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防浪林
防浪林是種植於堤防臨水側護堤地內,用於防浪護堤和搶險取材的專用林,是防洪工程--堤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抵禦洪水的一道有效防線,也是沿河地區的綠色生態屏障。...
作用 管理措施 治理規劃 參考資料 -
防浪牆
防浪牆是為防止波浪翻越壩頂而在壩頂擋水前沿設定的牆體。防浪牆有兩個作用,一是大堤防洪,二是交通護欄。
簡介 製作材料 造型設計 作用 -
堤[防洪工程]
沿江河、渠、湖、海岸邊或行洪區、分洪區、圍墾區邊緣修築的擋水建築物。又稱為堤防,這裡的“防”也是堤。 築堤可抵禦洪水泛濫,擋潮防浪,保護堤內居民和工農業...
作用 沿革 結構 規劃設計 加高加固 -
防潮堤
防潮堤是指修建於沿海灘涂、入海口等地,用以抵禦暴潮,防止海水入侵的堤壩,主要由鋼筋混凝土修建而成。
潮汐現象 防潮堤的作用 堤身結構形式選擇 堤頂高程的確定 斷面結構設計 -
穿堤孔口
穿堤孔口指修建於沿海灘涂、入海口等地,用以抵禦暴潮,防止海水入侵的堤壩,主要由鋼筋混凝土修建而成。
防潮堤的作用 堤身結構形式選擇 堤頂高程的確定 斷面結構設計 堤頂結構設計 -
張公堤
張公堤位於武漢市東西湖區的東部。張公堤原為清光緒31年(1905年)張之洞任湖廣總督時,為治理水患,確保漢口安全撥款所建,故稱張公堤。
簡介 森林公園 歷史 防洪體系 -
紫陽堤
紫陽堤位於城南鄱陽湖畔。因前面與落星石相對,故又稱“南康星灣石堤”,始建於北宋元棺間。2016年12月,國保單位廬山紫陽堤已成亂石崗,官方稱修繕方案仍要走程式。
歷史沿革 結構構造 獲得榮譽 現狀發展 -
東甲堤
萬曆十九年(1591年),支帑金160餘兩,維修石堤。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堤壞,舊西涵潰為深淵,溝海出入,名為青龍港。 乾隆五十五年(1790...
-
連續堤
連續堤,沿江河、渠道、湖、海岸邊或分洪區、圍墾區邊緣修築的擋水建築物。築堤可抵禦洪水泛濫,擋潮防浪,保護堤內居民和工農業生產的安全,是世界上最早廣為採用...
詞語釋義 詳解 作用 生態河堤 -
鮑公堤
鮑公堤因紀念乾隆三十五年(1770)知縣鮑公浚湖築堤而得名,堤將南北湖一隔為二,從此有了南湖和北湖之分。 1931年大水後,堤身普遍加高培厚,堤頂高程曾...
簡介 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