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陶縣土根曼蘇銅礦

2、經濟地理礦區內植被稀少,森林植被主要在崑崙山北坡。 河谷地帶有農業區,農作物有小麥,青稞等。 ,銅礦礦石呈不均勻的細脈狀和浸染狀產出,黃銅礦、閃鋅礦、孔雀石,為他形粒狀,與黃鐵礦共生。

一、交通情況
礦區位於阿克陶縣與英吉沙縣交接處的土根曼蘇達坂南一帶,交通極為困難,北部從喀什市沿314國道至阿克陶縣城約44千米,後沿40公里的鄉間公路和簡易便道隨馬匹可到達普查區。地段地形切割較強烈。汽車無法通行需靠畜力運輸,交通工具為驢、馬匹。見交通位置圖。
二、自然地理及經濟地理
1、自然地理
銅礦礦區位於西崑侖山西段北坡,塔里木盆地西緣。地勢南高北低,海拔一般為3000—5100米,最高峰海拔5244.4米,最大相對高差在1000—2000米左右。區內水系較發育,均屬內陸河的源頭水系,主幹水係為汗鐵熱克河和艾捷克薩依河、窮布斯薩依河、烏尊克拉嘎依河,向北匯入阿克孜河和克孜勒河。支流水系比較發育,水系組合格局多呈現為樹枝狀,河流水量比較充沛,水量隨季節變化,夏季(六—七月)為洪水期。易出現洪泛。
礦區屬典型的大陸性乾旱性氣候,乾旱、多風,氣候的垂直分帶比較明顯,海拔3800米以上屬高寒山區,氣候特別寒冷,幾乎常年降雪。區內冬季最冷時節為每年1月,平均氣溫為-11.7℃,區內溫度最高時節為7月,平均氣溫為16.1℃ , 年平均氣溫3.6℃左右,溫差變化極大。每年的10月初,高山普遍降雪,來年三月份逐漸解凍,年平均無霜期為75天,年平均降雨量68.1毫米;災害性天氣主要有乾旱、大風、沙塵暴等。
2、經濟地理
礦區內植被稀少,森林植被主要在崑崙山北坡。高山區有零星分布有(喬木)森林,中低山區分布有爬山松、灌木林,沿河流有少量草地及耕地。河谷地帶有農業區,農作物有小麥,青稞等。野生動物有雪豹、大頭羊、雪雞等。
區內居民有塔吉克、維吾爾、漢等多個民族,塔吉克多以放牧為主,漢族、維吾爾族以農業為主。區內經濟以牧業為主,農業為輔。
區內交通極其不便,有兩條簡易路,一條由阿克陶縣—英吉沙縣—恰特鄉的簡易公路,其餘地區均為山間小道,辦能靠畜力運輸和步行進行工作,由於普查區多為高山深切割區,通行條件極差,但區域交通條件較好,有鐵路和公路從烏魯木齊通達喀什,並有去阿克陶縣簡易公路與之銜接,對開展礦區的後勤保障比較有利,
礦區內生產和生活物資主要由阿克陶縣和英吉沙縣兩個方向供給,通訊聯絡需要無線電台或衛星電話。勘查區河流多,供水方便;勘查區無電力網,需自備發電機。
三、礦體特徵
礦區位於塔里木板塊南緣活動帶,屬西崑侖金屬成礦帶。
銅礦礦區發現兩個含銅礦化蝕變帶和1條銅礦化體。
銅礦化體產於中泥盆統克孜勒陶組的細砂岩、凝灰質砂岩中,呈似層狀、脈狀產出,其賦礦岩石為矽化、孔雀石化、褐鐵礦化的片理化砂岩。
(1)含銅礦化蝕變帶:位於普查區西部,長約300—760米,寬約20—60米,礦化蝕變強烈,主要蝕變為矽化、孔雀石化、褐鐵礦化;
(2)L1號銅礦化體:位於含銅礦化蝕變帶北部,地表出露長約200米左右、寬約1—4米,礦化體走向北西330°,傾向東北。向東尖滅。
整個礦區地表礦化規模較大,初步光譜樣品分析銅品位大於1.34 ,銅礦礦石呈不均勻的細脈狀和浸染狀產出,黃銅礦、閃鋅礦、孔雀石,為他形粒狀,與黃鐵礦共生。脈石礦物有絹運雲母、長石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