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簡介
關內外鐵路起自北京正陽門東車站,止於奉天城(瀋陽)站,幹線長 842公里,另建支線數條。這條鐵路的修建,由於英、俄兩國激烈爭奪修建貸款權,清政府舉棋不定。最後英、俄兩國直接談判,以互換照會的方式,訂立謀求路權的互不妨礙協定。
這樣,中英於1898年10月正式簽定的關於關內外鐵路借款契約才得以實施。英國人金達任總管兼總工程師,這條鐵路的實權,也落到了英國人手中。1907年8月改稱京奉鐵路。1912年至奉天全線通車。
京奉鐵路就是北京與瀋陽之間鐵路,現在稱它為京瀋線。京奉鐵路由北京的正陽門起,終點瀋陽,全線長約862公里。
發展歷史
開端被稱為“馬車鐵路”
1877年,英商在唐山開辦開平煤礦公司。為了把開平煤礦的煤運出去,開平煤礦公司計畫修建一條從開平礦區直達北塘河口的鐵路。
清朝廷最擔心的是“機車行駛震壞東陵,噴煙傷害禾稼”。李鴻章等人多方努力,許諾將以騾馬拖載車廂在軌道上行駛,從而終於得以允許在開平礦區與胥各莊之間,修築一條輕便鐵路,這條鐵路也因此被稱為馬車鐵路。唐胥鐵路在1880年冬季開始鋪軌,於1881年夏初完成。這段9.7公里長的鐵路是京奉鐵路的第一段,也是京奉鐵路的開端。
中國首台機車名為“火箭”
英國技師金達提出按英國標準,在胥各莊建立了一個修理工廠(即唐山機車車輛工廠前身)。胥各莊修理廠用煤礦風機改制出了我國第一台能牽引百噸的蒸汽機車,稱“龍號”機車,金達把它命名為“中國火箭號”。機車於1881年6月9日投入使用,終結了馬車鐵路時代。
1888年8月底,鐵路通到了天津東站,唐山至天津之間鐵路完工通車,並辦理直通客貨運輸業務。接著,李鴻章打算把鐵路從天津接到北京東郊的通州,受到頑固勢力的堅決反對,津通路被擱置起來。
光緒下旨修建關外鐵路
1890年3月31日,光緒帝諭,東三省興辦鐵路,將津唐鐵路展築至山海關外,過錦州、新民、至盛京(瀋陽)達吉林,再經寧古塔、琿春至圖們江中俄交界修築關東鐵路,並從盛京(瀋陽)建一條支線到營口。
然而,關內、關外兩段鐵路才修了200來公里,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關東鐵路被迫停工。戰後,關東鐵路改名為關內外鐵路。
從1899到1907年,關內外鐵路自北京永定門車站至瀋陽皇姑屯車站,全長839.2公里,全線通車,改稱京奉鐵路。此時的終點站奉天城站地處皇姑屯位於奉天城外,離奉天城根還有3.9公里。
到1911年底京奉鐵路全線真正貫通之時,清廷已經滅亡。民國時期京奉鐵路仍為國有,民國初期隸屬交通部,國民政府統治時期隸屬鐵道部。1921年一直修到1930年3月19日,中國設計師楊廷寶主持設計的北寧鐵路終點站落成,稱遼寧總站(今瀋陽老北站)。至此,京奉鐵路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