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寧
![阜寧](/img/c/83e/nBnauM3X3gzN2MjMyUTMzk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xM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阜寧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曾是華中抗日根據地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1941年7月至1942年12月,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移駐阜寧,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張愛萍、洪學智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領導過抗日鬥爭,當時有“北有延安,南有鹽阜”之說。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全縣上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大力實施以工強縣、興農富民戰略,突出工業化、城市化、體制機制創新三大重點,加快推進園區經濟、稅源經濟、環境經濟,經濟社會得到了長足發展。
農村經濟特色明顯
先後獲得“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肉類產量百強縣”、 “中國苗豬之鄉”、“全國綠化模範縣”、“江蘇省村民自治模範縣”、 “江蘇省建築之鄉”和“水產養殖示範縣”等稱號,糧食、棉花、生豬、家禽、蔬菜、果品、林木、水產品等規模農副產品初步形成產業化格局。
新型工業初具規模
工業經濟發展較快,被列為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和食品工業強縣,已形成紡織服裝、機械電器、醫藥食品、化工塑膠、玻璃建材等支柱產業,擁有寧富肉製品、浩源電器、五五帆布、海馬龍蝦等22個省、市級名牌產品,是全國最大的手工玻璃工藝品加工出口基地、華東地區規模較大的工業用布生產基地。先後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350多家客商企業來我縣投資興業。美國伊士曼、阿波羅公司、柏威集團,香港協鑫集團、鳴泰集團、眾豪集團、星河樂器公司、德順公司,國內上市公司大亞集團、法爾勝集團、黃河集團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落戶阜寧。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
阜寧的城市建設掀起了兩個高潮。第一階段是1997年-2000年,投入近20億元,率先在周邊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集中整治和建設老城區。近兩年來,以完善提升老城、加快建設新區為重點,掀起新一輪城市建設熱潮。按照鹽城市次中心、蘇北現代化工業商貿城市,30平方公里、30萬人口的總體定位,確立“開發射陽河南,建設阜寧新區,統一規劃布局,市場方式運作”的城市建設思路,以穿城而過的射陽河為軸,重點推進河南新區道路、綠化、文化中心、學校和“十里射陽河,十里風光帶”等城建十大實事工程建設,初步拉開了新城區建設框架。
園區經濟迅猛發展
阜寧經濟開發區2002年4月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經濟開發區,也是江蘇省1996年後唯一新批的省級經濟開發區,已形成中心園、生態化工園、民營科技園“一區三園”格局。目前主要引進投入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累計進區項目122個,實際投資26.5億元,其中超億元項目12個,預計今年實現總量超百億、財政超億元的目標。生態化工園2002年10月籌建,以“綠色環保、科技興園”為宗旨,重點發展基礎化工、精細化工,污水處理、集中供氣等配套設施齊全,具備承載大化工項目的能力。已引進投入超1000萬元項目30個,園區的集聚效應初步顯現。民營科技園依託新長鐵路二級客貨站的優勢,重點引進吞吐量大的項目,建設物流中心,創辦新興工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