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松林

關松林

關松林,男, 1960年3月生,滿族,中共黨員,遼寧蓋州人,教授,南京師範大學博士在讀。

基本信息

簡歷

關松林副校長 關松林副校長

1981年7月參加工作,先後任遼寧教育學院教育管理系講師、副主任、院黨委辦公室主任兼宣傳、統戰部長、院長助理、瀋陽師範學院副院長兼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副主任、中心黨委副書記等職。現任瀋陽師範大學副校長兼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主任、黨委書記。

對職業技術教育的觀點

20世紀是教育科學從成熟到發展並走向繁榮的時期。在這個時期里,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異常活躍,在世界範圍內日益受到重視,方興未艾,取得了不少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經驗。當人類進入21世紀之時,對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與走向作一分析和預測,將對我國正在進行的教育體制改革特別是今後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與改革產生積極的影響。本文試圖就此進行一些粗淺的探討,就教於學界專家、同仁。

職業技術教育是整個教育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在各國的教育系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職業技術教育的質量直接關係到各種專業人才的培養,更關係到全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因此,在世界範圍內,其日益受到重視,而且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體制和教學也都在發生變化,井出現一些新的特點:

1.體制多樣化,系統獨立化

職業技術教育有三種類型:第一是雙軌制。德陽的職業技術教育屬於這種類型。一條是通過文科中學為升入上一級學校作準備;另一條是通過實科中學或一般中學,升入職業技術學校為就業作準備,即將教育和就業有機地銜接起來。第二是單軌制。美國、日本的職業技術教育屬於這種類型。職業技術教育從高中階段開始,國中階段只設職業課程,在美國還設有“地區職工技術教育中心”。,第三是綜合制是。前蘇聯的職業技術教育屬於這種類型。;一方面設有職業技術學校,招收八年制的國中畢業生。另一方面到高中階段後開始分化,大部分進入高中,少數人讀技校。德國對職業技術教育,歷來十分重視,把它看成是經濟發展的“柱石”,國家、地方及企業,都設有專門的管理機構。日本除發展正規的職業技術教育之外,還開辦了類型多樣的“各種學校”。這些都說明,職業技術教育自成一體,已步入獨立發展的軌道。

2.教育實施的法制化

職業技術教育的實施,離不開法律的強有力的保證。教育上發達的國家,無一不是依法治理教育,德國是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典範, 1969年聯邦議院就通過了《職業教育法》,推動了職業技術教育的穩步發展。時隔八年,又頒布了《職訓練促進法》,促進了職業技術教育的蓬勃發展。日本於1969年制訂《職業訓練法》, 7O年代末又相繼制定了《職業安定法》、《僱傭對策法》,促進了日本職業技術教育的起動和發展。20世紀90年代,日本文部省又開始倡導依法發展職業教育的思想。前蘇聯為了推動職業技術教育,於7O年代初曾兩次作出《關於進一步改進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決議》,進入80年代,又通過了《職業技術學校新條例》,使職業技術教育的實施有法可依。

3.教育形式和教學形式靈活多樣

世界上實施職業技術教育的形式大致有三種:美國和日本以學校為主,主要在普通中學裡進行。法國主要在各類職業技術學校中實施。德國則以企業為主,企業擔負著實施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職能。

從教育的方式來看,基本上以課堂教學為主,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強調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教學途徑的多樣化、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日本的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共同必修課、專業課、專業基礎課都集中上課,採取課堂教學形式,但授課方式有所不同,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分段教學。除一般課堂教學形式,還採取現場教學和學習課,尤其在理科和專業科中普遍開展實驗教學活動。在講授過程中,美國特別注重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按照“合作職業教育計畫”要求學生半天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半天到企業單位去工作,學習與工作交替進行,德國的“雙元制”訓練計畫,也屬於半工半讀型,其優點在於保證了教學方向的實踐性、套用性,便於學生掌握完整的知識,提高實際工作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電影、電視、錄像、電子計算機等廣泛地套用到職業技術教育的教學中去,一結髮達國家都採取了更為先進的教學手段,美國不僅擁有模擬實驗室,而且備有先進的“培訓基地”和‘“專門教室”。在教學時,日本主要採用講述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調查法、參觀法。

4.職業技術教育的內容基礎化

這種改革主要表現在,實行中等普通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重視專業方面的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為了適應科技、生產的新發展,設定了新的專業和課程,使學生的適應性大大增強。過去的職業技術教育,社會上有多少種職業,學校就搞多少項職業訓練,專業面窄,普通教育課程少,非常容易淘汰。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迫使專業面加寬,各國採取的措施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開設的普通教育課程與普通中學開設的課程基本相同,只不過授課時數相對減少,日本要求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都應在三年內取得相同的學分;改變過去專業劃分過細、共同基礎過窄的弊端。日本強調在普通高中里設一些專業基礎課程,加強普通高中課程的職業性。

5.教學與生產勞動一體化

教育同生活勞動相結合是社會主義的教學原則。但是,近些年來,本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時,也在貫徹執行這一原則。英國、美國的生計教育中心,就是學生進行職業技術性生產勞動和教學的地方。美國高級中學大批職業技術課程都是由工業企業與學校相互配合共同袴的。德國是徒工培訓,主要通過在企業里參加專業生產勞動來進行,每周只有1-2天雲學校學習普通教育課程。三年中五分之三的時間進行生產勞動,五分之二的時間在學校學習普通課程。前蘇聯的職業技術學校條例明確規定:職業技術學校必須根據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原則組織教學。強調理論聯繫實際,生產教學是職業訓練的基礎,總學時的一半用於生產教學實習。建立了學校與企業互相配合的制度和作法,規定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必須在先進集體、車間和具有新技術、新工藝的生產部門,以及在優秀生產㙏 胡經驗的教育工作者的領導下進行生產實習。除此之外,還要求校內每門類職業要建立教學車間,每門學科都要建立陳列室,農村技術學校都要建立教學農場。這種職業訓練有利於學生接近實際生產、生活,更好地選擇職業就業。學生在學習期間既長知識,學技術,又可出產品。

20世紀 80年代後,各國職業技術教育都獲得了迅速發展,取得了迅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仍然有一些理論和實踐問題未能解決。如在理論上如何從終身教育的角度方改進職業技術教育,使職業技術教育的結構、目的、內容、管理等更好地適應國家文化、經濟、社會科學及技術的發展;實踐上,教學質量不高,師資水平低,學生適應變化能力差等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21世紀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趨勢:

l.職業技術教育目標綜合化

所謂目標綜合化,就是要求“普通教育職業化”和“職業教育普通化”。兩者是相互融合相互統一的。再具體一點說,就是將生產勞動引進普通教育或堅持實施綜合技術教育:在職業技術學校加大普通教育內容的比重;強調職業技術基礎訓練,防止過早的專業化。這種趨勢既順應了現代生產的發展規律,又有利於使職業技術教育的目標向綜合化方向發展,促進職業技術教育體制由單一的和綜合的體制過渡。法國從國小就開始設定科學技術課,直到國中畢業,每周2-3學時。國小授以初步的基礎知識,國中則設電子技術、工業技術和經濟管理技術方面的課程,普通高中的課程則加強綜合技術方向。同時,法國的職業中學創設一種新文憑——職業學士文憑,招收實踐畢業生,學制四年,目的在於提高熟練技術工的普通教育水平。德國也開始加大職業技術教育中的普通教育的比重。

2.職業技術教育日益普及化、上移化

所謂職業技術教育的普及化,是指一個國家全民都普遍接受職業技術教育。德國各州都規定:對年滿十五歲不升入高級中學學習的青年,進行三年的職業義務教育。近年來又在不設職業技術課的普通中學開設職業技術教育課程,以求實現在青少年中普及職業技術教育的目的。

職業技術教育的上移化,是指職業技術教育的重點向上一層次移動。目前,已開發國家的職業技術學校分為中等和高等兩個層次。開發中國家的職業技術學校分為初、中、高三個層次,不論是已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也不管是幾個層次,各國的職業技術學校,都已有自成系統。各國的上移重點有所不同,日本職業技術教育已逐漸轉向中等以後的教育階段,創辦了各類“專修學校”,此外,還有高專、短期大學來培養專門技術骨幹和技術人才。可見,日本的職業技術教育是通過專修學校、高等專科學校、短期大學等三種形式向上推移的。美國近年來廣設‘“社會大學”,規定在社會大學取得規定學分,可授予副學士學位,它既是美國高等教育的一種形式,又是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向高等教育化發展的一種模式。德國創辦了一些高等專科學校,標誌著德國的職業技術教育向高層次、高水平發展。前蘇聯從60年代的中期,就著手將初級職業技術學校升格為中等職業技術學院。美國提出了“生計教育”的主張要求職業技術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而且要擴展到成人中去,使所有受過中等教育的人,都能接受職業技術教育”。隨著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日本以終身教育為原則,提出從學前階段一直擴展到成人教育的階段,使學習向社會化邁進。

3.職業枝術教育內容現代化、專業合理化

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迫使教學內容現代化,美國將職業技術教育的重點放在第三產業人員的培養上,根據科技進步情況增設新專業。尤其是一些尖端學科,根據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和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調整專業布局。只有充分考慮這些客觀要求,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專業發展規劃,才能使職業技術教育更好地適應教育的現代化,切不可主觀臆斷。

4.強調能力培養,重視職業指導

能力的培養對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尤其重要。它包括信息的吸取和處理能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職業應變能力和創造力。其中創造力的培養是最關鍵的。近年來,日本職業高中開設的‘課題研究“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十分有益。

職業指導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它是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和能力,進行某一職業所需要的知識、、首先品質和心理素質等方面的指導及習慣性訓練,就其內容而言,大致包括:(1)調查學生情況,掌握學生的職業意識;(2)介紹職業信息,特別是職業現狀和動向;(3)提供諮詢服務;(4)協助安置就業。雖然各國的情況不盡相同,但是,今後各國將越來越重視這項工作。

5.職業技術教育形式一體化

職業技術教育形式大致有三種類型:第一種為協作體。這是培養學生這種能力的需要。日本正在組織建立職業學校學科間的協作並設立有關學校組成的聯絡會議性質的組織及完備的協作體制。同時,還加強了職業高中和專修學校的協作,職業高中與地區社會的協作,加強與社會地區的聯繫,向地區社會開放。第二種為集合體。這是日本的創造,為加強學校的學科間的交流,近年來創辦一種集農業、工業、家政、商業各學科於一校的大型“集合體”職業學校。第三種是教育、生產、科學“聯合體”。前蘇聯在這方面很有成效。強調通過建立教學生產聯合體的途徑,把一部分教學過程轉移到生產單位去;也可i以在大的經濟聯合體、工廠、科研和設計機構、農工聯合企業內,建立專業性教學中心。目的在於實現教育跟生產和科學最緊密的一體化。

當然,作為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趨勢絕非僅此。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還受到政治、經濟、科技和社會諸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改革和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時,必須認真考慮這些因素對職業技術教育帶來的制約作用。就政治因素而言,它制約著職業技術教育體制、受教育的機會、教育的目的和某些教育內容,同時影響到各國之間的教育交流;就經濟因素而言,它制約著職業技術教育的經費、教育的結構;就科技因素而言,它直接限制職業技術教育的內容;同則,它還可以改變職業技術教育的結構,更非唯心使職業技術教育的手段現代化;就社會因素而言,它的影響更是明顯的:人口增加,給職業技術教育帶來壓力,文盲的增多,給普及職業教育帶來障礙。只有明確這些關係。才能完全把握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趨勢,才能保證職業技術教育更好地適應教育的民主化、科學化、國際化、個性化、一體化等發展趨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