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研究背景
長期以來,我國大學本科教育是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為一體的定位形式,通過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以發現知識為主的科研和以社會發展與進步相聯繫的實踐(產學研),全面支撐起新時代創新人才培養的平台。高層次套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應該定位在這一層次,將傳授知識和發現知識緊密地聯繫起來。
浙江科技學院是一所根據中國國情借鑑德國套用科學大學(FH)辦學經驗,在探索有中國特色的高等套用型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學校。學校所採用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學習德國套用科學大學辦學經驗,加強基礎、強化能力、提高素質、鼓勵創新、發展個性。浙江科技學院以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師為主的一些教師,根據學校的定位和辦學特色,在項目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在教育技術學專業學校為主的學生中,開展了一項具有特色的教學與實踐活動。2005年提出了“開放型項目教學模式” 。經過幾年努力,逐漸探索出了一種較具特色與成效的教學方式——開放型項目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
項目教學
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展開的教學活動。項目是指具有實際套用價值的工作任務,該任務能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技能結合起來,可用於學習一定的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套用居多,操作的程式主要是先由教師在課堂上提出進行學習的問題或項目,然後再將學生分成5-6人為一組的學習小組,在課堂上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討論和分工學習,學習完成後學生向教師匯報學習結果。
由於課堂教學空間的局限性,使得課堂環境中的項目教學暴露出眾多缺點:學習社群狹窄、學習資源的獲取極為有限、項目學習反饋與評價效果不佳、比較耗費時間、知識遷移比較困難、教師缺乏必要的技能和參與的動機、基於問題的學習開銷更大。
開放型項目教學
是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結合所學專業,在項目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將教學計畫內的學習拓展到第二課堂(課餘時間),並自主選擇項目、合作夥伴、指導教師、學習環境等等。開放型項目教學並不是一種在課堂內實施的教學活動,它不受教學培養計畫的限制,但圍繞著培養目標以完成項目任務的形式開展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設計能力和綜合套用能力。
教學項目來源
開放型教學項目主要有三類
(1) 教師科研、教研項目。參與教師科研、教研項目。它是以教師研究為主,以學生參與為輔的形式。讓學生參與教師項目的設計、研究等工作,使學生對教師的研究項目從理論到技術實現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學生體會較深。
(2) 學生自主設計項目。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主選擇研究設計項目,申報學校、省里等各級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有關部門給予立項。這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指導為輔的形式,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激發其積極性和主動性。
(3) 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等目的而設計的項目。學生根據競賽主題進行創作設計,並邀請相應的專業教師作為指導教師。能充分挖掘出學生的潛能,真正地將學生由“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的階段。
項目教學實施
將開放型項目教學分為項目選擇、團隊構成、項目實施、成果評價四個階段展開實施。通過設定創新學分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開放型項目教學實踐,鼓勵學生申報各級科技創新項目,參加各種學科競賽。
教學模式特點
角色的轉變
開放型項目教學構建了學習者學習角色轉變環境。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生以被動接受知識為主,而開放型項目教學則建立在建構主義的基礎上,通過參與項目的開發,解決實際問題來完成學習的過程。
教師的作用是起組織、引導、激勵、促進作用。在開放型項目教學中總是以輔助的形式出現,提供參考意見,不要過分的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動性與創造性。
形式的開放
項目教學模式在起止的時間、環境選擇的空間、項目內容的開放、夥伴與導師的自主選擇。
自主協作的環境
創設自主、協作的學習環境。一方面學生自主地選擇項目、學習夥伴、指導教師、學習環境等等。另一方面是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協作學習模式的開展。
教學模式意義
(1)新的教學理念。在國內首次提出一種更為靈活的,行之有效的協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項目教學中引入過程化管理理念。該模式建立在建構主義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基礎上,以協作學習理論為指導,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和積極作用,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內涵、培養學生相互間的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為終極目標。
(2)連線理論與實踐的橋樑作用。通過開展開放型項目教學,可以將課堂所學課外致用,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綜合套用知識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設計、科研、合作等能力,科研和協作能力,成為培養高層次套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可以作為連線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的橋樑,
(3) 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作用。克服了傳統的項目教學模式中項目選擇範圍局限於教師命題、項目團隊構成局限於同一班級、項目實施環境局限於課程教學、項目過程管理局限於課程教學等不足之處,將項目教學從課堂束縛中轉到課堂之外,讓課程教學與科研項目相結合,讓課內教學與第二課堂教學、學科競賽相結合,避免了傳統教學中的“跟著老師走”、“為考試而學習”等的弊端,實現了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轉變。
(4)過程化管理實踐。集開放型、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合作學習等特點於一體的開放型項目教學管理系統,通過該系統對項目教學和項目學習小組進行管理,對項目學習進程進行監控,對項目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提高項目教學的士效果。
實踐證明,開放型項目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將進一步推動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對套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教學實踐原則
實踐遵循普及性、倡導性、發展性和收益性的原則。 (1) 普及性。在教育技術學專業普遍展開。從大學一至四年里,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普遍參與到了項目教學中。學生通過參與自主型項目教學,為企業及學校做了大量的設計與開發工作,包括教務處、學生處等的網站、學校新聞、宣傳廣播電視的攝製等等,受益匪淺。在教育技術學專業已畢業的三屆學生中,03級有36人參加,占總數58人的62.0%;04級有33人參加,占總數53人的62.3%;03級有27人參加,占總數27人的100%;
(2) 倡導性。教師對新生進行宣傳引導,通過觀摩高年級學生的作品及成果對開放型項目教學進行了解,通過認知實習後的體會,以及自身的興趣愛好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高年級學生以完成項目為主確定指導教師和協作夥伴。新老生從高年級到低年級,形成良好的銜接。
(3) 發展性。學生通過項目的引導,以及指導教師的督促,逐漸形成了良好的專業素養。同時,項目教學本身也是企業資深員工培養的一種重要途徑,將這種方式套用到教學上,很好地幫助學生塑造自我,並平穩地過渡到工作崗位上。
(4) 收益性。學生在完成項目學習的任務驅動下,提高了綜合能力。參加項目學習通常能在校級、省級競賽中獲獎,不僅是一種獎勵,更是一種督促自己不斷前進的方向燈。而企業非常看中學生的套用能力,也為以後工作打下紮實的基礎。
教學實踐的比較
參加開放型項目教學的學生與未參加的學生在畢業實習、畢業設計上取得優秀、良好等級的人數存在著顯著差異。表1-1是07、08兩屆學生的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的成績統計。同時,參加過的學生在就業方面也顯示出一定的優勢,07、08兩屆有2名學生進入高校,多名學生進入省市級電視台。
表1-1:07、08兩屆學生的畢業設計、畢業實習成績比較統計
類型 | 畢業級別 | 參加與否 | 優秀 | 良好 |
畢業論文 | 08屆(04級)畢業生 | 參與者(31人) | 3(9.7%) | 4(12.9%) |
未參與者(20人) | 1(5%) | 3(15%) | ||
07屆(03級)畢業生 | 參與者(31人) | 10(9.7%) | 10(12.9%) | |
未參與者(27人) | 1(5%) | 4(15%) | ||
畢業實習 | 08屆(04級)畢業生 | 參與者(31人) | 9(29%) | 8(25.8%) |
未參與者(20人) | 2(10%) | 4(20%) | ||
07屆(03級)畢業生 | 參與者(31人) | 11(35%) | 14(45%) | |
未參與者(27人) | 2(7%) | 5(18%) |
教學實踐效果
從2004年3月開始進行實踐與探索,2005年初步形成了開放型項目教學模式。2006年,開放型項目教學研究與實踐獲得了浙江省新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等課題的支持。以2003級教育技術學專業開始起共10個班級作為主要實踐對象,其他各專業學生有30餘人與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一起參加了開放型項目型教學實踐。
2005年以來,參加開放型項目教學實踐的學生學生,共主持浙江省科技廳新苗人才培養計畫項目7項,校級科技創新項目85項,學生自主選擇或設計項目30餘項。參加教師的研究項目10餘項,參加浙江省大學生多媒體設計競賽等省市級競賽獲獎24項,其中一等獎5項,正式發表論文23篇,其中被ISTP收錄4篇,榮獲一級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優秀獎1項。開放型項目教學促進了學風建設,在03至08級教育技術學專業10個班中,共產生2個校特優學風示範班、3個校特優學風班,1個優良學風班,2個優良學風寢室,1位校年度人物,2位國家獎學金獲得者。這些成果也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03級、04級和05級的一次性就業率分別達到90%、100%和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