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中大橋

”於是,建一座連線主城區的大橋,成了水東人多年的期盼。 閩中大橋的建成,大大縮短了主城區和水東新城的距離,把水東村接進了與城區同步發展的“大時代”。 ”因為閩中大橋,水東村民不再是“城裡的鄉下人”。

目錄

建設之前
建設部署
建成之後

建設之前

水東村位於尤溪縣城區東面,寬闊的尤溪河將它和主城區相隔。在水東新城動建之前,因為沒有大橋直接通往主城區,水東村發展滯後,2007年村財收入僅10多萬元。蘇正祥回憶說:“我的孩子進城讀國小,每天只能坐渡船。早上6點多,他們就要起床,不然上學就會遲到。上世紀80年代初,尤溪河水面較窄的地方修建了鐵索橋,但還是不能直通對岸的縣城。孩子們騎腳踏車上學,要先通過鐵索橋,再沿小路繞行好長一段路,每天要花20多分鐘才能到校。”
一水之隔,把隸屬城區的水東村隔成了“鄉下”。老水東人自嘲:“我們雖看得到縣城,卻不是城裡人。”於是,建一座連線主城區的大橋,成了水東人多年的期盼。

建設部署

2008年,尤溪縣城迎來了發展的新契機。縣委、縣政府經過深入調研,廣泛聽取了幹部民眾的意見,作出了“開發水東、迅速東擴”的縣城擴區決策部署,決定將水東村率先開發建設成水東新城,同時,同步建設一條連線主城區的交通大通道——閩中大橋。
建成之後
2012年1月18日,在省、市、縣各級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總投資9300多萬元的閩中大橋終於建成並正式通車。它長616米,寬24米,設雙向四車道以及各4米寬的人行道,並設有通向河中央紫陽公園的人行梯道,是尤溪縣投資最大、橋樑最長、橋型最有特色的城市景觀橋樑。
閩中大橋的建成,使尤溪縣城從擁擠的主城區中“伸”出發展的“胳膊”,擁抱千年相隔的水東片區。經過近幾年的努力,1平方公里的水東新城已全面建成;隨著學校、醫院等配套項目的相繼建成以及大潤發等全國知名商家的進駐,水東新城已成為尤溪縣城最繁華的新區,人口也從原來的2000多人聚集到上萬人。
閩中大橋的建成,大大縮短了主城區和水東新城的距離,把水東村接進了與城區同步發展的“大時代”。蘇正祥說:“現在,從水東進入主城區只要3分鐘。這座大橋,是我們水東人通往幸福生活的大動脈。”
因為閩中大橋,水東村民不再是“城裡的鄉下人”。他們跟隨城區發展的節拍,昂首闊步地邁向了城市新生活。村民收入由過去單一的種植業、運輸業收入,轉變為多元化的工資性收入、運輸業收入、房屋租賃收入、經營收入等,並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比如,村民柯仙沖和其他3戶村民抱團搞起了工程隊,參與水東新城和城區其他片區的土石方開挖工程,所擁有的挖掘機、鏟車、壓路機、裝載車等設備資產達1000多萬元。
因為閩中大橋,水東人的思想觀念改變了。他們思考:隨著水東新城的開發建成,傳統的村集體收入項目減少了,那么,能否運用現代的理財理念,讓今後的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公益事業更有保障?水東村支書柯德利說:“這座位於縣城最繁華地段的水東大廈,是我們村集體的優質資產,每年可為村裡帶來130多萬元的租金收入。”他指著8層高的水東大廈,對記者介紹:前些年,縣、鎮、村各級領導按照“把資源變成資產”的思路,將開發新城的部分村集體補償款用於建設集商業、辦公於一體的水東大廈。有了這個固定資產,不僅村集體有了穩定收益,還促進了村公益事業、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比如,村里60周歲以上老人的生活補助從以前的每人每月30元,增加到150元;16周歲以上村民每人每年100元的養老保險費由村財支出。去年,村里還投入15萬元,修建了一條長1.8公里、寬3.5米的村道。眼下,他們又著手啟動投資上百萬元的村老年活動中心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