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內容
此圖描繪的是三國時期的大將關羽水淹七軍、活捉敵將龐德的故事。畫中關羽長須美髯,氣宇軒昂,身穿鎧甲,斜披綠袍,手抱單膝坐於青松之下,神態從容自得,周倉手持青龍偃月刀侍立一旁,關平拔劍威懾。而龐德衣衫盡褪被兩裨將綁在木樁之上,兀自咬牙眥目,掙扎不休,不甘受縛。
創作背景
題材背景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自封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同年,關羽率軍攻打曹洪駐守的樊城。曹洪派遣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為先鋒以抗羽軍。當時正值八月雨季,洪水泛濫,于禁的七軍皆被淹沒。關羽乘勝追擊,于禁兵敗投降,而龐德被關羽所殺。《關羽擒將圖》選取了其中“關公審龐”這個場景。
時代背景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英勇蓋世,忠烈過人,在北伐襄陽時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立下赫赫戰功,在後世威名遠播,受到人們的敬仰。千百年來人們常把關羽視為聖人,很多地方建有關公廟。據記載明宣德年間的宣宗酷愛繪畫,明代宮廷繪畫這個時期也達到鼎盛,明初統治者提倡繪製歷代忠義勇武的名將,以激勵臣子對朝廷的效忠之心,商喜也正在這個時候服務於明代宮廷,在這個背景下創作了《關羽擒將圖》。
藝術鑑賞
人物形象
全圖人物共6人,安排成兩組,穩定感強而錯落有致、富有變化,人物比例、姿態、神情各異。主要人物是處在畫面對角線上的兩個人,一是高坐層層岩階之上坡石的關羽;一是地處岩階之下一小平地的被關公水淹七軍而生擒的龐德。關羽側身向右,身著藍頭巾、綠袍、鎧甲,全身披掛整齊,赤面鳳眼、長髯飄拂、偉軀,一幅氣宇軒昂、神態威嚴中又帶有似乎折服於龐德的“威武不屈”的氣勢和對之既憐惜又憤怒的表情。而與之相呼應的龐德,卻側身向左,除短禱外,全身赤裸,豎眉瞪眼,咬牙切齒,怒不可遏,並扭轉頭,一幅臨危不屈、任由處置的氣概。由此,作品主題中的兩個人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和戲劇性的衝突。其他幾人的表現也進一步增強了這一畫面中心,正將縛腳木樁釘人土中和用力按住龐德肩部、拽住其頭髮的兩員蜀將;關羽右側黑臉虬髯、手持大刀、勇猛威嚴的周倉,左側白面微髯、拔劍出鞘威懾的關平。看著畫面的戲劇性衝突場景,耳邊也似傳來審訊的怒罵、呵斥之聲,商喜巧妙而成功地傳達出了另一種繪畫的效果。
技法
此圖線條剛勁流暢,頓挫有力。色彩紅綠金粉,鮮艷奪目。畫法帶有壁畫特色,尺幅又極宏大,可能是壁畫粉本。
人物的勾勒,線條勁健,色彩絢麗鮮明,採用石青、大綠、硃砂、泥金等重彩技法,是一套民間藝人畫法完整的表現程式,繼承了唐宋以來重彩畫派的正統。
研究價值
《關羽擒將圖》作為一件以小說內容為依據的早期繪畫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畫面上突出描繪關羽的忠貞勇武和凜然正氣,固然是適應統治者要忠臣效法關羽,為朝廷盡忠報國的需要,但這種“忠貞愛國”、“智勇雙全”的品質,無疑也是當時廣大人民民眾所喜愛的。
重要展覽
2008年6月6日至28日,深圳舉行“故宮博物院藏書畫精品展”,《關羽擒將圖》在其中展出。
作者簡介
商喜,生卒年不詳,字惟吉,濮陽(今河南濮陽)人,一作會稽人,宣宗朝授錦衣衛指揮。山水、人物、花木、翎毛全摹宋人筆意,無不臻妙,為明初士林所重。其傳世作品有《關羽擒將圖》、《明宣宗行樂圖》、《四仙拱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