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防風、茯苓、豬苓、澤瀉、白朮。
用法用量
為粗末,水煎服。
功用
利水滲濕。
主治
水谷偏走滲大腸,大便溏,小便不利。
方義
防風勝濕止痛,解痙,茯苓滲濕利水,豬苓利尿滲濕,澤瀉利水滲濕,白朮燥濕利水。諸藥合用可治水谷偏走滲大腸,大便溏,小便不利。
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張仲景方方族》:“‘泄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若脾胃運化失司,小腸不能分清泌濁及大腸傳導功能失常,則水反為濕,谷反為滯,合污而下,即可發生泄瀉。《景岳全書·泄瀉》指出:‘凡泄瀉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為上策⋯⋯水谷分,則瀉自止,故日治瀉不利小水,非其治也。’方用四苓淡滲利濕,防風祛風勝濕,正如《醫宗必讀·泄瀉》所說:‘氣屬於陽,性本上升,胃氣注迫,輒而下陷,升、柴、羌、葛之類,鼓舞胃氣上騰,則注下自止。又如地上淖澤,風之即乾。故風藥多燥,且濕為土病,風為木藥,木可勝土,風亦勝濕,所謂下者舉之是也。’”
方論選錄
《症因脈治注釋》:“運氣小便不利之治,陽明燥熱,知母石膏湯、清燥湯。少陰君火,導赤各半湯。太陰濕勝,蒼朮防風湯。水不及,清燥湯。厥陰風濕。防風湯。水谷偏滲大腸,防風四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