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星肇

阮星肇(1917.7~1985.11),又名阮竹賢,曾用名阮維肇,浙江鎮海人。阮幼時家貧,酷愛書法、繪畫,國小畢業後輟學。他所設計的家具,頗受外僑客戶的喜愛。名聲所及,不少客戶指名要阮設計製作家具。未滿30歲的阮已經成為上海家具行業中的知名人物之一。

個人簡介

阮星肇(1917.7~1985.11),又名阮竹賢,曾用名阮維肇,浙江鎮海人。阮幼時家貧,酷愛書法、繪畫,國小畢業後輟學。民國21年(1932年)進上海瑞昌食物五金商店當學徒。民國26年轉到靜安寺路(現名南京西路)華孚木器公司協助接洽業務,兼做會計。這家公司的業務主要為在滬外僑和洋行買辦等定製各類西式家具。產品檔次高、款式新、售價昂貴,但生意頗好。阮認為華孚的業務性質頗合自己的志趣,特別是接洽業務的這一行當不僅需要豐富的家具知識,同時還要有動手的本領,即在顧客提出要求時,對造型設計作必要的修改。他經常留心西式家具的款式和風格,向老師傅學習家具的造型設計和製圖,刻苦鑽研選料、用料等有關專業知識和技術。為了直接閱讀西方的圖書資料,還堅持業餘進修英語。結果,使他很快掌握了家具的設計原理和實際製造經驗。他所設計的家具,頗受外僑客戶的喜愛。名聲所及,不少客戶指名要阮設計製作家具。未滿30歲的阮已經成為上海家具行業中的知名人物之一。

生平事跡

民國34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南京國民政府機關需要更新添置大量各類家具。當時南京的中孚木器公司承接到這批任務後,苦於缺乏合適的設計人才。該公司老闆來上海聘阮前去主持這批家具的設計和監製工作。民國35年起,先後承擔國民大會堂包括會議廳、會客廳、招待所等全部家具的設計監製和一批政府機關的辦公家具。阮星肇此時設計的家具融西式風格和中國傳統特色為一體,別具一格,對此後國內的家具設計改革有一定的影響。阮尤其擅長設計高檔、豪華的成套家具。民國35~37年,先後為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兩任院長官邸和上海美商德士古洋行大班的公館設計全套家具。這些家具的造型、裝飾同建築物的特點和主人公的身份渾然一體,具有高雅別致,華貴大方的特徵和較高的藝術水平,從而引起美、荷等國駐南京使館官員的興趣,紛紛前來定製。經過這段時期的設計創作實踐,阮的技藝更趨成熟,創作風格愈益活潑新穎,為眾多客戶交口稱譽,從而成為南京城裡家具設計的“紅人”。民國37年底,南京面臨解放,中孚木器公司老闆陳孟偉力勸阮同去台灣,阮沒有同意。阮回到上海,當即被原來工作過的華孚木器公司聘為經理。
建國初,高檔豪華家具無人問津。1950年華孚木器公司解散,阮失業在家,其間,曾為中華木器廠介紹業務,提取佣金維持生計。1950年底被該廠聘用。當時上海家具市場一度營業清淡,阮依靠自己在行業中的聲望,使該廠仍能承接到一些機關團體定製一般家具的任務。1956年公私合營後,阮星肇一度被借調到上級公司擔任物價科核算工作。1957~1958年,阮代表上級公司去北京外貿部門承接一批出口蘇聯的大菜台製作任務,並擔任設計和監製。由於工作成績出色,連續3年被公司評為先進工作者。1958年底阮被借調到上海市手工業產銷公司。當時正值建國10周年前夕,為了籌備慶祝活動,上海成立了家具設計組,專程赴北京參加承接“十大建築”中人民大會堂和民族文化宮的幾千件家具的設計和生產任務。阮參加了這項工作。在集體研究和總體設計的基礎上,分工負責設計民族文化宮的2套高級套房、人民大會堂上海廳的全部和釣魚台國賓館部分會客廳的家具。在設計組人員共同努力下,用了前後不到1年的時間,於1959年9月圓滿完成了數千件家具的承制任務,體現上海家具行業的技術水平。

貢獻

60年代,阮星肇進一步為上海家具工業的發展和進步作出貢獻。其間,為上海木器廠設計和試製彎曲木家具,協助聯合木器廠設計和試製塑膠家具。為了改革家具板材和節約木材,還參加設計研究蜂窩紙板家具,自己動手試製出200隻蜂窩紙板大衣櫃,質量符合要求。70年代初,阮星肇在公司組織下,參加上海家具廠、徐匯家具廠的調查研究,摸清五斗櫥和大衣櫃的工序、工藝和工時定額,經過分析對比,提出合理構想,為家具工業化生產提供了依據。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初,阮除了設計機關團體家具的定貨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整理和編繪家具畫冊,阮參與上海家具研究所編繪的《上海市場家具圖冊》2冊,約120餘套,《軟體家具圖冊》2冊,《賓館和招待所家具圖冊》2冊,均已出版。另外,還蒐集、繪製了鋼家具和鋼木家具12個品種的圖紙。這些資料記錄了上海家具發展的歷史,是家具行業的寶貴財富。
1982年阮退休後,仍不辭辛勞,應邀去昆明指導家具設計。又協助老同學包玉剛在鎮海家鄉興辦中興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