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鬚鯨—鯨鬚顏色不對稱的巨鯨

長鬚鯨一般體長為20米左右,最大的體長可達26米,體重達95噸,僅次於藍鯨。 鰭肢也比較小,僅為體長的1/11。 口大,每側的須板為260一470枚,最長的可達70──90厘米。

長鬚鯨一般體長為20米左右,最大的體長可達26米,體重達95噸,僅次於藍鯨。它的身體呈紡錘形,較為細長,從背面看,頭的前部呈楔形,兩側邊不平行,在身體後背部形成較高的背脊。背鰭小,位於肛門正上方的背部。鰭肢也比較小,僅為體長的1/11。尾鰭寬小於體長的1/4。褶溝有50一60條,向後到達臍部。眼睛較小,位於口角的後上方。噴氣孔有2個,位於眼睛前面一點的背中線上。上、下頜的周圍以及噴氣孔的周圍有50一100根灰褐色的感覺毛。口大,每側的須板為260一470枚,最長的可達70──90厘米。雌獸有一對乳房,位於生殖裂兩側的乳溝內。背部為黑褐色,向腹面逐漸無規則地過渡為純白色,從鰭肢的附近至槽溝之間有兩條深色的帶,背部有一個“V”字形的淡色區域,起自噴氣孔的後方,穿過兩個鰭肢的基部之間向後擴展,尾部的中央至肛門之間也有一條黑色帶,從外耳孔向後上方,每側都有一條淡色甚至白色的條紋。上頜左右的顏色對稱,但下頜左右兩側的顏色卻不對稱,左側為黑色,右側為白色,而且鯨鬚的顏色也不對稱,右側的前1/3一1/2是淡黃色,其餘為灰黑色,這是長鬚鯨的最主要的外部特徵,與其他鬚鯨類截然不同。 長鬚鯨分布於南至南極、北至北冰洋的世界各海洋中,在我國見於南海、東海和黃海。長鬚鯨一般不在靠近沿岸的地帶活動,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餌,冬季又游回到較為溫暖的海域去繁殖。有趣的是,南半球和北球的種群並不相遇,盡管剛出生時的幼仔的體長都差不多,身體各部分的比例也一致,但北半球的個體達到性成熟時候,體長卻比南半球的同齡個體約小150厘米左右,據說這種差異可能主要是由於它們所吃的食物的不同而引起的。長鬚鯨大多單只或二、三隻在一起活動,但也能見到10一20隻,甚至100隻以上的大群,最多時為200隻左右。在進食的時候,它游泳的速度較為緩慢,每小時大約只有3─4海里,但在洄游時,游速也可以增加到每小時12─14海里,最高時速為20海里。每經2一3分鐘的淺潛水後就浮出水面換氣,每次呼吸需時大約為5秒鐘。經數次淺潛水後,再拱起背部進行最後一次呼吸,隨後就靜靜地轉為時間較長的深潛水。其下潛的深度可能不超過200米,時間一般為15分鐘左右,最長可持續20一30分鐘。此時可以看見它露出水面的頭部、肩部、背鰭和高舉在水面上的尾鰭,有時為了換氣,頭部常抬出水面很高,甚至連褶溝部分都露出來。它在呼吸的時候噴出的霧柱比較細長,好象一個倒置的圓錐形,高度為6—10米,接近藍鯨噴出的霧柱,如果是晴朗的天氣,數海里之外都能見到。它嗜吃磷蝦類、糠蝦類、橈足類等小型甲殼動物,也吃鯡魚、秋刀魚、帶魚等群游性魚類和烏賊等,捕食方式和食物種類與藍鯨基本相同,但食量稍少。 在繁殖季節,雄獸和雌獸的戀情頗深,交配時它們鯨或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時而側翻體軀,時而傾斜豎立,十分歡娛。雌獸的懷孕期為11一12個月。幼仔出生時的體長為640厘米左右。8一10年後達到性成熟,壽命為90一100年。 由於長鬚鯨的經濟價值很高,遭到過度獵捕,特別是在北太平洋水域,最高的一年的獵捕量竟達到28,000隻,導致數量銳減,現在僅剩有大約100,000隻,其中南半球水域為80,000隻,北太平洋為15,000隻,北大西洋約5000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