於反潛作戰,當然這兩艘艇對水面艦艇也會造成相當的威脅。台灣海軍現有的兩艘潛艇最可能採取陣地設伏戰術,這個陣地通常設定在對方水面艦艇、潛艇必經或經判斷有很大可能要通過的海峽水道的航道中央。使用這種戰術時,潛艇一般要遠離對方反潛兵力威脅。如果地理水文條件合適(一般水深大於50米),陣地的正面寬度為2~4倍於其所用魚雷的最大射程,縱深一般略大於寬度,潛艇即可在其中實施前後游弋機動。台灣潛艇數量少,一般多採取單艘艇的陣地設伏作戰樣式。由於採取陣地設伏局限在一定範圍,有可能漏掉目標,所以它也可能採取區域遊獵,這樣威脅較大。

軍購訊息

近期,台灣的各項軍購計畫不斷傳出,台灣當局不斷放出軍購的訊息。先是陳水扁利用登潛艇出海觀看台軍操演的機會,向媒體說明當局軍事採購政策。其中包括加買“愛國者”PAC-3型防空飛彈、P-3C遠程反潛機及柴電動力潛艇等項目。此後又宣布,“阿帕奇”攻擊直升機的採購已經由30架增購到了72架,並將於明年向美國購買四艘“宙斯盾”艦。儘管美國國防官員否定了向台出售“宙斯盾”艦的事情,但是美台軍購真相還是引來了島內各界不少猜測。台灣《新新聞》期刊以“拆解軍購內幕”為題披露說,陳水扁辦公室秘書長邱義仁等人秘密赴美,私底下接收了一份“軍購清單”。台灣的《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以往台灣要買、美國不賣的軍售環境已經完全轉變,現在是美國比台灣更著急。還有媒體報導說,美台已召開軍事會議,會議的核心內容是如何進一步推動落實美方起草的這份台灣向美國購買武器的清單。台灣當局聲稱,軍事上的種種舉動都是為繼續打造台灣的軍事安全網。而另據台灣媒體的披露,台灣的軍購計畫並非台灣當局所能左右,“軍購清單”已經由美方確認。
從側後方看諾克斯級護衛艦,可以清楚地看到直升機庫、起降平台和“密集陣”系統
有專家分析說,台灣當局千方百計購買美國先進武器,想讓美國當自己的保護傘,而美國軍事部門關心的首先是自己的利益和安全,台灣只是被作為一顆棋子而已。台灣一直在對外宣稱要自造潛艇,但如今在美國的壓力之下,不得不放棄這樣一個計畫。從技術上而言,美國不想讓台灣通過所謂“自造”來提升自己的“國防工業能力”,而永遠想把台灣置於一種買主的地位。一旦台灣實現自造的話,美國國內選區就會有一定的壓力。現在,美國只生產核動力潛艇,柴油動力潛艇早就停工了,這就對某一特定選區的船廠造成就業壓力,美國想通過恢復所謂的柴油動力潛艇的生產來帶動政治選舉。包括將來技術配件的提供、維修、服務,售後服務及其他方面的技術支持還有很多收益,從這美國人算了一個大賬。
另據報導,台灣當局一直揚言說,美國對台出售武器是想把台灣納入美國的飛彈防禦系統里,並且現在有這個意向,可以達成“愛國者”PAC-3軍購的協定。但有專家指出,美國至少到現在還沒有想完全把台灣納入飛彈防禦體系當中,美國此前也表態說,不想把台灣納入遠東飛彈防禦體系,它更多的是想讓台灣扮演所謂“站崗放哨”的角色,但這是個防禦角色。台灣當局領導人不斷叫囂美國、日本、台灣形成一個安全網,形成一個軍事同盟等,而美國的打算並不如此。美國對所謂的軍事同盟有嚴格的法律界定,包括其北約盟國以及在亞太的盟國,美國與它們的關係是可以通過法律檔案的方式加以確認的,至於美國某些人士曾提出給予台灣“準軍事盟友”的地位,這種安排在美國歷史上都是一種臨時性的,即該地位將隨著美國的戰略需要而出現變化,“我可以給你支持,也可以拋棄你”,這一切取決於美國戰略格局的變化。因此,有專家稱,台灣花大力氣,不惜血本購買這些武器並非能如其所願,為自己做保護傘、穿防彈衣來保護自己的安全,其實可能本身就是“裡面帶著炸藥的防彈衣”。(中華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