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塞

關塞

關塞,是漢語辭彙, 拼音:guān sài 解釋:1、邊關;邊塞。2、.指 函谷關 和 桃林塞 。

出處與詳解

1、邊關;邊塞。

①《墨子·號令》:“數使人行勞賜守邊城關塞、備蠻夷之勞苦者。”

②唐 杜甫 《傷春》詩之一:“關塞三千里,煙花一萬重。”

③明 張縉彥《袁石寓(袁可立子)餉邊》:“關塞秋深寒葉盡,邊城月落戍籌長。”

④明 何景明 《明妃引》:“琵琶馬上再三彈,翠袖朝啼關塞寒。”

⑤清 錢謙益 《南征吟小引》:“當其(袁可立子)督餉遼左,歷覽關塞,指雇毳幕,籌策表餌,欲以尺組系單于,故其詩縱橫頓挫,若田僧超臨陣作壯士歌,使人有車馳馬驟,投石橫草之思。”

⑥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一個世情懂得很透的老人,在關塞一帶住過很久,知道漢人的生活和感情,更懂得匈奴百姓的生活和感情。”

2、.指 函谷關 和 桃林塞 。

《資治通鑑·漢獻帝初平二年》:“關東諸將議:以朝廷幼沖,迫於董卓,遠隔關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劉虞,宗室賢儁,欲共立為主。” 胡三省 註:“關塞,謂函谷關、桃林塞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