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 者:李豫閩 著
出 版 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3-1
版 次:1
頁 數:260
字 數:182000
印刷時間:2009-3-1
開 本: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211058938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以福建地區(尤其是泉州、漳州、廈門等地)與海峽對岸的台灣漢族居住區作為重點考察的地域範圍。福建和台灣,由於地理環境、生活習俗、民間信仰、血緣宗親等因素而形成穩定的文化一體關係。本書即在此特定區域內對民間美術的發生與發展進行綜合考察,按民間美術分類的方法展開比較研究。首先,對民間美術的題材內容、施作技藝、工匠身份、材質選用等進行逐一比對、分析;其次,通過對區域性民間:美術的.田野調查,結合史料、文獻記載的佐證,研究民間美術傳承人的傳承譜系、傳承人口訣和技藝特點,並採集民間美術的行會行例習俗的範例,探討福建與台灣地區民間美術生產的運作機制與模式;力求以巨觀的視野考量民間美術的整體脈絡,探其源流,同時又從微觀的視角對鮮活的個案加以剖析,求其精髓。
作者簡介
李豫閩,福建漳州人。現為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美術學博士點第一帶頭人,藝術學碩士點第一帶頭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先後承擔會國藝術科學規劃項口1項,省級課題5項,發表系列論文20餘篇,出版個人專著5部,其中兩部專著兩次獲得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閩台民間美術的文化意涵
第一節 閩台民間美術的淵源
第二節 漳、泉移民台灣地區與民間美術傳播
第二章閨台民間美術的主要門類
第一節 雕刻
第二節 宮廟彩繪
第三節 陶瓷
第四節 木版年畫
第五節 皮(紙)影雕刻
第六節 漆藝
第七節 剪紙花燈
第八節 刺繡
第九節 金屬工藝
第三章 閩台民間美術傳承人及其口訣
第一節 閩台民間美術傳承人
第二節 閩台民間美術口訣
第四章 閩台民間美術運作機制與模式
第一節 營造的主事與受僱
第二節 組織結構與分工
第三節 對場競作形式
第五章 閩台民間美術的行業習俗及行會行例
第一節 古代民間美術行會的產生背景
第二節 古代福建漳州地區民間美術行業習俗
第三節 近代台灣鹿港“小木花匠團錦森興”行
第六章 閩台民間美術圖式分析
第一節 人物圖式
第二節 花鳥走獸
第三節 水族
第四節 博古圖
第五節 線條圖形
第七章 閩台民間美術的美學特徵
第一節 生活世界的娛樂與教化
第二節 生活世界的表現方式
第三節 民間美術的審美品格
第四節 民間美術的造器之觀
第五節 民間美術的技藝之美
第六節 民間美術的特色之美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一 作者開展田野調查採訪手稿
二 民間藝人創作手稿
三 台南市傳統藝術薪傳學會人員名單
四 民間藝人的作品與作坊
五 作者與助手在台灣考察行程表
後記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閩台民間美術的文化意涵
第一節 閩台民間美術的淵源
一 遠古先民的成器造物觀
據考古發掘,早在舊石器時代(約數十萬年至1萬年前),福建先民就開始打造形制簡單的工具,用以生產和生活。這些以石核、石錘、石片等加工打造過的刮削器、砍砸器,為原始先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便利,而運用簡單磨製技術加工的骨角器的出現,則表明工藝製作技術相應提高,它與先民的生活質量提高是相輔相成的。
到了新石器時期(約1萬年至4000年前),閩江下游、東海之濱的古福州灣沿岸或附近海島上,先民近水而居,採用漁、獵、採集、捕撈的生活方式。當時的福建先民已掌握了原始的制陶技術。制器時,採用抹光和在外坯上通施紅衣以及拍打、壓印、刻畫等裝飾手法,其中,以麻點紋、繩紋、籃紋、貝齒紋、戳點紋、方格紋、圓圈紋、彩繪紋最為典型,亦最有特色。先民們已經懂得修飾器物之表面,規整造型,體現了美觀與實用融為一體的成器造物之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