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西山景區位於嘉陵江南岸,由閬中古城西側的山體構成。西山景區介於東經105°56′24.1″~105°57΄10.6˝,北緯31°34′39.8″~31°36΄56.3˝之間,面積250.5公頃,占擬建森林公園的10.75%。景區包含大煙山、濠口梁、王家山、馬家山等區域。
資源情況

主要景點
山、水、城森林公園獨特的山、水景觀與緊鄰森林公園的閬中古城自然而巧妙地構成罕見的“山、水、城”組合景觀。“山”是森林公園環繞閬中古城的群山,綿延起伏、植被繁茂、四季常青;“水”是依山勢曲折迂迴、繞城三面的嘉陵江水;“城”是城廓丹青、氣勢恢宏的千年古城。公園內的山林四面環繞閬中古城,園內的蒼松翠柏與寧靜恬淡的閬中古城遙相呼應、自然融合,川流不息的嘉陵江繞古城而攬群山,動與靜完美結合,正可謂“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圍山勢鎖煙霞”。山林之美讓人愉悅、江水之美催人奮進、古城之美給人薰陶。森林公園內這三種意境融於一體、層次豐富、意境深遠,“森林、江水、古城”組合景觀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極為罕見。
地文資源
森林公園位於川東淺山丘陵地區,區內群山形成連綿起伏、層次分明的獨特地文景觀,是閬中風水格局的根基。北側的森林公園主山——盤龍山是閬中古城的“龍脈”意象之所在,古城就是龍脈的聚合之處;南側的錦屏山如馬鞍形,植被繁茂、臨江陡絕,作為“案山”與古城形成絕妙對景,享有“嘉陵第一江山”的至高讚譽;東側的靈山一峰獨立、三面臨江,謂之“青龍”;西山橫亘綿延,謂之“白虎”。森林公園環城的山體形成“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蜓、白虎馴俯”的氣象,是風水格局中完美地文形勢的典範。
對森林公園獨特的地文地勢不乏讚美之詞。杜甫《閬山歌》首句即對靈山發出“閬州城東靈山白”的讚嘆。袁天綱感嘆錦屏山“此山磨滅,英靈乃絕”,陸游的《錦屏山謁少陵祠》:“城中飛閣連危亭,處處軒窗對錦屏。涉江親到錦屏上,卻望城廓如丹青”描述了錦屏山與閬中古城的絕妙對景。《閬中地理志》對盤龍山這樣記載:盤龍山與同時發源於大巴山脈的方山山系和龍山山系共同形成了城市北部的層次深遠而高大雄偉的天然屏障,阻擋著北部的寒風,迎納著南部的陽光和暖濕氣流,使閬中古城擁有優越的氣候條件。
水文景觀
嘉陵江是長江水系中流域面積最大的支流,全長1119km,嘉陵江在閬中境內迂迴百餘里,稱為閬水。以風水之“水法”而論,森林公園的嘉陵江迂曲於古城而經其三面,正形成大聚結、“乾水成垣”和“金城環抱”之勢,屬於風水寶地。千百年來,嘉陵江水滋潤著這裡肥沃的土地,調節其氣候,形成良好生態,故新石器時代,即有先民濱水居住生息。
嘉陵江在公園內短短16km長河道內完成兩次流向大拐彎,兩個大拐彎組成極為罕見的“太極形”景觀,千年閬中古城正好位於“∽”形河道的左上弧線內側,閬中新城位於右下弧線內側,嘉陵江、古城與新城構成完整的太極圖案,國內罕見。泛舟嘉陵江上,左觀古城、右賞群山,或登上錦屏山一覽浩蕩嘉陵江與千年古城風光,讓人沉醉於山水之間、流連忘返。公園內嘉陵江河段還有多樣的河心洲景觀、東河匯口、河灘綠洲景觀,展現出嘉陵江不同的水景類型。唐杜甫《閬水歌》中描寫:“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可謂美妙之極。
森林公園內的嘉陵江風景資源多樣、價值極高。唐“畫聖”吳道子所作《嘉陵江三百里風光圖》即是以錦屏山為軸心,盡展奇美的嘉陵江風光;清張之洞《錦屏山歌》云:“嘉陵一江勝處在閬州”。可見森林公園內嘉陵江水文景觀具有極高的典型性和唯一性。
森林景觀
森林公園四面環繞閬中古城區,形成青山環城的獨特景觀。盤龍山、錦屏山、靈山、西山上的森林鬱鬱蔥蔥,森林覆蓋率達到87.4%,空氣清新,負離子含量高達3400個/立方厘米,細菌含量僅為國家標準的12.2%,具有極強的保健功效。根據調查,公園有維管束植物144科437屬690種,除了馬尾松、柏木、栓皮櫟、香樟、竹林等川東北最為典型常綠或落葉樹種外,有國家I級保護植物—蘇鐵和銀杏2種;國家II級保護植物5種,分別是蓮、楠木、樟、紅椿和喜樹,另外還有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的野生稀有物種—杜仲;有脊椎動物25目74科209種,列入國家II級保護的有黑鳶、紅隼等共14種。環城森林資源多樣、四季林相富於變化,給千年閬中古城形成了一個天然氧吧和綠色基因庫。
開發建設

1、錦屏山景區。位於閬中古城嘉陵江南岸,以嘉陵第一江山、張憲祠、杜工部、落下巨觀星樓、八仙洞、春節文化主題公園為主。
2、滕王閣景區。位於閬中古城城北,以唐代石塔為主要景點,恢復道觀,建主題大殿、玉台山頂六角亭等。
3、盤龍山景區。待開發。該區以科普教育,休閒娛樂為主。主要建設遊客接待中心、商務中心、住宿渡假中心、療養休息中心、老年活動中心、兒童遊玩中心。
4、靈山景區。待開發。該區位於古城閬中城東,是閬中一座名山。以攬勝、觀光旅遊為主。主要建設重修靈山寺、建設觀光長廊、登頂靈山石梯等景點。
5、水上娛樂景區。待開發。該區主要是嘉陵江環繞古城河道水池。以水上遊玩為主,計畫購置快艇、遊艇、遊船、修建碼頭等水上娛樂設施,分河段開展各種水上娛樂活動。
6、西山森林保育區。待開發。主要以保護為主,建設林業科普教育園、農家休閒娛樂園、休閒渡假園等。
建設擬分二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2013年至2016年,建設主要內容包括:園林建設、交通線路和游步道建設,遊憩性設施建設、野外綜合性服務設施建設。形成一個具有基本旅遊需求的娛樂、遊覽和服務體系。
第二階段:2017年至2020年,建設包括對避暑山莊、度假村、公用設施、園林建築小品及主題娛樂元素等服務設施建設,形成具備各種檔次的住宿、餐飲和會議接待能力,有良好的風景名勝展示遊覽系統的綜合性、高規格的森林公園。
四川閬中國家森林公園計畫總投資為5.2億元,預計2020年建設完工。完工後,按歷年旅遊收入的增長率來計算,年均收入6300萬元,年利潤2000萬元,並逐年按比例增長。
旅遊一直以來都是閬中市的支柱產業,2012年以閬中古城為主題的旅遊項目吸引遊客395萬人次,同比增長21.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4億元,閬中古城已成為閬中市城市綜合價值品牌和旅遊業的旗幟。閬中國家森林公園建成後,獨特的森林群落和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將得到有效保護和有序開發,對川東北森林公園建設和森林保護事業起到積極的推動和示範作用,如一顆鑲嵌在“閬苑仙境”的明珠,放出璀璨奪目的光芒!
歷史人文
閬中在歷史上一直是川北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置縣至今已有2300多年,歷代君王都在這裡設定郡、州、府、道、治所;甚至在清朝初年閬中作為四川臨時省會達17年之久。自然環境給了閬中得天獨厚的優勢,歷史也給予了閬中豐厚的饋贈,留下了燦爛輝煌的文化和近200多處名勝古蹟,至今閃爍著奪目的光彩。閬中被譽為全國最大的“風水古城”,唐、宋、元、明、清各歷史時期的民居院落格局、寺院樓閣、摩岩石刻保護良好,極具旅遊吸引力。公園內傳統文化多樣,歷史厚重,三國文化、春節文化、風水文化、科舉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種傳統文化在此長期繁榮;張飛、袁天罡、落下閎、李淳風、杜甫等都期居住或多次遊歷閬中,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和歷史遺蹟。突出的歷史人文資源與公園內的森林植被、獨特地勢融為一體,使森林公園成為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並重的典範、獨樹一幟,在國內極具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