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通過對閩南音樂和工藝美術進行概要的整理和描述,力圖使讀者對閩南音樂和工藝美術的概要和特徵、其形成和發展的脈絡以及其與中原、台灣、海外文化的聯繫等有一個概略的理解。由於一切文化事象的發生、形成和發展、變化等都是在當地自然環境與文化背景的基礎上實現的,而閩南的自然環境與文化背景又極具地方色彩與特色.要想儘可能深刻地了解閩南音樂與工藝美術,對其自然環境、文化背景以及歷史沿革等亦必須有所了解。因此,本書在對每一個音樂與工藝美術項目進行介紹的同時,對與之關係密切的自然環境、風土人情、歷史傳承等相關事項亦儘可能有所考慮。通過這種努力,力圖使本書對閩南音樂與工藝美術的介紹更為立體和厚實。使讀者對於閩南音樂與工藝美術帥理解儘可能深刻和全面一些。
目錄
緒言
閩南音樂
第一章 閩南鄉土與音樂
第一節 風土與原住民音樂文化
第二節 信仰習俗與音樂
第三節 原住民的音樂要素
第四節 北方文化的影響
第五節 閩台音樂在台灣的承襲與衍化
第六節 繼往開來的閩南音樂
第二章 歌曲
第一節 生活歌曲
第二節 習俗歌曲
第三節 勞動號子
第四節 山歌
第五節 小調、叫賣調等
第六節 宗教歌曲
第三章 民俗歌舞、陣頭演藝
第一節 閩南舞蹈音樂概述
第二節 “鼓”類
第三節 “舞”類
第四節 “燈”類
第五節 “陣”及其他舞蹈類
第四章 曲藝音樂
第一節 閩南曲藝音樂概述
第二節 南曲
第三節 錦歌
第四節 南詞
第五節 盲人走唱、大廣弦說唱等
第五章 戲劇音樂
第一節閩南戲劇音樂概述
第二節 薌劇
第三節 梨園戲音樂
第四節 高甲戲音樂
第五節 竹馬戲、打城戲音樂
第六章 器樂
第一節 惠安北管
第二節籠吹
第三節 十音
第四節 詔安古樂
第五節 古箏
第六節永春鬧廳
第七節 長泰大鼓吹、小八音
第八節 閩南特色樂器
閩南工藝美術
第一章 民俗工藝
第一節 漳廈泉彩塑
第二節 泉州“妝糕人”
第三節 泉州花燈
第四節 泉州糊紙、彩扎
第二章 雕塑、雕刻
第一節 泉漳木偶頭
第二節 惠安石雕
第三節 華安玉雕
第四節 泉州建築雕飾
第五節廈門漆線雕
第三章 工藝畫與剪紙
第一節漳州木版年畫
第二節永春紙織畫
第三節漳浦剪紙
第四節泉州刻紙
第四章 生活工藝
第五章 閩南瓷器
第六章 閩台工藝文化的淵源與傳播
閩南音樂譜例索引
後記
試讀章節
第一章 閩南鄉土與音樂
第一節 風土與原住民音樂文化
福建古為“蠻荒”之地。閩,《說文》曰:“東南越,蛇種。”居住於當地的古閩越人以蛇為圖騰。閩南語“閩”與“蠻”同音,兩字的結構和立意相同,皆從蟲,即蛇的象形,其字義一目了然。作為地域名稱,閩字充分體現出其原始、蠻荒的性格。亦即相對於中原文化發達的區域來說,福建和中國南方的大部分地域一樣,古時候乃是“百越文身”之地,是蟲獸出沒的地方。
從自然條件來說;閩南屬於亞熱帶季風地帶。夏日的季風不斷地把海面上暑熱潮濕的空氣往陸地上輸送,使得屬於常綠闊葉林地帶的閩南地域氣候溫潤,光照和降水充足,樹林茂密,大地生機盎然。茂盛的植被,為動物和人類帶來了豐富的食物,也適合於農作物的生長。這種優越的自然環境,是閩南人民長期以來維持較為富庶生活的主要條件,也為閩南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但另一方面,大自然同時也頻繁地驅使雷電、颶風、暴雨、洪水等自然暴力,對人類進行嚴酷的打擊。尤其是在山林地帶,由於樹林茂密,遮天蔽日,多雨甚至陰濕的環境,還容易造成食物腐臭、病菌繁殖、疫病流行。也就是說在季風地帶,大自然給大地和人類帶來盎然生機,同時也給人類以打擊,在這種生死予奪的大自然面前,人類根本無力反抗,其結果就形成了閩南人極其敬畏自然、崇信鬼神,尤其是與降雨有關的雷神、龍蛇神等的民風和地域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