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紀年
開平四年,公元910年
史料記載
劉守光族誅呂袞
劉守光恨呂袞助劉延祚堅守滄州,城破,族呂袞。袞子琦,年十五,門下客趙玉騙監刑者曰:“此吾弟也,勿妄殺。”監刑者信之,使玉挈琦以逃。琦足痛不能行,玉負之,變姓名,乞食於路,僅得免。琦痛感家門殄滅,力學自立,晉王李存勖聞其名,初授代州判官,後梁官至晉為兵部侍郎。《五代史》有傳。
李仁福據夏州
後梁開平四年(910),夏州(今內蒙白城子)都指揮使高宗益殺節度使李彝昌。夏州將吏共誅高宗益,推李彝昌族父蕃漢都指揮使李仁福為節度使。三月二十三日,李仁福上報於梁,四月五日,梁以李仁福為定難節度使。李仁福,本党項拓跋族人。世為夏州牙將。唐末拓跋思恭以鎮壓黃巢起義有功,賜姓李。入梁,以思恭之弟思諫為夏州帥。開平二年思諫卒,將吏推其子彝昌為留後。自李仁福始,世為夏州帥,至宋初建立西夏王朝。
羅紹威卒
後梁開平四年(910)五月二十五日,天雄軍節度使、鄴王羅紹威以患風痹卒,年三十四,梁詔以其子周翰為天雄留後。羅紹威(877——910),魏州貴鄉(今河北大名東北)人。父羅弘信,唐末魏博節度使。羅紹威光化元年(898)襲父位,天佑(904——907年)初封鄴王。天佑二年,羅紹威借朱全忠之力,翦除相沿百餘年之魏博牙軍,北方大鎮魏博也從此衰落。史稱羅紹威為人性明敏,達於吏道,喜儒術,招納文人,聚書至萬卷。尤愛唐末江東名士羅隱之作,將自己作品名為《偷江東集》,至宋初當在流行。
楚馬殷開天策府
唐初,高祖因太宗功高,古官號不足以稱,故加封曰:“天策上將”,位在王公之上。但終唐之世未再授人。後梁開平四年(910)六月,應楚王馬殷之請,詔加殷為天策上將軍,仿秦王故事開天策府。以弟馬寞為左相,馬存為右相。
燕破滄州
燕王劉守光自開平三年(909)五月囚其兄義昌節度使劉守文之後,即圍攻滄州。滄州節度判官呂兗等推守文之子延柞為帥,堅守拒敵,歷時半年,城中糧盡,百姓吃粘土充飢,呂袞選男女羸弱者,餵食而烹之以充軍糧,稱"宰殺務"。開平四年(910)正月四日劉延祚終因力盡出降。劉守光以幼子繼威鎮守滄州,派大將張萬進、周知裕輔佐之。送延祚及其將佐歸幽州。二十五日,劉守光派人暗殺其兄守文,歸罪於殺者。
岐承制以楊隆演為嗣吳王
淮南節度使、弘農王楊隆演襲位之初,曾遣萬全感為使,往晉,岐告以嗣位。後梁開平四年(910)二月,萬全感返回淮南。岐王李茂貞承制加弘農王楊隆演兼中書令、嗣吳王(唐天復二年,昭宗封楊行密為吳王)。於是吳王大赦境內。
吳越取湖州
湖州(今浙江吳興)刺史高彥、高澧父子自唐末以來,以一州之地介於吳越錢氏、淮南楊氏兩大勢力之間,往往兩附以求自存。高澧性凶忍,嘗召州吏議曰:“吾欲盡殺百姓,可否?”吏曰:“如此,租賦何從出?當擇可殺者殺之。”時澧糾民為兵,有怨嘆者,澧怒,集民兵於開元寺,紿雲犒軍,入則殺之,死者過半,外兵縱火作亂,澧閉城大索,死三千人。錢鏐欲誅之,吳越天寶二年(909)十月,高澧遂以州叛附於淮南,舉兵燒義和臨平鎮(今杭州境)。吳越王錢鏐以弟錢鏢帥師討之。天寶三年(910)、後梁開平四年二月,高澧求救於吳,吳常州刺史李簡將兵來救,湖州將閉門拒吳援軍,高澧帥五千人奔吳。高氏自唐乾寧四年(897)領湖州,至是敗亡。三月,吳越王謬巡視湖州,以弟鏢為刺史。
劉隱進封南海王
後梁開平四年(910)四月,梁加封南平王劉隱為南海王。
吳越乞留原宦官
吳越天寶三年、後梁開平四年(910)七月,吳越王錢鏐上表稱:“宦者周延誥等二十五人,唐末避禍至此,非劉(季述)、韓(全誨)之黨,乞原之。”梁太祖曰:“此輩吾知其無罪。但今革弊之初,不欲置之禁掖。可且留於彼,諭以此意。”當初,朱全忠與崔胤悉誅宦官,並詔天下捕殺在外宦者,但有不少宦官為各鎮藏匿,其著者如河東監軍張承業。當時諸鎮僭越,擬用帝制,故以宦官為給事,尤以吳越為多,錢鏐因有是請。
浙築捍海塘
吳越天寶三年(910)、後梁開平四年八月,吳越始築杭州捍海石塘,至十月而成。錢塘江海潮向為杭城之患,唐以前當地居民即屢次築堤防護,均因潮水衝擊修築難成,成而易毀。此次錢氏所修海塘,系以竹籠盛巨石,欄以十餘行巨木,並以鐵練貫憧乾,乃成塘基,修成堤壩能經受潮水衝擊。錢氏又擴建杭州城,大修亭台樓館、通衢巷陌,由是杭城富庶甲於東南。
後梁頒行新律令格式
後梁開平三年(909)十月至四年(910)十二月,後梁太常卿李燕、御史蕭頃、中書舍人張袞等六人為首以一年時間刊定《梁律令格式》成,計律令三十卷。式二十卷,格十卷,律疏三十卷,連目錄共一O三卷。於十七日頒下施行。
前蜀改元永平
前蜀武成三年、後梁開平四年(910)十二月二十五日,前蜀大赦,改明年元為水平元年。
柏鄉之戰
唐成德軍,駐治鎮州(今河北正定),領鎮、冀、深、趙諸州,皆戰國時趙地,故亦共稱趙。其節度使王鎔,曾附於梁,梁改“成德”為“武順”,封鎔為趙王,伹鎔暗中亦通於晉,久為梁太祖所疑。後梁開平四年(910)十一月,梁派軍屯於澤州(今山西晉城),繼而屯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名義上欲取晉之潞州(今山西長治),實欲圖鎮、定(今河北定縣)。其時,燕王劉守光欲犯定州義武節度使王處直之境,梁遂以助王鎔防止燕兵南下為由,派三千魏博兵進駐趙之深、冀。王鎔自恃已與梁太祖結為姻親,故不聽部下勸告,竟允梁軍入駐深州(今河北深縣西)。不久,梁圖鎮定之謀泄,王鎔請梁退師,梁軍竟殺深州趙卒,據城不去。王鎔求救於燕王劉守光,為守光所拒,又求援於晉王李存勖,適王處直亦請盟於晉,於是,晉與趙、定三結盟以抗梁。三方均用唐天佑年號,王鎔復梁所改武顧軍為成德軍。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梁軍進屯趙州之柏鄉(今河北柏鄉)。晉王李存勖親自帥軍逾太行、自贊皇(今河北)東下,與先期至趙(今河北趙縣)之周德威會合;定州王處直亦派五千兵助陣。二十七日,三鎮軍進逼至距柏鄉五里處,與梁軍略有接觸,晉軍小勝。晉王以為三鎮烏合,利於速戰,周德威以為鎮定之軍長於守城,不善野戰;晉軍恃騎兵,今兩軍相蹙,不利馳逐,故宜退守高邑(柏鄉北),誘敵離營,彼出則我歸,彼歸則我出,別以輕騎斷其糧路,始可操勝算。晉王不從。監軍張承業入諫曰:“威老將,其言不可忽。”王乃悟。於是退保高邑,如德威所言。開平五年(911)正月初二,梁軍傾巢而出,與三鎮兵戰於高邑南,大戰至中午未分勝負。午後,梁軍因激戰一日未能進食巳無鬥志,稍有退卻,周德威大呼曰:“梁兵逃矣!”晉軍吶喊追擊,梁軍東部魏博兵先退卻,李嗣源鼓譟曰:“東陣已退,爾西陣何久留!”於是梁西部軍亦大潰,精銳死亡殆盡,屍橫遍野,梁軍主將王景仁、韓勅、李思安等僅以數十騎逃去。是役也,晉軍獲梁軍棄於柏鄉之糧草、資財、器械不可勝計,凡斬首二萬級,晉軍威震河朔。
楚平辰、漵蠻
後梁開平四年(910)十二月,湖南境內辰州(今湖南沅陵)蠻宋鄴寇湘鄉,漵州(今湖南懷化)潘金盛寇武岡。楚王馬殷以昭州刺史呂師周帥五千兵討之。次年正月,呂師周攀藤緣懸崖進入潘金盛所恃險要之地飛山洞,擒潘金盛,送至武岡斬首。宋鄴至乾化二年(912)二月與漵州蠻昌師益降楚。馬殷分別以宋、呂二人為本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