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3.5平方公里,海拔1850米,年平均氣溫14.5℃,年降水量10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蠶豆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2430畝,人均耕地0.62畝,林地72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446.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69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30畝(其中:田2185畝,地245畝),人均耕地0.62 畝,主要種植水稻、蠶豆等作物;其中經濟林果地7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2畝,主要種植蘋果、葡萄等經濟林果;水面養殖面積216.4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長河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村內有路燈。全村有995戶通自來水,通電995戶,通有線電視870戶,擁有電視機農戶93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87%和9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5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35戶,占總擁有數的87%。
本村到街道辦事處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 ,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91輛,拖拉機15輛,機車25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43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43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2畝。
到2006年底,裝有太陽能農戶300戶;全村有 6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6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有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1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46.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89 萬元,占總收入的20%;畜牧業收入566萬元,占總收入的23%;漁業收入115萬元,占總收入的5%;第二、三產業收入1076.2萬元,占總收入的44%;工資性收入195.2萬元,占總收入的8%。農民人均純收入3669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857人,占勞動力的40%),在省內務工853人,到省外務工4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以大米為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43.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蔬菜、蘑菇等特色產業,計畫以後將大力發展經濟林果、葡萄種植產業;其中擁有企業3個——縣級龍頭企業1個,專業合作組織2個(已登記註冊2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125人。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453平方米,擁有教師19人,在校學生370人,距離中學4.2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68人,其中小學生370人,中學生198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2個、圖書室2個、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人文地理
長河村地處麒麟城郊,東域"九龍河",系九龍水域之口,南有"洪家橋",西轄"張家橋",均有上百年歷史,很久以前,都為碼頭,交易地點,長河因四處水系流通,人人都從事商貿,外出做小生意。近幾年,區域內水、電、路通信等齊備,尤其是遠近聞名的"鑄鐵加工",是從工作坊式發展成知名企業,現獲國家級"二次燃燒和樹脂砂造真空實學芯消失模"專利發明榮譽;2006年在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全村榮獲市級"尊老、敬老以及文明村"榮譽稱號,連續三年被區委、區政府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村內建起了文體廣場,豐富了民眾的文化、體育活動。新農村建設
一是從發展傳統綠色農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主要是集中培育優質高效水稻2000畝,引導農戶栽種綠色環保蔬菜300畝和養殖特色魚260畝。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進農村工業化。首先是鞏固發展好現有的集體企業,積極探索企業改革改制,拓寬發展空間。其次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2005年成功引進成浩實芯鑄造廠投資1000萬元,實現利潤150萬元的基礎上,2006年鼓勵企業增加投資規模,啟動二期工程投資,力爭固定資產投資達1500萬元、加快技術創新和對核心技術的研究,使年利潤突破200萬元大關;其次是重點圍繞壯大集體經濟第一要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新村建設工作。
三是分階段大力投入建設新農村配套設施,改善人居環境,實現農戶住房新型化。主要是重點圍繞村委會進村道路,緊緊抓住"區級文明村"的創建成果,進一步鞏固完善村容村貌的整治,以整治環境衛生、治理髒、亂、差,改善村容村貌為突破口,實施道路硬化、改廁、規範草堆、柴堆、糞堆,新建占地2000㎡農民休閒娛樂廣場,修建了花池60個,安裝路燈40盞,改建一個多媒體教室,建消防池一個 ,建公廁4個。
四是積極開展平安村創建活動,以穩民心、保平安為核心,構建社會和諧化。首先以村黨校和綜合培訓學校為依託,定期開展教育培訓,同時以企業連線搭橋,解決本村閒置勞動力就業問題。其次是深化農村治安防範整體聯動工作,構建治安防範"三級聯防、四級聯動"的整體聯動運行機制,完善打防控一體化建設,充分發揮綜治辦、人民調解委員會作用,依法正確處理和解決各類矛盾糾紛,把矛盾解決於未然,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全村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