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溝龍泉務童子大鼓老會

門頭溝龍泉務童子大鼓老會

童子大鼓是門頭溝龍泉務“中心合義童子大鼓老會”中融舞蹈、音樂、武術技巧於一體的民間舞蹈表演形式,主要由童子擊鈸舞蹈、成人擊鼓伴奏,具有典型的民間特色。 童子大鼓的表演是由大鼓和鍋子(花鈸)兩部分組成,其中大鼓的擊打表演是整個會檔的核心。鍋子表演有兩種形式:一是“站鍋子”,是指童子站立在原地,手中的鍋子隨著大鼓鼓點打出各種節奏;二是“花鍋子”,即“舞鈸”(耍鍋子)表演,走會時,隊伍排列形式非常講究,表演形式和造型豐富多彩。據民間相傳,童子大鼓在清末最為盛行。

信息

門頭溝龍泉務童子大鼓老會 門頭溝龍泉務童子大鼓老

所屬地區: 北京·門頭溝區

文化遺產名稱:門頭溝龍泉務童子大鼓老會

遺產編號:50

遺產類別:民俗

申報日期: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北京市門頭溝區文化委員會

遺產級別: 市

簡介

位於門頭溝區龍泉鎮龍泉務村的“中心合義童子大鼓老會”,是在1934年由村里開白灰窯的李福旺等十幾戶出資成立的。其傳承脈絡比較清晰,由發起到現在打大鼓的會員傳承了六期,打鍋子(花鈸)會員傳承了八期。童子大鼓的表演是由大鼓和鍋子(花鈸)兩部分組成。大鼓的擊打表演是整個會檔的核心,不僅起著伴奏的作用,而且是整個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龍泉務童子大鼓老會的鼓點有40多套,目前留存的花鼓點套路有:“震天雷”、“震地雷”、“慢三錘”、“小鬼推磨”、“喜鵲登枝”、“猴兒剔牙”等。童子大鼓在走會時,隊伍的排列順序非常講究,大體的排列形式、走會的順序為:小藍旗、門旗、前領框子、甩子、鍋子隊伍、大鼓隊伍、小黃旗。走會過程中,會頭指揮全隊的鼓點變化,一般都是通過一面“頭鼓”發出暗號。童子大鼓的表演是由大鼓和鍋子(花鈸)兩部分組成。大鼓的擊打表演是整個會檔的核心,不僅起著伴奏的作用,而且是整個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龍泉務童子大老會的鼓點有40多套,目前留存的花鼓點套路有:“震天雷”、“震地雷”、“慢三錘”、“小鬼推磨”、“喜鵲登枝”、“猴兒剔牙”等。鍋子表演的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是“站鍋子”,是指童子站立在原地,手中的鍋子隨著大鼓鼓點打出各種節奏。第二種形式是“花鍋子”,即“舞鈸”(耍鍋子)表演。門頭溝區龍泉務“中心合義童子大鼓老會”是由童子擊鈸舞蹈、成人擊鼓伴奏,融舞蹈、音樂、武術、技巧於一體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其傳承歷史清晰,藝術特點明顯,文化內涵豐富,在北京近代各個歷史時期均有一定的社會影響,有很強的生命力。對北京地區的歷史、民俗、民間藝術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現在龍泉務村的童子大鼓已經顯現出青黃不接的勢頭,會檔人員年齡偏大;而表演花鈸的孩子們由於學習任務繁重的原因,練習技巧的時間已經少之又少,傳承問題亟待解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