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克塔姓

阿拉克塔姓(讀音作ā lā kè tǎ(ㄚ ㄌㄚ ㄎㄜˋ ㄊㄚˇ),滿語為Arakta Hala])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察哈爾蒙古阿拉克塔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察哈爾蒙古阿拉克塔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阿拉克塔氏,世居哈喇烏蘇齊巴漢台地區(今新疆塔城)。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rakta Hala。

哈喇烏蘇齊巴漢台地區,在明末清初隸屬於準噶爾蒙古汗國。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朝政府在滅亡蒙古準噶爾汗國噶爾丹策零汗之後,即派出察哈爾蒙古鎮守新疆地區,其中即有蒙古阿拉克塔氏族,駐紮於哈喇烏蘇齊巴漢台地區,乾隆大帝還親筆為其駐守之城題寫了“綏靖城”的匾額,故哈喇烏蘇齊巴漢台地區的察哈爾蒙古部落族人由此而來。

蒙古族、滿族阿拉克塔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阿氏、常氏、張氏、白氏等。

郡望

塔 城:塔城系“塔爾巴合台城”的簡稱,因塔爾巴哈台山而得名。“塔爾巴哈台”是蒙古語,意為“旱獺多的地方”,因此地產旱獺,故名。“塔城”民族語文名稱,則源於塔城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楚呼楚這個地名,“楚呼楚”,蒙語,木碗之意,維吾爾語譯稱為“缺切克”,哈薩克語轉音為“喬協克”。西漢時期,塔城為匈奴右地。唐朝時期為北庭都護府所屬陰山都督府。宋朝時期屬西州回鶻和西遼政權。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置塔爾巴哈台,設參贊大臣,至雅爾(今哈薩克斯坦烏爾扎爾)地方屯種築城。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由於雅爾地方冬令雪大難於駐紮,因而移進二百餘里楚呼楚(今塔城市)地方,另築新城,頒賜城名綏靖城,隸屬伊犁將軍。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設定塔城直隸廳,隸屬伊塔道。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改塔城直隸廳為塔城縣,隸屬伊塔道。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伊塔道改為伊犁、塔城兩道,塔城縣與塔城道同治,隸屬塔城道。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隸塔城行政區,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隸塔城專區。新疆和平解放後,塔城地區沿革未變。在1968年為塔城縣,屬塔城地區。1984年11月1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塔城縣,設立塔城市。至2000年,塔城市轄三個街道、一個鎮、五個鄉。如今塔城在行政上隸屬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位於中國大陸的西北角,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西北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中部,東北與阿勒泰地區相鄰,東部以瑪納斯河為界與昌吉回族自治州及石河子市相連,南以依連哈比爾尕山和婆羅科努山為界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地區為鄰,西南毗鄰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西北部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在地區腹心地帶,有自治區直屬的塔城市與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屬的奎屯市,是中國離海洋最遠的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