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關注孩子的目光》非常適合初為父母的家長閱讀,書中糾正了長期以來的錯誤觀念,如“不能什麼都聽孩子的,會把孩子慣壞”——真相是越早充分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才能在未來社會中更好的自立,也更容易聽進大人的話;而自己的願望總是被忽略的孩子就會出現各種無理取鬧等問題。“好孩子不是聽話的孩子”“孩子要在和人的交往中長大”等內容會給家長更直接有效的幫助
作者簡介
佐佐木正美 1935年出生於日本前橋市。幼兒時期住在東京,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疏散到滋賀縣的農村,從國小三年級到高中在此地度過。高中畢業後,一個人到了東京,在信用銀行等工作了6年之後,於1962年進入新潟大學醫學部醫學科學習,1966年畢業。之後,到東京大學學習精神醫學,就職於同愛紀念醫院
1969年留學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接受了兒童精神醫學的臨床訓練。回國後,先後在國立秩父學園、小兒療育諮詢中心(橫濱)工作了近20年。最近17年在東京大學精神科、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小兒科、御茶水女子大學兒童學科擔任講師,同時在北卡萊羅納大學TEACCH(孤獨症治療教育項目)部學習並參加共同研究。其專業研究方向為兒童青年精神醫學、生命周期精神保健、醫療福利學。
現為川崎醫療福祉大學教授(岡山縣)、北卡萊羅納大學臨床教授,並參加了橫濱市康復事業團的工作。著作有《兒童精神醫學的臨床實踐》、《孤獨症治療指南》、《和埃里克森一起漫步》等多部。現居住於東京都町田市。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河北 陽陽媽(孩子8歲):佐佐木醫生的這本書闡明了育兒理念和方法,讓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孩子成長的規律。愛孩子,就要接受孩子的全部,不僅愛他的聰明可愛,也要愛他的調皮和搗蛋。我們大人尚且不會今天知錯了,明天就改正,那為什麼要那么苛求孩子呢?用淡定平和的心態看待孩子的成長,不急不躁地等他長大,和他一起體驗成長過程中的興奮、快樂、沮喪和煩惱!
廣東深圳 米菲:這是一本育兒書,告訴爸爸媽媽們如何培育人格健康的孩子;這是一本心靈治療書,爸爸媽媽從中獲得撫平育兒焦慮的力量;這也是一本心理解讀書,讓爸爸媽媽們反思育兒先育己的道理。當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們忙於給孩子們灌輸知識、提高技能的時候,佐佐木先生的教誨如一陣清風,他溫暖又堅定地告訴大家:請關注孩子的目光,請讓孩子在與人交往中長大,請把育兒當作幸福和快樂的事情。
山東東營 虎虎昇威(孩子3歲):看過這本書後,我想到這樣一個比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如果家長是內心強大、幸福健康的,那么孩子也必將迎著太陽長成參天大樹;如果父母行為上有偏差,幸福感比較低,那么孩子的幸福感也大多不夠飽滿。所以,請做一名幸福的家長,把幸福、健康的思想通過日常生活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感受幸福,享受學習和生活。
江蘇崑山 胡玥(孩子5歲半):看完佐佐木正美先生的書,感慨頗多。他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提出了孩子嬰幼兒時期是人格培養的重要階段,要培養有自律性的兒童,這些觀點我都非常認同。特別是書中提到的“讓孩子多交朋友的好處”這一論點。通過跟小朋友交朋友,我自己的孩子學會了分享、不攀比、不任性,體會到了互幫互助的樂趣,還學到了其他小朋友身上的優點。我們作為家長給孩子創造多交朋友的機會,這個應該不難吧。
江西南昌 悠媽(孩子2歲半):拿到這本書,越往後看越覺得,這不正是我一直以來尋而不得的一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建立正確認知的一本書”——嗎?自認也算個愛學習的媽媽了。可讀到此書時,卻發現了不少令我感嘆“喔,原來是這樣子啊……”的觀點。
廣東珠海 梓昱媽:這是一本可以讓我認真地一邊看一邊琢磨的書,它把父母教育中困惑問題的根源寫出來了。其實育兒應該是輕鬆地,快樂地,不難做到的。與其說它是一本育兒書,不如說是一本父母的心理輔導書。
浙江 張雯:“學會與你的鄰居建立更深入的聯繫”、“和丈夫溝通可以減少育兒中的不安”、“儘量滿足孩子嬰幼兒時期的要求其實更有利於他的自立”、“孩子與夥伴充分的遊戲是他們形成健康的社會性人格的必要條件”……看完佐佐木先生《關注孩子的目光》一書,從他30年來對幼兒心理的研究結果中,我讀到了一種“放鬆、開放、順其自然”的愛的態度。
浙江 書意媽:看這本書的時候,腦子裡一直呈現“三分教,七分等”這句話。孩子是棵正在成長的幼苗,作為家長,除了施肥澆水外,另外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懷一顆理解包容的心等待孩子的慢慢成長,這不僅僅是愛我們的孩子,體現的還是對生命的尊重。佐佐木先生不是簡單的教,整本書都在幫助孩子表達他們的意願,語言溫暖樸實。孩子們太需要有個懂他們的人來表達一下他們的心聲——“我們不是不聽話,只是我們在成長!”而佐佐木先生就是那么一個懂他們的人。
浙江嘉興 珠媽:這是一本故事書一樣的育兒書。沒有說教,只有溝通、交流,讓我自己對照著靜靜地思考。物質豐富的社會帶給我們什麼?綠色生活不單純是大氣、土壤、水源,強大的壓力造成焦慮、躁狂、冷漠的一代。我們能否還下一代、再下一代一個清新純淨的社會?這不是一本教導如何教育的書,它僅僅不急不緩地描述如何關愛孩子。讀完之後,我盯著身邊的孩子,看著她依舊清澈的眼眸,我想將來的路上我要與她攜手同行。
浙江嘉興 宣爸:這本書有系統的脈絡,將我們一團一團的疑惑慢慢解開,從出生的青春期,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行為表現源於心理層面的成長,尤其是地基式的0-6歲時期,這一時期孩子獲得的滿足,形成的安全感主導了接下來各個階段的順利過渡,父母為孩子營造溫情的家庭環境是實現孩子健康身心的基礎。本書作者的個人色彩濃烈,讀者很容易感受到是一位長者在敘述在講解,有笑容很耐心。這本養育孩子的指導書,帶給我們新的視野。
浙江嘉興 馬沈揚家長:翻開佐佐木正美醫生的書,首先被“好孩子不是聽話的孩子”這個標題吸引。那怎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帶著這樣的困惑,我走進了“等待——育兒中的重要心情”這個篇章。通過閱讀,我明白了孩子的著急情緒其實來自於我的急躁。
浙江嘉興 牛媽:《關注孩子的目光》書中提到,管教孩子=重複地教+不急躁地等待。這點也是我在這一年女兒小學生活中最深有體會的。她學習數學,並不是一教就會的,剛開始做進位加減法的時候,總是哭哭啼啼,做一百題得要花上一小時。她不明白、不理解,你給她講了,她還是一臉迷惘。朋友家也是如此,通常是心平氣和地陪寫作業開始,暴打一頓作為結束。讀完這本書,我更堅信給孩子時間的重要性。
北京 易銳昌:有幸拜讀了佐佐木先生的這本書,讓我再次感受到育兒確實是一項科學而又系統的過程,但願中國每位父母都能體悟到其中的精華,並陪伴孩子享受其共同成長的樂趣。的確,當今浮華而焦躁的社會,諸多父母已經不再淡定,步步迷失自我,甚至還裹挾著孩子一起迷失。育兒先育己,讓我們一起去尋找曾經的自我。
廣東廣州 植竣媽:“人越是被全面接受,就越容易有安全感,並真正獨立。有一個人無條件地承認自己,會讓孩子極大地信任這個人,從而會以這個人為標準,信任其他很多人。……在被認可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不會勉強朋友認可自己,反而擁有一種認可朋友的能力。相反,如果在成長的環境中沒有得到足夠的認可,孩子在找朋友的時候就會一味要求別人的認可,不斷地尋找接受自己的人。”這些話多么深刻和形象啊,絕不僅僅是對孩子適用,成年人的世界何嘗不是如此?看看我們身邊成年人的處世方式,基本也可以逆推他們曾經經歷過一個什麼樣的家庭生活。
重慶 鍅兒:讀了《關注孩子的目光》這本書,突然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看過很多給予孩子愛的書,但是佐佐木正美先生是一名兒童精神科醫生,這讓這本書的視角會有所不同。
廣東深圳 朵米媽:“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醫道的最高境界。教養孩子亦然。《關注孩子的目光》,關注的其實是奠定人格基礎的根本。這本書關注的不僅是孩子的表現,更是孩子的心情;關注的不僅是孩子的成績,更是孩子的動機;它不僅呈現了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更是挖掘了造成問題的根源。一句話,這本書關注的不是付諸表象的育兒之術,而是深入核心的教養之道。就作者三十年兒童精神科臨床經驗來說,這確是本情懷滿滿,但乾貨很多的書。
名人推薦
佐佐木醫生的這本書闡明了育兒理念和方法,讓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孩子成長的規律。愛孩子,就要接受孩子的全部,不僅愛他的聰明可愛,也要愛他的調皮和搗蛋。我們大人尚且不會今天知錯了,明天就改正,那為什麼要那么苛求孩子呢?用淡定平和的心態看待孩子的成長,不急不躁地等他長大,和他一起體驗成長過程中的興奮、快樂、沮喪和煩惱!——河北 陽陽媽(孩子8歲)
這是一本育兒書,告訴爸爸媽媽們如何培育人格健康的孩子;這是一本心靈治療書,爸爸媽媽從中獲得撫平育兒焦慮的力量;這也是一本心理解讀書,讓爸爸媽媽們反思育兒先育己的道理。當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們忙於給孩子們灌輸知識、提高技能的時候,佐佐木先生的教誨如一陣清風,他溫暖又堅定地告訴大家:請關注孩子的目光,請讓孩子在與人交往中長大,請把育兒當作幸福和快樂的事情。——廣東深圳 米菲
看過這本書後,我想到這樣一個比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如果家長是內心強大、幸福健康的,那么孩子也必將迎著太陽長成參天大樹;如果父母行為上有偏差,幸福感比較低,那么孩子的幸福感也大多不夠飽滿。所以,請做一名幸福的家長,把幸福、健康的思想通過日常生活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感受幸福,享受學習和生活。——山東東營 虎虎昇威(孩子3歲)
看完佐佐木正美先生的書,感慨頗多。他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提出了孩子嬰幼兒時期是人格培養的重要階段,要培養有自律性的兒童,這些觀點我都非常認同。特別是書中提到的“讓孩子多交朋友的好處”這一論點。通過跟小朋友交朋友,我自己的孩子學會了分享、不攀比、不任性,體會到了互幫互助的樂趣,還學到了其他小朋友身上的優點。我們作為家長給孩子創造多交朋友的機會,這個應該不難吧。——江蘇崑山 胡玥(孩子5歲半)
拿到這本書,越往後看越覺得,這不正是我一直以來尋而不得的一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建立正確認知的一本書”——嗎?自認也算個愛學習的媽媽了。可讀到此書時,卻發現了不少令我感嘆“喔,原來是這樣子啊……”的觀點。——江西南昌 悠媽(孩子2歲半)
這是一本可以讓我認真地一邊看一邊琢磨的書,它把父母教育中困惑問題的根源寫出來了。其實育兒應該是輕鬆地,快樂地,不難做到的。與其說它是一本育兒書,不如說是一本父母的心理輔導書。——廣東珠海 梓昱媽
“學會與你的鄰居建立更深入的聯繫”、“和丈夫溝通可以減少育兒中的不安”、“儘量滿足孩子嬰幼兒時期的要求其實更有利於他的自立”、“孩子與夥伴充分的遊戲是他們形成健康的社會性人格的必要條件”……看完佐佐木先生《關注孩子的目光》一書,從他30年來對幼兒心理的研究結果中,我讀到了一種“放鬆、開放、順其自然”的愛的態度。——浙江 張雯
看這本書的時候,腦子裡一直呈現 “三分教,七分等”這句話。孩子是棵正在成長的幼苗,作為家長,除了施肥澆水外,另外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懷一顆理解包容的心等待孩子的慢慢成長,這不僅僅是愛我們的孩子,體現的還是對生命的尊重。佐佐木先生不是簡單的教,整本書都在幫助孩子表達他們的意願,語言溫暖樸實。孩子們太需要有個懂他們的人來表達一下他們的心聲——“我們不是不聽話,只是我們在成長!”而佐佐木先生就是那么一個懂他們的人。——浙江 書意媽
這是一本故事書一樣的育兒書。沒有說教,只有溝通、交流,讓我自己對照著靜靜地思考。物質豐富的社會帶給我們什麼?綠色生活不單純是大氣、土壤、水源,強大的壓力造成焦慮、躁狂、冷漠的一代。我們能否還下一代、再下一代一個清新純淨的社會?這不是一本教導如何教育的書,它僅僅不急不緩地描述如何關愛孩子。讀完之後,我盯著身邊的孩子,看著她依舊清澈的眼眸,我想將來的路上我要與她攜手同行。——浙江嘉興 珠媽
這本書有系統的脈絡,將我們一團一團的疑惑慢慢解開,從出生的青春期,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行為表現源於心理層面的成長,尤其是地基式的0-6歲時期,這一時期孩子獲得的滿足,形成的安全感主導了接下來各個階段的順利過渡,父母為孩子營造溫情的家庭環境是實現孩子健康身心的基礎。本書作者的個人色彩濃烈,讀者很容易感受到是一位長者在敘述在講解,有笑容很耐心。這本養育孩子的指導書,帶給我們新的視野。——浙江嘉興 宣爸
翻開佐佐木正美醫生的書,首先被“好孩子不是聽話的孩子”這個標題吸引。那怎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帶著這樣的困惑,我走進了“等待——育兒中的重要心情”這個篇章。通過閱讀,我明白了孩子的著急情緒其實來自於我的急躁。——浙江嘉興 馬沈揚家長
《關注孩子的目光》書中提到,管教孩子=重複地教+不急躁地等待。這點也是我在這一年女兒小學生活中最深有體會的。她學習數學,並不是一教就會的,剛開始做進位加減法的時候,總是哭哭啼啼,做一百題得要花上一小時。她不明白、不理解,你給她講了,她還是一臉迷惘。朋友家也是如此,通常是心平氣和地陪寫作業開始,暴打一頓作為結束。讀完這本書,我更堅信給孩子時間的重要性。——浙江嘉興 牛媽
有幸拜讀了佐佐木先生的這本書,讓我再次感受到育兒確實是一項科學而又系統的過程,但願中國每位父母都能體悟到其中的精華,並陪伴孩子享受其共同成長的樂趣。的確,當今浮華而焦躁的社會,諸多父母已經不再淡定,步步迷失自我,甚至還裹挾著孩子一起迷失。育兒先育己,讓我們一起去尋找曾經的自我。——北京 易銳昌
“人越是被全面接受,就越容易有安全感,並真正獨立。有一個人無條件地承認自己,會讓孩子極大地信任這個人,從而會以這個人為標準,信任其他很多人。……在被認可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不會勉強朋友認可自己,反而擁有一種認可朋友的能力。相反,如果在成長的環境中沒有得到足夠的認可,孩子在找朋友的時候就會一味要求別人的認可,不斷地尋找接受自己的人。”這些話多么深刻和形象啊,絕不僅僅是對孩子適用,成年人的世界何嘗不是如此?看看我們身邊成年人的處世方式,基本也可以逆推他們曾經經歷過一個什麼樣的家庭生活。——廣東廣州 植竣媽
讀了《關注孩子的目光》這本書,突然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看過很多給予孩子愛的書,但是佐佐木正美先生是一名兒童精神科醫生,這讓這本書的視角會有所不同。——重慶 鍅兒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醫道的最高境界。教養孩子亦然。《關注孩子的目光》,關注的其實是奠定人格基礎的根本。這本書關注的不僅是孩子的表現,更是孩子的心情;關注的不僅是孩子的成績,更是孩子的動機;它不僅呈現了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更是挖掘了造成問題的根源。一句話,這本書關注的不是付諸表象的育兒之術,而是深入核心的教養之道。就作者三十年兒童精神科臨床經驗來說,這確是本情懷滿滿,但乾貨很多的書。——廣東深圳 朵米媽
圖書目錄
嬰幼兒期是打下一生人格基礎的根本時期
嬰幼兒時期是一生的“地基”
嬰幼兒時期是打下人格基礎的重要時期
嬰幼兒時期的教育,很難重新來過
人際交往越差的家長育兒中的不安越多
不能忽視教育問題背後的時代背景
十個媽媽有八個焦躁
和丈夫溝通能夠減少育兒中的不安
育兒中的不安從哪裡來
孤獨的父母依賴孩子
重視促進孩子和各種人的交流,養育合格的社會人
人需要有能讓自己放鬆的人際關係
不要把和人交往當作痛苦,努力和別人一起放鬆
孩子是在和別人的交往中長大的
用細節打造和諧的人際關係
首先要相信別人的善意
好孩子不是聽話的孩子
等待——育兒中的重要心情
無條件接受眼前的這個孩子
孩子遇到失敗時家長應及時出現幫助
讓孩子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過度期待會成為孩子自由成長的障礙
逆反期是在為下一步的成長作準備
媽媽從懷孕起就要建立與孩子的親密關係
媽媽的情緒會傳達給胎兒
母體與胎兒交流的方式
媽媽的心理活動通過胎盤傳遞給孩子
媽媽日後的育兒行為與生產後的育兒方式息息相關
滿足嬰兒的需求就是在培養他未來的自立
埃里克森的研究——人的每個生命周期都有發展任務
嬰兒期的發展任務——培養基本信任
被滿足的嬰兒才會對周圍人充滿信任
不能認為用哭泣來吸引人注意的孩子是不好的
孩子相信媽媽,才能相信別人
大人現在不聽孩子的話,孩子以後就不會聽大人的話
嬰兒最早遇到的困惑
社會性參照——人的社會性存在基礎
養育孩子時,大人要把心和眼睛真正放在孩子身上
為什麼有的人能遵守規則,有的人不能
培養社會性參照的關鍵時期
什麼都按孩子的願望滿足,會把他慣壞嗎
過度干涉才會讓孩子喪失自主能力
在父母前無法放鬆的孩子
當自己的願望被滿足的時候,孩子容易學會信任
孩子通過不斷重複地做同一件事發展主動性和創造力
不知疲倦的幼兒期的孩子
看著孩子到處活動的快樂
孩子的行為就像是科學家做實驗
上學之前要有充分的和夥伴一起玩的經驗
通過朋友了解自己
管教就是“重複地教+不急躁的等待”
大人在孩子兩三歲時就要開始管教了
什麼是好的管教
以大小便訓練為例說說不好的管教
孩子不會一次就學會,大人要不斷地教,耐心地等
強制性管教不能培養出孩子的自律性
培養自律性的重要時期
大人必先要自己幸福,才能讓孩子幸福
你希望養育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關心他人的能力是怎樣養成的
孩子會把身邊的人當作自己的榜樣
孩子越小就越容易變得和榜樣一樣
關心他人就是和別人一起快樂一起悲傷
自己越幸福就越能關心他人
在幸福的人身邊長大的孩子是幸福的
孩子通過和夥伴遊戲學到社會規則
在遊戲中發現自己
一起制定遊戲規則
開電車遊戲
讓孩子多交朋友的好處
還沒有做好自立準備的年輕人
孩子在國小階段要學會的最重要的東西
和朋友互相學習
朋友越多越能健康成長
拒絕上學的孩子
一到學校就躲進保健室的孩子們
缺少讓心靈獲得平靜的地方
青春期是尋找自我的時期,家長要耐心守護
凝視自我的時期
通過別人的目光來確立自我
通過夥伴反觀自己的內心
長時間打電話對青春期孩子的意義
找到志趣相投的夥伴
青春期綜合徵
溫暖地守護孩子尋找自我的時期
富裕的社會帶給我們的
現代人正在喪失保持身心健康的條件
被富裕破壞的東西
生活的便利擴大了人類的欲望
人不再能忍耐
無法控制自己的怒氣
患有退避型神經症的年輕人
越來越難體會到喜悅
憤怒的情感增強了
把不好的事情歸咎於別人的傾向
人際關係愈發冷漠
通過聊天和別人一起放鬆
致保育工作者:請保持充滿愛的心靈
從事保育工作的價值
實現願望的孩子和沒有實現願望的孩子
控制自己不罵孩子
不要視孩子的父母為敵人
考慮父母和孩子雙方的幸福
從“只要盡到最大努力”中感受喜悅
致父母們:要如何度過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是誰在育兒
珍惜現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讓孩子感到放鬆的愛
無條件接受孩子的本色
理解孩子的願望
折騰父母的孩子
當父母把自身的欲望當做重心時
父母絕不能對孩子說的話
接受長大之後的孩子
後記
關注孩子目光的佐佐木先生(中川李枝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