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東歷史
界定著關外和中原大地,從清朝到民國數百年間,背井離鄉的山東人開始興起了闖關東。19世紀,黃河下游連年遭災,清朝政府卻依舊禁關。破產農民不顧禁令,成千上萬的冒著被懲罰危險,“闖”入東北,此為“闖關東”來歷。至1840年東北人口突破300萬人,比一百年前猛增了七八倍,全國人口達四億多。清末,沙俄侵略東北。清於1860年在東北局部馳禁放荒,1897年全部開禁,1910年東北總人口增至1800萬人。民國年 (1912年——1949年),“闖關東”洪流澎湃,新中國前夕近4000萬人(數據來自《中國人口地理》,張善余)。 民國38年間,山東人闖關東數量達到平均每年48萬人之多,總數超過1830萬,留住的山東人達到792萬之多,“可以算得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舉”。 因此,現在東北土著居民的先祖大多屬於山東等省份——黃河下游地區的。
闖關東,清入關實行民族等級與隔離制度,嚴禁漢人進入滿洲“龍興之地”墾殖——頒布禁關令。順治曾告誡滿洲貴族末路退往關東,雍正說“朕夷狄之君”“非中國人”。滿人傾族入關,東北人口劇減,藉口“祖宗肇跡興王之所”保護“參山珠河之利”,長期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順治開始,滿境分段修千餘公里“柳條邊”籬笆牆——滿洲長城(柳條邊牆、柳牆、柳城、條子邊),康熙中期竣工。從山海關經開原、新賓至鳳城南的柳條邊曰“老邊”;自開原東北至今吉林市北曰“新邊”(《辭海》)。故,在民間有“邊里人”、“邊外人”的說法。
闖關東-山東人-清代分三個時期:(1)1644至1667年,《遼東招民開墾條例》,規定“招至百者,文授知縣,武授守備”,23年間“魯民移民東北者甚多”,許多地區因移民而“地利大辟, 戶益繁息”。(2)1668至1860年,為維護滿洲固有風俗和保護八旗生計,康熙七年(1688年)清廷下令“遼東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對東北實行禁封政策。(3)1861至1911年,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對邊疆控制日益削弱,沙俄不斷侵蝕黑龍江邊境,清政府採納了黑龍江將軍特普欽建議,於鹹豐十年(1860年)正式開禁放墾。
闖關東,從“流人”到“流民”,到東北“移民社會” 。清初民族矛盾尖銳,清朝統治者採取了極其殘酷的鎮壓手段。將“造反”者遣送邊陲“煙瘴”之地,山東觸犯刑律者多發配“極邊寒苦”的東北,這種遣犯史稱“流人”。山東人是“安土重遷”的典型。人口壓力、天災人禍、 滿清政府的政策導向等構成了山東人闖關東的外因。以修築當時的中東鐵路為例,《東北開發史》 引日本人稻葉君山的話說:“中國苦力,如蟻之集,而勞力之供給地之山東,更乘機輸送無數勞工出關為之助。是即一千五百餘里之中東路乃山東苦力所完成,亦非過言也。” 闖關東,東北是外敵侵擾之地,山東人卓絕的鬥爭。吉林省渾江市《灣溝公社志》記載:“1921年間有一名叫王振邦的農民, 原籍山東,因逃荒攜妻及長女一家流落於西川一帶。1931年日軍侵占東北,王振邦與山東老鄉聚義百餘人抗日,1934年末,他們與日軍大小戰事三四次,其中第二次戰績最佳,日軍死傷慘重,義軍為日軍所膽寒。”
闖關東,由於東北為流放地,禁墾,邊牆西為蒙古貴族駐牧地。但覆滅的滿清政府無力阻擋歷史潮流,滿清二百多年統治,倒促進了滿蒙漢等族的大融合,即使“滿蒙獨立”運動、“偽滿洲國”等歷史滄桑,都沒能改變滿洲人成為中國的滿族人。山東聖人之鄉心態鄉土意識淡化,冒險精神增強最,促使流民春往冬歸轉變為在東北紮根。辛亥革命東北幾千萬關內漢人回到中國懷抱,“以至於人文地理學地圖表明該地區完全是中國人的”(《草原帝國》,法國,勒內·格魯塞)。
闖關東,是悲壯的歷史,是一次移民壯舉。存在特定的“闖關東”路線、存在“闖關東”的特定背景。因此,闖關東是一種社會歷史移民現象,有自發的客觀因素,有內在的政治影響深度。“山東人闖關東實質上是貧苦農民在死亡線上自發的不可遏止的悲壯的謀求生存的運動。”日本人小越平隆1899年在《滿洲旅行記》 中記載了當年真實的歷史畫面:“由奉天入興京,道上見夫擁獨輪車者,婦女坐其上,有小兒哭者眠者,夫從後推,弟自前挽,老媼拄杖,少女相依,踉蹌道上,丈夫罵其少婦,老母喚其子女。隊隊總進通化、 懷仁、海龍城、朝陽鎮,前後相望也。由奉天至吉林之日,旅途所共寢者皆山東移民……”。作為世界第一的大民族——漢族,幾百年來人囗壓力就使漢人不斷向周邊擴散:走西囗、下南洋,內蒙古和新疆也成為漢人移民地。那么,闖關東便成了人口與經濟的平衡學。
闖關東文化
十九世紀中葉,虛掩的山海關大門敞開,流民潮湧,洶湧澎湃。人是文化、信息的載體,人的流動實際上就是文化的流動。“闖關東”浪潮疊起,意味著中原文化向關東地區大規模挺進,文化交流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如果說“閉關”時代的文化交流表現為中原文化對滿洲固有文化的“侵蝕”,受到“封禁”的人為干擾,那么,在開放的歷史條件下,中原文化迅速在關東地區擴散,“喧賓奪主”了。“對絕大多數的山東移民來說,東三省無非是山東省的擴大”。山東村、河北村等在關東的“複製”,實際上就是中原文化的平面移植,加上人數占絕對優勢,他們有充分理由保持齊魯文化或燕趙文化,所謂“聚族而居,其語言風俗一如舊貫”即是。他們可以不必改變自己,削足適履,去適應當地的社會風俗、宗教信仰,使用當地的語言文字等,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同樣是文化上的保守主義。趙中孚在論及“闖關東”的意義時說過這樣一段話:“社會意義上,東三省基本上是華北農業社會的擴大,二者之間容有地理距離,但卻沒有明顯的文化差別。華北與東三省之間,無論在語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家族制度、倫理觀念、經濟行為各方面,都大同小異。最主要的是東三省移墾社會成員,沒有自別於文化母體的意念。”
面對齊魯文化、燕趙文化的撲面而來,關東文化不可能沒有絲毫戒心,也不可能沒有“土客”矛盾產生,如《黑龍江述略》載:“而雇值開墾,則直隸、山東兩省為多。每值冰合之後,奉吉兩省,通衢行人如織,土著頗深惡之,隨事輒相欺凌。”遼寧安廣縣(今吉林大安市新平安鎮)也是一個例子,《安廣縣鄉土志》記載:“縣屬未經設治以前,蒙古未諳耕種。徒資牧養,一片荒蕪。嗣經漢民來境墾種,公旗得獲租利。然因族類各異,言語不通,情意未能浹洽,蒙古多欺凌之,……迨光緒三十年(1904年),奏準委員勘荒,招戶領地。客民聞風而至,……蒙古亦漸事稼穡。”
相關影視作品
1、《闖關東》
別名:Chuang Guan Dong
導演:張新建 孔笙
編劇:高滿堂 孫建業
出品: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 大連電視台。
上映: 2006年10月11日
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國語
時長: 52集
類型: 連續劇
主演:
李幼斌——飾朱開山
劉向京——飾朱傳文
牛莉 ——飾那文
朱亞文——飾朱傳武
小宋佳——飾鮮兒
薩日娜——飾文他娘
黃小蕾——飾夏玉書
梁林琳——飾秀兒
齊奎 ——飾朱傳傑
高明 ——飾森田
劉鑫 ——飾潘紹景
許陳俊嘉——飾生子
馬恩然——飾韓老海
靳東 ——飾一郎
王奎榮——飾潘五爺
任帥 ——飾震三江
鮑國安——飾譚永慶
趙蘇婷——飾紅頭巾
王德順——飾老獨臂
《闖關東》講述的是從清末到九一八事變爆發前,一戶山東人家為生活所
迫而離鄉背井“闖關東”的故事,以主人公朱開山的複雜、坎坷的一生為線索,其中穿插了朱開山的三個性格迥異、命運不同的兒子在關東路上遇到的種種磨難和考驗。在劇本策劃階段就將其創作定位為:小人物成為大英雄的故事。 “闖關東”這種民族行為是中華民族特定歷史背景下被迫進行的民族大遷移,關東路上的闖蕩需要經歷一次次的波折磨難,包括土匪、官兵、土豪、鄉霸、流氓、流民、善人、妓女、癮君子、礦工等等各色人物將陸續登場,給山東大漢製造各種各樣的困難,在苦難之下,朱家父子、兄弟、夫妻之間所產生的悲歡離合的故事。
角色介紹:
朱開山
基本特性:有膽有識、有勇有謀。
開篇伊始,導演通過社會各類人員的口述、傳播,不斷講述著老朱帶著兄弟們鬧義和團、進京殺洋鬼子的經歷,直到後來老朱自己還不時的說兩句,頗有英雄要言當年之勇的架勢。這一點充分說明了,年青時候的老朱是一個絕對的熱血青年,能夠拋開妻兒老小鬧革命,這一點熱情本身就是可貴的。他的熱情決不亞於進京朝拜的紅衛兵,但他卻比他們更為清晰他自己在做什麼。也正是這種善始善終,使老朱在經歷一系列人生的重大事件都能險中求勝,這似乎也證明了“性格決定命運”的正確性。
從京城死裡逃生之後,開始了《闖關東》的正劇。兩下老金溝,一方面為了致富養家,一方面是為了替兄弟報仇。在老金溝的經歷,基本再現了《監獄風雲》的情節,在那個絕對利益——生命和財富占據兩個極端的時候,任何人都是同盟者,任何人都是背叛或者用來背叛的。在老金溝的經歷,展示了他為人謀略勝人一籌的特點,特別是那種堅定不移的厚道勁兒,這一點直到劇終也沒有改變。但有一點例外,他的厚道是將建立在民族大義基礎之上的,但是奇怪的是為什麼沒有顯示出他對一郎的不滿反情緒和對朱傳文變節之後的霹靂手段。
老朱在面對韓老海的仁義厚道絕對沒得說,一方面確實是他家理虧在先,一方面就是老朱本人的性格問題了。中國人講理,無論從禮法的角度,還是從道德的角度,這個“理”字決定了大多數中國人的認識原則,按照秋菊的說法就是“說法”。一個“理”字讓國人墨守成規,卻也讓國人堅守原則,這似乎是問題的兩個方面,看來看事做事都不能絕對了。從老朱的性格來說,韓老海雖然過分了些,但至少還在他心理和身體所能承受的範圍之內,按照通俗的說法就是老朱是有胸懷的人addintime.com。但這種胸懷似乎有點不像一個莊戶人家出身的人本身所具有的,不然混個村支書之類的幹部噹噹還是容易的。不過單純的從影視人物的角度來看,我覺得老朱的胸懷和省委書記的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是,本人比較疑惑的是,面對潘五爺的威逼利誘,甚至當潘五爺已經超出遊戲規則玩殺人遊戲的時候,老朱仍然能夠保持特別的冷靜:“五爺,你沒了兒子,我的兒子就是你的兒子”,這種冷靜幾乎和幸災樂禍的病態一樣讓人難以理解。如果這個場景是老朱保持沉默,而後來和潘紹景繼續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也並不讓人感到出奇。出奇的是,老朱一反常態的和想要自己身家性命的仇人就這樣輕易和解了,這一點似乎不符合一般人物性格的選擇。當然,導演說了,老朱本來就不是一般人物,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可是,但我看到他面對森田時的態度,似乎從中明白一點,也許對潘五爺客氣一點,也許只是基於老朱和潘五爺同種的緣故,這一點似乎還是牽強。也許是為了後來山河煤礦的產生做鋪墊,但這種鋪墊有違人物性格的一般選擇,怎么又會符合事務發展的基本規律呢。老朱最後終於幹掉森田,這一點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飛鏢要比手槍快的事實,這也說明,中華傳統文化必然會戰勝西方現代文化。
但事實卻是,老朱一家面對強大的帝國主義機器的時候,他理智的選擇了離開,並且在離開的時候給他的第二個孫子提出了最為殷切的期望,這種期望在當時的環境下是絕對令人動容的。學習點中國現代史的人都知道,日本人是畜生。這一點老朱通過年青時候列強不同的殺人方式上就敏銳的感覺到了,但是他似乎忽略了另外一個國家,那就是更會殺人的德國。還有一個我說出來會被人拍的國家,那就是中國。縱觀中國歷史,單從殺人的技巧和數量上而言,如果寫就一部《世界殺人史》,中國絕對名列前茅。
朱開山所處的任何一個環境似乎都是鬥爭的環境,這也許就是強人的命運吧,不再鬥爭中生存,就在鬥爭中死亡。老朱經歷了義和團、老金溝、老韓家、潘五爺、森田這些強人的角斗,他在鬥爭中越來越成熟,卻也明顯的顯示出,他在鬥爭中越來越疲憊了。所以說,人終歸只是一個人而已,“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的境界,不是隨便什麼人就能享受到的。
朱開山性格裡面埋藏著一種深沉和大氣,這種性格絕非一般的莊戶人家或者綠林好漢所能具備的,他有文化、有武藝、有胸懷、有膽識,從文轁武略這個詞上面可以看出,老朱在戰亂年代絕對是個將才,這一點正好印證了為什麼朱傳武就是他的翻版,但是根據一代不如一代的規律來講,朱傳武身上缺乏老朱的那種韻味和後勁,當然這也和他英年早逝有點關係,但我相信,他在四十歲的年齡上都沒什麼厚積薄發的跡象,不惑之年後似乎也沒有多大機會,那么,他個人的職業生涯也許就到團長截止了,也許只是這樣。
朱傳文
如果你看過《闖關東》,那么你絕對會朱家老大傳文心生“反感”,這些都是正常而合理的。
我們縱觀全劇,也許只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來形容了,我們不禁會思考作者塑造“朱傳文”的形象的用意何在?這一形象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一形象的存在必然性在哪裡?
總起來說,傳文是朱家的另類,性格懦弱、膽小貪財,而且小氣多疑。顯然這些都是無可爭議的。
所以他的反襯更加具有弘揚光輝形象的力度,更加有力的展現了以朱開山為核心的“精神主義”,無所謂堅強,只是早已忘記了堅強的外表。
這一形象的塑造,讓人覺得故事特別的真實。畢竟“五個手指還不一樣齊”了,更讓人理解“一母生百斑”的現實,兄弟之間性格確實有差異。
說到他,我個人認為,“闖迷”們並不是要過多的聲討,相反我們應該更加坦然,他也存在著某種歷史的可存在性。
他聰明能幹,才智過人,而且“上得了天堂,下得了廚房”;他娶了大清王朝的格格,他本質善良厚道。
這樣的人你不能不說他是有用之人吧!確實帶有某種程度上的感應。我們的社會“朱傳文”的形象比比皆是,空有一個能容納無限智慧的大腦袋,但是儘是糊塗心和小聰明,愛貪圖小樂。以為自己的小聰明是得到上天眷顧的大智慧,就什麼都去參與什麼都想干預。
在這裡,絕對不是聲討,只是在悲哀,如此厚道之人,卻如此讓人悲哀。也許圖一時之樂、之財,我們喪失的財富、精神、親人…但他不應是個壞人。
朱傳文仍在,但不希望你悲哀,也不再悲哀。
朱傳武
基本特性:獨立特行,敢作敢當
一般來說,分析完大當家的,就要說說二當家的。有鑒於朱傳武不但在基因上和朱開山有著遺傳關係,而且在性格上也有著很大的遺傳性,所以,從作品塑造性格的角度來說,朱傳武應當是我們需要關注的第二大人物。在談這個人物之前,我看過這個人物的演員介紹,他似乎和演員本身根本就不是一個類別,除了長得像以外,其他什麼都不像。言歸正傳,朱傳武像朱開山。
在老朱的三個孩子中,老二是最具有個性的一個。我們所說的個性就是他超越大多數人所具有的性格特徵。他是三個孩子中唯一不能讀寫的,是唯一能打打拳腳的,是唯一敢於對抗父母的,是唯一敢愛敢恨、敢作敢當的。作為一個影視人物這樣的性格無疑會受到大家的喜歡,雖然這樣的性格很容易惹很多麻煩、捅很多禍事,正像文他娘所說的一樣:傳武早晚要闖出大禍來的。果不其然,知子莫如母,大家除了不知道傳武在軍隊里闖沒闖禍,其他場合都闖禍了,而且有些禍事還很顯得不地道。我想這樣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會有很多人喜歡的,至少不會跟他很親近,君不見,導演也沒安排他有什麼過命的朋友,從來都是天馬行空、獨立特行。
如果說朱開山喜歡闖禍,除了為了暴發的目的外,就是跟著熱情點燃的青春一路燃放出去,即使最終不留聲響,至少也曾留下過燦爛的火花。在這一點上,朱傳武則顯示出無目的的任性,完全不會顧及身邊親人以及周圍其他人的看法和想法,這種基本不顧及群體利益的性格,能夠在軍隊上得到發展,似乎有點不合情理。當然,軍隊是一個馴獸場,能夠存活發展下去的人,一般都是不會選擇的人,這恰恰說明朱傳武缺乏理性的一個性格特點。
在一家人渡海之初,他暗中使壞,讓傳文得以和鮮兒匯合,卻也讓二人演繹了一曲命運悲歌。進入元寶鎮當學徒之後,仍然是為所欲為,一方面是說他有個性,另外一方面則充分顯示出他作為莊戶人家孩子狹隘的一面。但是,恰恰是這個莊戶人家的孩子,偏偏不像傳文那樣循規蹈矩,在家聽命於父母,在外聽命於上天。他一直在抗爭,和自己抗爭,但是他似乎不知為了什麼而抗爭。終於,他以離家出走這種方式進入了一個險絕的境地,同時也把他的家人以及新婚妻子陷入同樣的境地.
然而,他活下來了,恰好是從土匪的槍口下轉入到軍隊的槍托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在軍隊奮勇拼殺的鏡頭,但他為何拼殺,為誰拼殺,劇情中沒有給出更多交代,直到他因為郭嵩齡事件而被緝捕,他對於命運的選擇仍然是一種不求活的目的、不求死的原因的狀態。生與死這種絕對值都無法在他的性格得到選擇,乃是他沒有選擇的能力,由此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痛苦也是順理成章的了。
但是劇情發展到最後,他選擇了捨生取義,並且很少回家的他居然提出了:回家的願望。他的願望得到實現了,可是他身邊的親人、愛人的願望就此徹底落空了。綜觀朱傳武的整個經歷,他只是在形式上像朱開山,實質上他遠遠不具備朱開山所具有的謀略、胸懷,也正是這一點,如果他不是終結在抗日的戰場上,那么他由於性格所造成的悲劇結果是不必得到人們的共鳴和同情的。
那文
基本特性:博學多識,溫順和善
作為曾經的格格,除了吃喝講究一點,對於較高的精神追求和交流似乎沒有更為強烈的願望,這是闖劇中讓人難以理解的地方,也許那文所接受的教育也不過就是《素女經》、《絕妙好辭》之類的內容,決不如《天下糧倉》中的柳含月那樣,畢竟人家是從書院裡出來的,不一樣還是不一樣啊。
但是,從那文的心機來看,如果朱家真的發展成為一個財閥式的家族,那文一定是個搞事的,也許是朱家的池塘太小,也許是朱老爺子太強,總之整部闖劇中,這么有潛力的一個搞事的居然沒弄出任何動靜來。
從整體劇情來看,那文確實屬於那種知書達理、溫順和善、相夫教子的家庭婦女的典範了,沒適應過的努力適應,能適應的盡力創新,安心生活,溫順聽命,也許產生一些哀怨,但更多是那種置身於田園美景中的快意,儼然一個女陶淵明的樣子。
朱傳文經歷農轉非的轉變之後,名頭也從地主轉變為掌柜的,那文則成為在內是賢妻良母,在外是得力幫手的角色,這個角色的成功塑造,多少讓自我感覺比朱傳文強的男人感嘆:一朵鮮花真是插在牛糞上了。
但是讓人奇怪的是,作為曾經是格格、老大媳婦、朱家長孫的母親這樣一個女性,在傳統家庭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卻始終沒見文他娘對她甜甜蜜蜜過,總是黑著臉,動不動就凶兩句,莫非是朱老英雄的授意也未可知。
秀兒
基本特性:溫和善良,為愛執著
要論起執著來,秀兒的一生似乎就是愛的一生,為了那么一個不喜歡、不愛、不吝惜、不同情他的一個男人,就是因為她青春期時期的一句話:“我是你的人”而守候一生,這樣的愛太執著,這樣的人也太可悲。闖劇結束的時候,她的愛人已經死了,她的心不知道死了沒有。對於她,似乎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找到原型,但在劇中的她,用著平凡的愛,平凡的等待,平凡的收穫,贏得了讓人為之動容的感嘆。而在導演的安排下,她卻在最不應該出軌的時候,接受了一個她在意識中視為弟弟的男人,只是因為這個男人告訴她:其實,這么多年來,我一直都在想你,正是因為你,我才有活到今天的動力。這樣的對白似乎只有重複一千遍一萬遍才能打動一個女人的心,而一郎先生就說了一遍,為愛而執著的秀兒居然被打動了。分享得影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感情特別是男女感情的事,是無法用合理性來解釋的,因為感情本身就不是邏輯的產物。而在這裡,卻感到一種莫名,既然作為女人最美好的歲月都用來守候了,而且根據劇中的人物性格設定,秀兒根本不可能接受一郎成為他的男人,特別又是她仍然和朱傳武保持著形式的婚姻的情況下,她的這種接受要比讓她去接受死亡更為明快一些。作為一個沒有經歷過閱讀、生活歷練的女人,偏偏又是一種偏執的態度對待感情,她的一生只是在等待中絕望,在絕望中等待,結果卻等到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
譚鮮兒
基本特性:有愛有恨,勇於抗爭
譚鮮兒這個人物形象的性格相對比較複雜,在開場之初,不過是一個敢于堅持自己想法、追求自己所愛的善良淳樸的農家姑娘。人的經歷確實可以改變人的性格,進而改變人的命運。在經歷闖關東之路、被迫嫁作童養媳、進戲班、私奔、上山場、下水場、做土匪、抗日的一系列重大遭遇之後,除了僅有的一次自殺行為外,無論遇到任何艱難險阻,她都能堅持自己的愛與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走自己認為對的路.
她的這種堅持和朱傳武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她更多時候是為了成全別人、成全自己而堅持,始終有著明確的目的性,而朱傳武則顯得缺乏選擇能力。從這一點上看,雖然朱傳武對她情深意厚,但是如果兩人真的結合,未必會過得幸福美滿。秀兒的遭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朱傳武沒有基本的同情之心,為了一種沒有目的的堅持而傷害最關心他的人。
鮮兒的愛和恨都是徹底的,而且這種愛與恨的殺傷力僅僅局限在自身這個範圍,卻能夠更多的把寬容、理解、同情留給其他人,即使和她毫不相關的陌路人也會因此受惠。她對於朱傳文的執著、對於朱傳武的深情、對於震三江的堅守,她所堅持的不僅僅是一種傳統的道德約束,更多的是一種善良的願望和美好憧憬。
同時,她是勇敢的,而且她在人生的道路上因為勇敢所以成長,知道劇終之際,她勇敢的承擔起保家衛國的重任,最終完成從一個善良無邪的農村姑娘向敢作敢為的巾幗英雄的轉變。這種轉變與其說是外部環境的早就,不如說是她性格內部堅強成分的誘導,她的堅強和勇敢帶有更多的理性的因素,她雖然沒有大智大勇,但她所顯示出來的英雄豪氣,是一般女性難以企及的。
如同劇中的所有女性一樣,她們的命運無一例外都和一個或者幾個生命中最為重要的男人聯繫在一起,鮮兒本身也不例外,但是她在無法擺脫男權陰影的同時,注入了更多個性自由的因素,她的這種獨立性在成為二龍山首領之後得到最大的體現,因為從此時開始她懂得了一種東西,那就是:責任。當她幾乎就要放棄她的責任的時候,導演出人意料的讓官軍攻破二龍山,也只是為了讓她繼續履行她的責任。這種責任毋寧說就是一種權利,在整布闖劇中唯一分割男權的女人。
鮮兒的經歷更像一種天然的磨練,更像一曲史詩的戲劇,一個用勇敢詮釋愛與恨的女人的形象跳躍在觀眾面前,她離家出走的追婚、她為就愛人的結婚、她為了最後祝福的出現、她為了報恩所忍受的屈辱、她上山下水的堅韌、她棲身於草莽之間的快意、她獻身於抗日戰場時的情意綿綿,她是一個普通的女性,卻能夠在她身上看到英雄的身影。
片頭曲:《家園》
歌手:劉歡 宋祖英
劉歡 - 家園(闖關東片尾曲)
作詞:王敏 張宏森 作曲:劉歡
演唱:劉歡 宋祖英
歌詞製作:炎意火風
冰雪早已覆蓋我的足跡,
遠方的炊煙搖曳溫暖的招喚,
風兒無法吹斷我回望的視線,家園好像永遠征途漫漫。
RAP(1)
一座座山,一道道嶺,一片片川
我的故土這么難捨難離
一路路風霜,一陣陣雪雨
一次次別離,為了希望我們永不放棄
不是這裡,我會走向哪裡
只憑著不滅的希望和一片丹心豪義
旅途仿佛是越來越清晰
我的心常常在夢裡來來去去
每個懷抱溫暖我凍裂的期盼
期盼在天邊那裡命運會改變,
千山萬水走過只為這一天,
自由的天地,自由的家園。
漂泊者的家到底在哪一邊,
回首故鄉遙遠抬頭前路依舊茫然,
縱然只有倒下才是終點,
我只有未來沒有從前。
RAP(2):
一座座山,一道道嶺,一片片川,
我的故土這么難捨難離,
一路路風霜,一陣陣雪雨
一次次別離,為了希望我們永不放棄
不是這裡,我會走向哪裡
只憑著不滅的希望和一片丹心豪義
旅途仿佛是越來越清晰,
我的心常在夢裡來來去去,
你的懷抱溫暖我凍裂的期盼,
期盼在天邊那裡命運會改變,
千山萬水走過只為這一天,
自由的天地,自由的家園。
標籤:電視劇
主演:王新軍蓋麗麗謝蘭范雨林
年份:2008
類型:歷史
地區:中國內地
片長:45分鐘
集數:30集
劇情簡介:
清末民初,百業凋敝、民不聊生,大批中原饑民為謀生計,背井離鄉遷徙到清政府無力管轄、日本與俄羅斯爭奪下的東北三省,史稱“闖關東”。
本劇以清末到“九一八”事變的80年時間跨度為宏大的歷史背景,以“韓邊外”家族四代人複雜、坎坷的淘金、經商、保國經歷為線索,真實還原了那段悲愴、蒼涼、恢弘、悲壯的民族血淚史,以當代視角重新關注那段歷史中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商戰風雲……
土匪、官兵、日寇、俄軍、土豪、鄉霸、流氓、善人、妓女、癮君子、礦工等等各色人物陸續登場,給韓邊外一家製造各種各樣的困難。在苦難之下,韓家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含辛茹苦、演繹出一場場悲歡離合……
韓家四代,從礦工打拚成金礦把頭,繼而成為名震關東的“金王”,自募軍隊抗擊倭寇俄軍。他的處事、為人、經商之道傳承四代,威震關東。不僅閃耀出濃烈的愛國熱情,更飽含充滿智慧與哲理的經商、治商之道。
一百年滄桑歷史,一世梟雄關東金王;四代人叱吒風雲,經商治國威震關東。
標籤:電視劇
全集:55集
導演:侯詠 楊磊
拍攝時間:2008年8月28日—2009年1月25日
首播時間:2009年8月17日 北京衛視、浙江衛視首播
畫面:彩色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收視率:10.33
主要演員:
王茜華——飾宋天好
苗圃——飾宋天星
董璇——飾宋天月
高皓天——飾宋天虎(未成年)
張桐——飾宋天虎(成年)
濮存昕——飾魏德民
于洋——飾周和光
趙錦燾——飾小半達兒(小任)
劉濤——飾裘春海
馮國慶——飾宋承祖
劉佩琦——飾賈雲海
車永莉——飾翠 玉
李玉剛——飾付磕巴
石天生——飾謝瞎子
王建國——飾老驢子
塗們——飾寶王爺
劉文治——飾王老先生
英格瑪——飾娜日托婭(未成年)
劉波——飾小立武
三浦研一——飾藤本
主題曲:《走山河》
作曲:馬力 崔弦亮 張宏光
製片人:陳冬冬
編劇:高滿堂 孫建業
出品人:李剛 張玉珠 周大新
總監製:周大新 劉愛勤 張曉 韓國強 萬克 白芳芹 馬伯樂
總策劃:張強 夏陳安 祝麗華 霍振江 孔烱 雲燕 趙日浩 劉全平
總發行人:馬千策
總製片人: 林建宇 王忠玲
攝影:李丙強 劉屹
錄音:黨旺
美術設計:蘇雅拉圖
照明設計:趙振剛
劇情介紹:
《闖關東中篇》又稱《闖關東2》,依舊由著名編劇高滿堂執筆創作,不過導演卻換成了鏡頭感大氣的電影導演侯詠,不過和《闖關東》男人視角不同的是,電視劇《闖關東2》講述的是女人闖關東故事,宋氏三姐妹將成為全劇的中心人物。二姐由苗圃扮演,最漂亮的妹妹由董璇扮演,男主演方面則是濮存昕和劉佩琦。
濮存昕飾演一名地下黨,一半時間將以偽裝的形象出現,比如磨剪刀的手藝人、鞋鋪的鞋匠等。“濮存昕和李幼斌是兩個不同的角色,李幼斌演的是大老粗,濮存昕則演知識分子,完全是兩種感覺。他也不像李幼斌那樣會功夫,不過他打槍很拿手。”
劉佩琦在片中擔任男二號,飾演一個用自己的方式抗日的老百姓,結局同樣很慘烈。苗圃和濮存昕飾演一對戀人,有大量的對手戲,兩人歷經艱辛,最終卻未能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