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阿提目多迦,梵語 atimuktaka。又作阿地目得迦花。意譯龍舐花、苣藤。學名 Gaertncra racemosa。一般歸屬於蔓草類。開白色或赤色之花,甚為芳香,種子可提煉香油。翻譯名義集卷八謂此植物又稱苣藤子,即胡麻,舊譯作善思夷花。在佛經上,阿提目多迦花常和蓮花或曼珠沙華等同為天上降下的寶花之一。
阿提目多迦花一般歸屬於蔓草類。開白色或赤色之花,甚為芳香,種子可提煉香油。翻譯名義集卷八謂此植物又稱苣藤子,即胡麻,舊譯作善思夷花。[慧琳音義卷二十六、卷二十七] 為地獄獄卒之名。又作阿防羅剎。略稱旁、阿傍。據五苦章句經所載,阿傍形像為牛頭人手,兩腳有牛蹄,力壯排山,手持鋼鐵叉,每一叉有三股,可叉罪人數百千萬入於鑊中。[賢愚經卷十三、鐵城泥犁經]。
佛經記載
在經典中記載,比丘降伏惡龍的故事,當惡龍向比丘投降下蛇及毒蟲,全部被神通力變成阿提目多迦花。
佛經中有關於阿提目多迦花的佛經故事。以往在支提國的某村住著惡龍,性情非常凶暴,充滿邪惡,不僅是人或家畜,連鳥也不飛到惡龍的上面去,到了秋天就把等待收穫的穀類完全毀滅。正好佛陀與僧弟子們來到這個村子,在大眾的祈請下,佛陀敕命莎伽陀比丘前去降伏惡龍。莎伽陀到了惡龍所住之處,在一棵樹下坐下進入三昧。龍聞到比丘身上穿的袈裟的味道而出現,忿怒地從身體冒出煙。莎伽陀也從身上冒出煙,惡龍降下種種冰雹,莎伽陀就將冰雹變成種種食物,毒龍降下劍或刀,莎伽陀就將其變成蓮花。最後龍丟過來毒蛇蚰蜓時,莎伽陀將其變成用阿提目多等花作成的瓔珞等武器。莎伽陀將毒龍收伏在缽中,放生到遙遠的地方,不再危害生命。
阿提目多除了如前所說的指苣藤之外,相當於阿提目多的植物,還有印度柿以及常綠蔓植物猴尾草,印度柿和猴尾草的花都是白色。因為花的芳香而常出現在印度的古典文學中,自古受到人們喜愛。
猴尾草生長在印度、緬甸、斯里蘭卡的森林裡,有灰褐色木質的蔓纏在其他樹上攀緣。喜愛花香的印度人,常將猴尾草和茉莉花屬的蔓植物,一起種植在院子裡,攀纏在門柱或拱門上,到二至四月左右,就會開出穗狀的美麗白花,有絨毛而邊緣有細小鋸齒的五片段預告瓣都向外翹起,上瓣的基部帶黃金色,其樹皮、葉可色做藥用。
佛法中的故事
阿提目多花常用來製作香油,用以塗面。
在《訶僧祗律》卷三十三中記載:
佛陀生前,於舍衛城游化。當時精舍中的施主供養僧眾。大眾有一位難陀優波難陀比丘,常常在聽到集合大眾用餐的捷椎響了之後,才以油塗面,修飾儀容,以至於遲到,被施主譏嫌。
這件事傳到佛陀處,佛陀就將難陀叫來,問他:“是否真有此事呢?”
難陀回答:“是的,世尊。”
於是佛陀就說:“從今以後,比丘不得以油塗面,即胡麻油、大麻油、阿提目多伽花油、瞻婆花油,諸如此類的香油。如果是為了愛美而塗者,則不可,如果是洗澡必須用油,例如以澡豆屑末塗足油,著手拭臉則無罪。”此戒是關於比丘使用油的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