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珍珠

阿拉珍珠(英語:Pearl of Allah;或譯作真主之珠)又稱作老子寶珠(Pearl of Lao Tzu),曾是世界最大的天然珍珠。長徑23.88 公分(9.4英寸),重量6.40公斤(14.11磅;128,000珍珠格令(pearl grains);32,000克拉(carats),估計市價為七千五百萬美元。

基本信息

發現

巨硨磲蛤(Giantclam),俗名五爪蚶,學名為Tridacnagigas,是世界上最大的雙殼貝。
這顆珍珠王是在世界最大的貝殼——巨硨磲蛤(Giantclam)中發現的。1934年5月7日,在菲律賓巴拉望省(Palawan)布魯克點自治縣(Brooke'sPoint)的蘇祿海域,一批達雅族原住民從事濳水捕撈作業,其中一名叫作埃田(Etem)的手被巨硨磲蛤夾住而溺斃。部落的人將他與巨硨磲蛤打撈上岸急救未果,因而將殺人兇手敲開,卻發現這個看似畸形腦的巨珠。信奉伊斯蘭教的部落酋長認為這個巨大珍珠看起來像是纏頭巾的穆罕默德,所以稱作“阿拉珍珠”。

歷史

有一位叫作威爾伯·科布(WilburnDowellCobb)的考古學家,是一名美國採礦工程師的兒子,自小生長在菲律賓。在發現阿拉珍珠之初,威爾伯·科布曾打算購買,但是被酋長拒絕,因為酋長認為犧牲一條生命的阿拉珍珠是無價的。
1936年,酋長的小兒子布拉(Pula)罹患了瘧疾。使用奎寧治療卻沒有起色。威爾伯·科布用另一種藥“瘧滌平”(atabrine)救活了這個孩子。酋長為了謝恩,將阿拉珍珠送給威爾伯·科布。
威爾伯·科布在1939年將阿拉珍珠帶回美國,並在當年11月為此珠寫了一篇包含照片的文章刊在美國自然史博物館雜誌(AmericanNaturalHistoryMuseum)上,詳細述敘獲得的相關事件。在此同時,亦提供此珠參與紐約「里普利怪誕館」(Ripley'sBelieveitorNotOdditorium)展出2個月。此後即未曾公開展示。
由於阿拉珍珠對威爾伯·科布別具意義,曾有一名叫維多·巴必許(VictorBarbish)的人履次出價購買均遭拒絕。直到1980年他死後才由其家人經由遺囑驗證法庭出售給比佛利山一位珠寶商彼得·霍夫曼(PeterHoffman)。而維多·巴必許則於之後向彼得·霍夫曼購買了半數珍珠所有權。
由於後續複雜的所有權及財務糾紛,產生不斷的法庭興訟與發生相關的血案,讓這顆珠的存在變得血腥。甚至傳聞本·拉登打算購得此珠致贈薩達姆·海珊。

華夏傳說

1939年,正值阿拉珍珠在紐約展出,一位自稱是老子後人的香港商人李先生獲得允許檢視此珠。在檢視之後表示其為家傳的人工養殖珍珠,不幸在一次颱風後失去下落,僅留下傳言。得幸能親眼見到證實傳說。其所編造出的傳說故事如下:
周朝的老子在年事已高打算隱入山林時,曾交給侄兒一小件刻有釋迦牟尼、孔子和自己面相的極小護身符,囑咐其植入蛤中,後世方能平安富貴。嫡系子孫遵此奉行成為成功的商人,並擁有可觀的財富。而老子寶珠成形後經過世世代代培育變得愈來愈大,最後須植入硨磲蛤類的大蛤中才行。
610年時值隋朝,老子後裔收留一位男孩。在此同時,收留者夢到老子寶珠對他說:“要好好小心保護這個男孩,他會讓他的父親成為新朝代的開創者,而他會成為第二個皇帝。”收留者告訴這個男孩要他保密並出示寶珠為證,男孩信其為真。在618年果然讓其父李淵創立唐朝成為唐高祖,開創第一個李氏王朝。627年,這個男孩隨後登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登基後將老子的道教立為國教,並奉老子為“太上老君”。
由於中原的戰亂加上轉植的需求,後世子孫不斷將老子寶珠南移並移出海外,最後抵達菲律賓巴拉望,將珍珠放入最大的巨硨磲蛤中,並將蛤放在網中,固定在離岸近的地方。但在明朝時,一個颱風來襲,將蛤流失,從此不覆再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