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體圓鰺

長體圓鰺

長體圓鰺,拉丁種名是macrosoma ,長體圓鰺屬鰺科,分布於南海、台灣海峽,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至日本南部沿海。

基本信息

簡介

長體圓鰺長體圓鰺
長體圓鰺屬鰺科,分布於印度尼西亞, 澳大利亞至日本南部沿海。每到繁殖期(一般為春夏季),鰺科魚類如日本的青甘鰺和台灣的紅甘鰺,會群游到某一特定海域去產卵,這些地點通常是較外海的大洋,即它們原本出生的故鄉,此種遷徙行為稱為「產卵洄游」。

分布區域

國內分布

南海, 台灣海峽

國外分布

印度尼西亞, 澳大利亞至日本南部沿海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體形多樣式,紡錘形、橢圓形、卵圓形或菱形等。尾柄一般皆細長,有些種類其背、腹側具凹槽;兩側則具稜脊。一般皆被細小圓鱗,有些種類則退化而埋於皮下或部份區域裸露。側線完全,前部多少彎曲,有時側線上全部或部份具稜鱗。脂性眼瞼,或發達,或不發達。上下頜一般皆具齒,一列或呈絨毛齒帶;鋤骨及舌面通常有齒帶。鰓蓋膜分離,不與喉峽部相連。前鰓蓋骨,幼魚時具小刺,成魚則平滑。鰓耙通常細長,亦有退化呈瘤狀者。兩個背鰭多少分離,第一背鰭前方常有一平臥倒棘,棘間通常有膜相連,有些種類第一背鰭棘會隨成長而漸退化,甚至消失;第二基底長,前方鰭條有時延長如絲狀;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其前方具二游離之硬棘,有時會埋入皮下;第二背鰭與臀鰭後方有時具1個或多個離鰭。胸鰭寬短或延長呈鐮刀狀;腹鰭胸位,I+5;尾鰭叉形。全世界計有4亞科32屬,大約140種(Nelson, 1994)

生活習性

一看到鰺的外表:流線形的體態,背部體色藍綠、腹部銀白,就知道它是屬於海洋中表層洄游性的魚類。鰺科遍布世界三大洋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由於種類多、數量大、肉質鮮美少刺,而且許多魚種體長可達60公分,甚至超過1公尺,因此是很重要的經濟性食用魚。鰺具有瘦長的尾柄、深分叉的尾鰭,可形成強勁的尾力,幫助它們快速游泳。此外,大部分魚種的眼部具脂性眼瞼,側線後段的鱗片變形為骨質的稜鱗,都具有減少水流阻力的功能。鰺在體型中型的海水魚中可說是泳速最快的一群。它們有時成群,有時三兩或單獨出現;在礁區外緣活動時,會因應不同的情況而有不同的游泳方式,例如平時通常悠閒緩慢地巡遊,遭遇威脅時則呈四角或曲折地快速游竄;當它們在海中進行掠食時,如果遇到的是單尾獵物就窮追不捨,若是一群獵物則先衝散它們,再鎖定目標展開攻擊。此外,六帶鰺成魚性喜大群群游於斷崖處,形成壯觀的圓柱形魚群風暴。其可能原因有二,一為攝食,因該處有局部涌升流,浮遊動物的餌料豐富,二是在01休息狀態,特別是當它們繞游的速度很緩慢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