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嶺[貴州關嶺縣境關索嶺]

關嶺[貴州關嶺縣境關索嶺]

關索嶺,簡稱關嶺,位於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東北面,臨關索鎮東街口,踞灞陵河西岸,關嶺自治縣即以此得名。關索嶺周圍百餘里,南北橫絕,北起六枝特區邊沿,南臨灞陵河斷橋河邊,長五十餘公里,高一千米以上,山勢峻偉,連綿起伏,勢如長城,嶺側懸崖千尺,灞陵河流於下。“太子廓 “是關索嶺的主峰,海拔1237米,位於關索嶺口南側,頂分三岔,雄偉險。自古以來為滇黔兩省通道上的要隘。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黔滇公路通車,由東麓南繞至嶺西腰部至縣城。關索嶺歷史文化沉澱豐富,有明清兩代留存的古驛道、“太子洞”“太子閣”等古蹟。

基本信息

山地概況

關索嶺,是烏蒙山的支脈 ,位於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城東北面,臨關索鎮東街口,踞灞陵河西岸,關嶺自治縣即以此得名。

關索嶺周圍百餘里,南北橫絕,北起六枝特區邊沿,南臨灞陵河斷橋河邊,長20餘公里,主峰太子閣海拔1237米,山勢峻偉,連綿起伏,勢如長城,嶺側懸崖千尺,灞陵河流於下。自古以來為滇黔兩省通道上的要隘。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黔滇公路通車,由東麓南繞至嶺西腰部至縣城。

相傳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於公元225年(建興三年)南征,將軍關索曾率兵駐此,關索嶺因此得名。徐霞客於公元1638年(明崇禎十一年)四月二十四徒步翻越關索嶺,在其遊記中寫道:“又西上嶺,逾而西,又一里,乃迤邐西南下,甚深。始望見西界遙峰,自北而南,屏立如障,與此東界為夾,互相頡頏;中有溪流,亦自北而南,下嵌壑底。……越橋,即西向拾級上,其上甚峻。”至今,由安順乘車而行,越過曬甲山大坡頂丫口,山勢突變,下臨絕壑,群峰插入天際,由北向南逶迤不斷,西面天空幾乎被高山遮去一半,山勢十分雄奇。

地形地貌

關嶺縣位於雲貴高原脊狀斜坡南側向廣西丘陵傾斜的斜坡地帶,總體地勢表現為西北高東南低,中部自普利鄉的長田、永寧鎮的康寨、頂雲街道辦的龍洞、包包為向北延伸的隆起地帶,該地帶亦向西北的沙營鎮、崗烏鎮延伸,使境內地勢呈魚背狀,脊樑西南向北盤江河谷逐級下降,東南向打邦河河谷逐級下降。區域內一般海拔在800-1500m之間,最高峰位於永寧的舊屋基大坡,海拔1850m;最低點位於打邦河注入北盤江的三江口,海拔370m,相對高差1480m。根據地貌形態特徵,組合類型等,將其劃分為三大成因類型,即溶蝕地貌,溶蝕—侵蝕地貌,侵蝕地貌。

主要景點

綜述

關索嶺丨殘陽古道 關索嶺丨殘陽古道

關索嶺四周古蹟甚多。山上有明清兩代留存的古驛道,全為塊石砌就,寬二米左右,每級高十至二十厘米,被人畜踩得光亮,至今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尚較為完好。驛道東上四十三盤達嶺口,西下九盤進入縣城。

太子廓

“太子廓“是關索嶺的主峰,海拔1237米,位於關索嶺口南側,頂分三岔,雄偉險。相傳八賢王南巡,與當地一女育有一子,是為太子,後因賢王索要太子,女子不從,並抱著太子躲入山頂洞中,賢王不慎引火燒山,致使母子二人葬身火海,人們便把生太子的地方稱為“太子廓”,躲太子的洞稱“太子洞 ”;後在山頂建閣,稱“太子閣”。 1979年在太子閣遺址上建電視差轉台,改建時發現古代樓閣簡瓦、大磚和無數陶瓷殘片,說明過去太子閣的建築宏偉壯麗。有石階小 道至山頂,臨其上,東可望曬甲、紅岩,西可俯瞰縣城風光。

民間傳說

睡將軍

傳說很多年以前,壩陵河畔有個“仲蠻”將軍,天生神力。他三歲能把倒在河裡的牛頂上岸,十六歲就用囤籮挑谷。因為一年打跑了土匪,名聲越來越響,附近的很多英雄好漢都來投奔他。

將軍有了人馬,就每天在壩陵河畔練兵習武。隨著人馬逐漸增多,壩陵河畔坑坑窪窪的地形使將軍難以找到一處理想的練兵場。一天,將軍不知從何處聽說雲南那方土地很廣,打算向雲南擴展。但云南那邊也有一位將軍,兵強馬壯,自己肯定打不過。“仲蠻”將軍為此很是苦惱 。

一次,將軍操練完士兵後,倒在一堆柴草上睡著了。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三位老神仙。第一位老神仙教給他撒豆點兵術;第二位老神仙教給他破竹點兵術;第三位老神仙剛站出來要教他撒草點兵術時,突然竄出一條兇惡的狗把三位老神仙嚇跑了。將軍從夢中驚醒,才發現自己是在做夢。將信將疑間正好口袋裡有一粒黃豆,他便拿出來按仙家教的咒語一念,剛住口,那粒黃豆立刻變成一個拿刀的武士,立在那裡聽他差遣。將軍欣喜若狂,便立即跑到竹林里破竹點兵,竹子落地間便成了騎士。於是將軍認為時機已成熟,立馬召集軍隊,向雲南開去。

雲南將軍從護心鏡中看到“仲蠻”將軍氣勢洶洶而來,趕緊聚兵抵抗。“仲蠻”將軍會兩樣法術,雲南將軍也會兩樣法術:撒米點兵、吹樹木葉點兵。他們殺得天昏地暗,互不奈何,只得罷兵談判。雙方商定以今勝景觀為界,東屬貴州,西屬雲南。由於征戰日久,將士返鄉愿望強烈,“仲蠻”將軍見雲南山多,就叫士兵推來填平壩陵河,修一個大練兵場。由於推山的聲音吵到將軍的母親,將軍母親很生氣,打聽到將軍點兵推山的法術,就用狗血淋在黃豆上,把狗毛粘在竹子上,破了將軍的法術。雲南將軍不甘心失敗,重新聚集兵力,向“仲蠻”將軍攻來,“仲蠻”將軍無計可施,兵敗被殺。他的兒子在替他收屍時,按照他的遺囑將屍體對天長眠,屍體剛一著地,身體便越長越長,頭靠在到關嶺大瀑布上,腳伸到孟獲屯的山頭,後來山和人就連在了一起,成了今天的關索嶺。

馬刨井和刀把井

三國時期,諸葛亮率軍南下平叛,關羽的兒子關索也在軍中。

一天,關索在追擊叛軍的過程中來到一座高山峻岭上。當時,正值中午,烈日炎炎,將士戰馬乾渴難耐。這時,關索的戰馬突然掙脫韁繩,使勁朝一堆亂石猛刨,正在將士疑惑的時候,“嘩”的一聲,一股清亮的泉水從亂石中噴涌而出。奇蹟的出現,把將士們驚呆了,歡呼的高喊:“馬刨出水來!馬刨出水來了!”都朝泉水蜂擁而去,可是馬說什麼也不讓將士們接近泉水。它喝飽了水,竟然還在泉里撒了泡尿。關索見狀,氣得鬍子上翹,順手就給馬一鞭子。嗎跑到坎子上,望著關索直叫。看到馬幸災樂禍的樣子,關索氣憤的取出戰刀,用刀把往凹地里猛的一戳,說:“馬能刨水,人就不能?”說來也巧,果真有水慢慢浸出濕潤了刀把附近的泥土,關索再用戰刀往浸水處一通,水便順著抽出的刀汩汩而出。將士們放開肚皮,痛飲了一番,士氣大振,一鼓作氣奪下了山頂關隘。

後人就將關索駐紮過的山嶺叫關索嶺,也即今天簡稱的關嶺。同時,把馬刨出的井,叫做馬刨井,把關索刀把厾出的井叫刀把井。刀把井的水,清爽甘冽,提神壯膽,馬刨井的水,又苦又澀,喝了會變啞,於是人們又將其稱為“啞泉”。

康熙皇帝書題

“大躍進”以前,凡途徑關嶺城東古驛道的行人,都可翹首眺見御書樓上書題“滇黔鎖鑰”的巨大匾額。據說這是“康熙御筆之寶”。

清朝時期,有一位將軍名叫張袞,他不僅戰功卓著,還是一位蓋世大書法家。一年,將軍奉旨南征,率兵進入雲貴高原,一連鎮守數十年。康熙年間,將軍已經鬢髮染霜,一天,他來到當年征戰過的關索嶺,站在高峻的太子山上眺望遠山近嶺,遙想曾經的戰鬥經歷,回想起自己的父親是功德無量的將軍,自己隨父出征已有無數個春秋,自己的大兒子戰死疆場,二兒子、三兒子也是出生入死的將士,“我一家三代為了國家疆土,付出了多少啊!”將軍觸景生情,書性大發,立即讓隨侍抬出酒來,連飲了三大碗,揮毫寫下:“英雄一家”四個筆力虬勁的大字。剛落筆,半空中突然雲彩翻騰,傳來萬馬奔騰的嘯聲,半個時辰後才慢慢消逝。將士們急忙把牌匾懸掛在關索嶺亭廓上,一一叩拜,才打馬離去。

康熙二年,一位守衛滇黔邊道的王制軍,受皇帝召見。回京途中,在關索嶺上看到這一牌匾,頓時為其意境所感染,忍不住大聲贊道:“好一個英雄一家!”急命家人取下捧在懷中久久不肯放下,如獲至寶的用紅綾層層包裹帶回京城。

回到京城,玄燁召見雲貴二省制軍,問道:“聞雲貴土產極多,不知二位有何寶物敬獻?”王制軍奏道:“臣無所好,得墨寶‘英雄一家’一方。”遂將經歷給皇帝敘述了一遍,康熙暗暗吃驚,急召侍衛送到金殿上,康熙趨步到匾前,掀去紅綾,一時為其震驚,稍後點頭讚嘆:“此書乃醉筆生花之仙筆也”。於是心血來潮,即令送上文房四寶,根據王制軍稟報的地形,揮筆御書“滇黔鎖鑰”四個大字,命一員大將火速將此匾懸於關索嶺上。當地官員為向皇帝獻媚,又籌資在關上建造了一座御書樓。至於那塊“英雄一家”的額匾,則被康熙留在了自己的內閣里了。

雅士詩詞

《關索嶺》

作者(清)黃紹光

無數峰巒足底看,摩空日月走雙丸。

南征自是開山手,萬古風雲護將壇。

《關索嶺》

作者(清)黃寶鑑

開際宣窿不可登,將軍昔日竟飛騰。

渡關不效雞鳴輩,贏得平蠻績可稱。

關嶺美食

關索嶺特色美食有關嶺狗肉和關嶺剪粉。“關嶺剪粉”是關嶺自治縣傳統食品之一,也稱“關嶺一絕”。它的特點是薄如紙,白如雪,筋絲好,下鍋經得起煮,上嘴有嚼頭,醇香誘人,可口如意,食之者無不讚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