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名]:Pseudoscaphirhynchus hermanni
[同義名]:Scaphirhynchus hermanni
[外文名]:Small Amu-Dar Shovelnose Sturgeon(E)
[中文名]:阿姆河小擬鏟鱘(又稱短尾擬鏟鱘)
分類
脊椎動物門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有頜總綱Gnathostomata,硬骨魚綱Osteichthyes,輻鰭魚亞綱Actinopterygii,軟骨硬磷下綱Chondrostei,鱘形目Acipenseriformes,鱘亞目Acipenseroidei,鱘科Acipenseridae,鏟鱘亞科Scaphirhynchinae,擬鏟鱘屬Pseudoscaphirynchus
形態特徵
魚個體較小,與絲尾擬鏟鱘相似。體型呈紡錘形,腹部平,體被有5行骨板,背骨板9——13枚,側骨板30——39枚,腹骨板6——10枚,胸鰭棘外邊有特殊的褶曲,適應急流,起吸附作用。口位於頭腹面,口前有兩對觸鬚,吻夾帶有尖邊而平,較長窄,吻突末端和頭部無刺。沒有尾線,眼小。
生活習性
阿姆河小擬鏟鱘為淡水魚,生活在平緩的渾水河道里。在較深河段,常與絲尾擬鏟鱘在一起。
食性
阿姆河小擬鏟鱘主要以水生昆蟲幼體和其他魚類的魚卵為食。
生長與年齡
阿姆河小擬鏟鱘個體較小,生長緩慢。大個體長度可達27厘米。
繁殖習性
阿姆河小擬鏟鱘在生活的河段中產卵,有時與絲尾擬鏟鱘雜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