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雲村

關雲村是中國的一處村落,位於重慶市黔江區西南部。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關雲村位於重慶市黔江區西南部,洞塘水庫上游,三面環山,一面鄰水,距黔江城區18公里,為典型的深山

領導關懷領導關懷
區,平均海拔900米。關雲村境內主要有3條小溪,在河流邊有較少的溝田外,其餘耕地都在半山中,整個地貌呈“手指”狀。全村有8個村民小組,總戶數351戶(按街道萬元辦提供的戶數310戶加上五保6戶和無勞動能力35戶),總人口1348人,2009年農村低保人口233人,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149元(全街4878元),擬建農村低收入人口數為313人;有勞動力875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20人,國小文化 440人,國中文化230人,高中文化80人;常年外出務工人數為450人。全村總面積16.9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積22000畝、耕地面積1615畝(其中田408畝、土1207畝);有效灌溉面積350畝,占總耕地面積的22%;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1015畝,占總耕地的69%;可利用荒山荒坡3100畝,占總面積的13%。全村山高坡陡,土地貧瘠,降雨多集中在夏季,由於雨量相對集中,易造成汗澇災害,加之頁岩土質,植被較差,土壤保水能力極弱,自然條件十分惡劣。

基礎設施

關雲村道公路於2008年底完工,全長12公里,目前只有關雲村1、2、3組通村道公路,還有5個村民小組未通村

公路建設公路建設
道公路,農民產生活物資運輸仍然困難,該村絕大部分農戶生產物資的購買和農副產品的銷售需經車、船、人力三次轉運,生產力水平相當低下。全村水利工程較少,老百姓飲水安全得不到保證,一遇天旱,人畜飲水極為困難,一般情況下缺水農戶達280戶、1120人,分別占全村的68.63%和79.55%。農民住房96%以上全是上世紀修建的木質結構瓦房,家中沒有像樣的家具,仍處在貧困線上,生活條件十分艱苦。2009年,由於學校布局調整,撤銷關雲村國小校,關雲村57名學生全部到冊山小校進行住宿就讀,加重了貧困農戶的負擔。原關雲國小校教學樓作為關雲村公共服務中心,去年,街道出資4萬餘元進行了裝修。該村醫療室設在村委活動室,但由於醫療設施較差,無法正常開展常規醫療服務,給農民就醫看病帶來諸多不便。由於缺少項目資金,導致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二是由於關雲村農戶基礎薄,無到戶啟動資金,在三年內實現萬元增收目標較困難。三是關雲村小學生到冊山小校讀書給貧困戶加重了生活負擔。

農業生產

關雲村糧食作物以種植水稻、玉米為主;養殖業以豬為主;經濟作物以油料作物為主;林果業以蠶桑為主。農業經營方式仍為傳統的“糧豬” 二元經濟結構,2009年,全村人均占有糧食296公斤;年末出欄生豬1555頭,農業總產值358.52萬元。農戶經濟收入渠道不多,除部分外出務工外,大多數只能靠種、養殖業收入作為主要的經

養殖業養殖業
濟收入來源。大力發展生豬養殖。今年,發展每戶餵養1頭能繁母豬100戶生豬養殖戶,在6月份由街道出資5萬元購能繁後備母豬給貧困戶餵養,從2011起,按每年出售16頭仔豬計算,每年實現戶戶增收4800元,二年累計增收9600元。2011年,再發展100戶年出欄3-5頭生豬養殖戶,購仔豬投入15萬元,其中,農戶投入7萬元,其他資金8萬元。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一是通過“公司+農戶”的模式發展高粱種植,即,由公司與農戶簽訂種購契約,並免費提供種子,訂保護收購價進行回收高粱。今年,發展1200畝高粱種植,其中,10畝以上大戶50戶,可實現戶戶增收4000元,三年累計增收12000元。2011年發展2000畝。預計投資24萬元。二是培育林下養雞大戶,今年發展年出欄200隻土雞養殖大戶50戶,2011年發展年出欄500隻土雞養殖大戶70戶,每戶每年可實現增收3000元。預計投資27萬元。三是發展林藥種植。在今年9月,發展10戶農戶種植100畝金銀花,2012年,每畝產值可達5000元。預計投資2萬元。四是今年由街道提供種苗種植杭柏菊15畝,待成功後再推廣。

發展項目

新建關雲村2組至8組村道公路6公里。為了解決村道公路通暢問題,該村道公路按山重四級公路下限標準進行建設,即,行車路面至少在3.5米以上,建成後可解決該村4、6、7、8組743人行路難問題。預計投資120萬元,其

研究發展規劃研究發展規劃
中申請財政扶貧和以工代賑資金110萬元,其他資金10萬元。整村規劃新建人畜飲水池11口,具體分布為:在關雲村1組岩口修建60立方米蓄水池1口,鋪設DN50PE管道1000米,可解決120人,170頭牲畜飲水問題;在1組中壩粱子修建60立方米的蓄水池1口,鋪設DN50PE管道1100米,可解決82人,76頭牲畜飲水問題;在2組老屋基修建50立方米的蓄水池1口,鋪設DN50PE管道1000米,可解決52人,30頭牲畜飲水問題;在3組學校對面修建60立方米蓄水池1口,鋪設DN50PE管道2000米,可解決95人,45頭牲畜飲水問題;在4組大土灣修建60立方米蓄水池1口,取水點通過抽水進行解決,解決42人,60頭牲畜飲水問題;在4組大平修建60立米米蓄水池1口,鋪設DN50PE管道3000米,可解決135人,210頭牲畜飲水問題;在5組大溝修建3口蓄水池,通過兩級供水的方式進行建設,主水池修建80立方米,鋪設DN50PE管道3500米,可解決162人,260頭牲畜飲水問題;在6組後溝修建60立方米蓄水池1口,鋪設DN50PE管道3500米,可解決150人,320頭牲畜飲水問題;在8組向家溝修建120立方米的蓄水池1口,鋪設DN75PE管道2000米,DN50PE管道3000米,可解決該村7組和8組99戶,377人,600頭牲畜飲水問題。預計投資121萬元。

自然資源

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74畝(其中:田160畝,地114畝),人均耕地0.66畝,主要種植糧、蔗、煙、茶等作物;擁有林地866.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2畝,主要種植茶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5畝,其中養殖面積5畝;其他面積2967.5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2.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3.1萬元,占總收入的71.5%;畜牧業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1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00頭,肉牛20頭,肉羊40頭);林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1.2%;第二、三產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4.6%;工資性收入11萬元,占總收入的6.4%,其他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1.8%。農民人均純收入26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到雲南省外務工1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煙、茶、蔗,主要銷往昌寧縣內。2010年煙、蔗、茶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3.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4%。該村發展煙、茶、蔗特色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新慶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勐統中學。截止2010年底,該村距離中學3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人,其中小學生14人,中學生6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10年底,該村有農戶95戶,共有鄉村人口429人,其中男性226人,女性203人。其中農業人口425人,勞動力230人。該村均為漢族。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17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89人;享受低保26人;五保戶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公里。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9.1畝。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 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截止2010年底,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8人,黨員中男黨員3人,女黨員5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村內基礎設施薄弱,主要表現在進村道路為未硬化的土路。2、產業發展滯後、農民的科技意識淡薄。3、村內衛生條件差,人民民眾看病難。
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2、大力發展茶葉、香料煙、甘蔗、畜牧業產業;3、加強農民實用科技培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