閘口盤車圖

此畫以界畫形式再現了河旁閘口一個官營磨麵作坊。 《閘口盤車圖》畫河旁閘口一座磨麵作坊。 衛賢,五代南唐畫家,京兆(今陝西省西安市)人。

基本信息

【名稱】閘口盤車圖
【類別】紙類文物、書畫
【年代】五代南唐
【文物現狀】 上海博物館
【簡介】縱53.3厘米,橫119.2厘米,絹本設色。

畫作賞析

此畫以界畫形式再現了河旁閘口一個官營磨麵作坊。堂屋安放水磨,望亭置於兩端,河上兩艘篷船,運糧引渡忙碌。圖中酒樓、車船、木橋、人物穿插,勞動者忙著磨麵、羅面、扛糧、揚簸、淨淘、挑水、引渡、趕車,官吏們則正在查點、飲酒。圖中重樓疊閣,角連栱接,上台下階,空間關係複雜,人物線描質實,在建築規模、器物和服飾方面頗具晚唐五代特點,其山石勾勒的用筆和柳葉的描法保存濃重的唐代遺風。雖然畫面左下部楷書“衛賢恭繪”四字款顯得稚弱並有重填痕跡,但從畫風而論仍屬五代之作。此畫繪製了水磨和羅面機的裝置結構,系目前發現的最早也是最完整的機械圖像資料。此畫無論是對於研究當時的機械結構,還是對於探索當時的社會風情,或是對於尋求界畫的發展脈絡,都極具意義。

畫作特點

身左邊下部,隱約可辨殘存半邊楷書“衛賢恭繪”四字,五代、北宋初期名畫家之佳作。
《閘口盤車圖》畫河旁閘口一座磨麵作坊。畫面左中部位是安置水磨的堂屋,堂屋兩端各置望亭一座。台基前面是河道,河面上有兩艘運糧引渡的蓬船。對河是坡道,木橋橫亘在畫面下方。坡上有六輛獨輪車、太平車,或載糧前行,或息置路旁。坡道左向傍山腳逶迤而隱,右首有酒樓一所,門上懸木牌,上標“新酒”兩字。門前扎有彩樓,高逾丈。樓中懸一布旌,書有“酒”字。全面描繪了四十五個人物的活動,勞動著的“民夫”人數最多:有磨麵、篩面、扛糧、揚簸、淨淘、挑水、引渡、趕車等各種不同的分工作業。在左邊上角的望亭里,有戴硬腳幞頭、著圓領袍衫裝束的官吏和侍從五人,正在履行職守。再現了當時汴京的官營水磨作坊的情況。
此圖岩石坡岸運用勾廓皴染法,皴法為勁銳短促的刮鐵皴和小斧劈皴,接近荊浩和關仝的皴法;人物線描質實暢勁,動態描寫生動;屋宇彩樓和水磨機械的描繪,精確工謹,有很高的界畫功力。全圖筆勁墨潤,厚重質樸,具有五代、北宋初的繪畫特色。
卷後有明王守仁庚午(正德五年,1510年)題詩,清王鐸丙戍(順治三年、1646年)、磐石甲午(順治十一年,1654年)、方瑆嘉慶丁巳(嘉慶二年、1797年)題記。
此卷裝裱,還保存著宋徽宗時期御府藏畫的格式。畫心兩端有黃絹隔水,前隔水黃絹已佚,後隔水黃絹還保存完整。黃絹前邊上下鈐有“政和”、“宣和”朱印,後邊中央有“政龢”連珠朱印。拖尾白宋箋,居中有“內府圖書之印”,下有“晉府圖書”,上有“益王之章”。前後隔水及騎縫處有“蕉林”、“雛鳳樓”、“鄭邸珍藏”、“清修齋主人賞”、“凌雲閣書畫印”等收藏章。在拖尾、卷末保存了王守仁、王鐸、盤石父、成親王(永瑆)的題識。
從鈐印看,宋時藏宣和內府,元時藏天曆內府,明初洪武年間為朱元璋第三子朱(晉王)所藏,成化年後轉為朱見深的第六子朱祐檳(益王)所藏,清代康熙年間為曹溶(秋岳)、梁清標所藏,乾嘉年間,入鄭親王濟納府。清末又曾為倪小舫收藏。
此卷著錄於《海王村所見書畫錄》和《無益有益齋讀畫詩》。

作者簡介

衛賢,五代南唐畫家,京兆(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南唐後主李煜時為內供奉。善畫台閣、盤車、人物等。初師唐末畫家尹繼昭,後學吳道子畫法,尤以界畫見稱於時。北宋《宣和畫譜》認為,他畫高崖巨石,渾厚可取,而皴法不老,畫林木雖挺勁而枝梢不稱其本;自唐至五代,以畫宮室得名者僅得衛賢一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