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龍鄉簡介
郵編:572829 區號:0898 面積:64.22平方公理 人口:0.5萬餘人 阜龍鄉位於白沙黎族自治縣東北部,距白沙縣城18公里,北鄰儋州市,西與打安鎮交界,南與牙叉鎮接壤,是一個黎族同胞聚居的山區鄉。 阜龍鄉是革命老區鄉,省定重點扶貧鄉,也是白沙對外的重要視窗,全鄉經濟收入以橡膠、甘蔗和木薯為主。改革開放以來,阜龍人民在歷屆黨委、政府的帶領下,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立足山區優勢,大力發展經濟,使全鄉的政治、經濟、社會事項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2002年,全鄉社會生產總值978萬元,地方財政收34萬元,農村人均純收1566元。2008年全鄉社會總產值1020萬元,其中農業產值970萬元,工業產值30萬元,第三產業產值20萬元,全鄉人均純收入1508元。載止2009年7月,全鄉共種植橡膠12559畝,甘蔗6512畝,木薯2800畝,全鄉人均純收入為1508元。 榮譽 近年來,阜龍鄉先後獲得“全省先進老區鄉”、“全省九年義務教育先進鄉”、“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全縣計畫生育先進鄉”、“全縣兩個文明先進鄉”等光榮稱號。區劃人口
2002年全鄉轄有4個村委會,1個鄉農場,20個自然村,24個村民小組,共802戶,總人口4484人,其中農村人口4334人,共782戶。 2008年全鄉設4個村委會,21個村民小組,其中黎族自然村20個,壯族自然村1個,一個鄉辦農場,總人口5108人(黎族4757人,漢族247人,壯族104人),農業人口4717人,勞力2628人。主要語言為黎話、海南話、普通語、儋州話、粵語。地理環境
地勢西高南低,有可任河,南北吉河,查溝河三條河流,水源缺乏,土壤為磚紅壤,赤紅壤和山地黃壤,居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光勢充足,適合種植各種熱帶作物和發展高效農業。 全鄉土地面積64.2平方公里,2002年耕地面積5885畝,其中水田2152畝,旱田512畝;林地面積40068畝。2008年農田面積2791畝,其中水田面積2247畝,旱田面積544畝,坡地面積2654畝。社會事業
全鄉基礎設施及基礎教育經過歷屆黨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得到迅速發展。基礎設施
2003年以來,阜龍鄉緊緊抓住牙那公路改造時機,科學規劃和建設小城鎮,取得較快發展。先後建成鄉政府辦公大樓、農稅所大樓、中心校教學樓、綜合樓、派出所大樓、司法所大樓以及政府駐地街道路燈。目前正加緊籌措農貿市場、商品房建設、中心校學生宿舍、食堂以及街道綠化美化。 全鄉已建成文明生態村8個,建成沼氣池400多個,21個自然村和鄉農場均已實現通路通電,並開通了程控電話及行動電話。水利設施基本全部硬化,擁有新開水庫、天堂水庫、道拉水庫、大村水庫、打腰水庫等5大水庫,農業用水基本得到解決。
教育事業
全鄉設有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完全國小2所,教學點1個,在校學生共1109人,國小入學率達100%,國中生入學率達97.6%,教職工70人,全鄉教室實現平頂房或樓房。教學條件得到改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特色產業
阜龍鄉地勢西高南低,有可任河,南北吉河,查溝河三條河流,水源缺乏,土壤為磚紅壤,赤紅壤和山地黃壤,居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光勢充足,適合種植各種熱帶作物和發展高效農業。種植業
阜龍鄉的主要經濟作物有橡膠、甘蔗、木薯、竹、檳榔、草蔻、益智等。截止2009年7月,全鄉橡膠種植面積達12559畝,其中新種604畝,開割6200畝,產量176噸,種植甘蔗6512畝(下水田340畝),種植木薯2800畝,檳榔760畝,草蔻512畝,益智520畝。隨著經濟的發展,阜龍的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家用機械使用率增高,全鄉有水稻收割機2台,耕整機32台,農用四輪拖拉機47台,汽車5輛。
養殖業
優越的自然資源為阜龍的養殖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先後出現打立養牛村,道拉養羊村及新開水庫、天堂水庫、道拉水庫、大村水庫、打腰水庫養魚和水面養禽專業戶。至2009年上半年,全鄉畜禽飼養量達16615頭(羽),其中牛存欄量1882頭,羊存欄量207隻,“三鳥”存欄量14526羽,淡水產品產量33.4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