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嶺關村

長嶺關村,位於兩省三縣(市)結合部的安徽省金寨縣斑竹園鎮,處於江淮分水嶺上,自然條件差,資源匱乏,氣候惡劣。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長嶺關村坐落在皖鄂交界處,位於兩省三縣(市)結合部的安徽省金寨縣斑竹園鎮,全村10個村民組,671戶,2453人,有5個村民組生活在省際邊界線上。因這裡處於江淮分水嶺上,自然條件差,資源匱乏,氣候惡劣,被人稱之為“北風袋子底”,全村人均不足0.5畝田,且單產低,所以歷史上這裡就是貧窮的代名詞。相鄰省縣的邊民相互不友好、不和諧,甚至有敵對情緒,更導致了生產、生活、邊貿的不順暢,惡性循環,讓長嶺關成為了全省聞名的貧困村,該村曾經一度是安徽省原省委書記盧榮景的扶貧村。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長嶺關村黨支部帶領全村民眾向貧窮開戰,不向困難屈服,根據村情實際走出了一條自我發展之路,尤其是近年來,這個擁有48位黨員,兩名預備黨員,多名入黨積極分子的支部,以其非凡的凝集力,帶領民眾發展生產、擴展勞務經濟、營造邊界和諧環境、支持國家大型建設、加大村級基礎設施投入、豐富民眾文化生活等方面做出顯著成績。因為貧窮,也因為資源匱乏,外出打工成了這個村青壯年勞動力的首選,目前,全村在外務工的農民有899人,占全村總人口的36%,涉及的戶數達數百家,勞務經濟在給這個村帶來極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很多家庭帶來困難和不便,村黨支部敏銳地發現問題並採取一系列措施,號召村民在農忙時節進行生產互助,對無勞動力的戶進行突擊搶收搶種;為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建立檔案,定期訪視,保證就醫入學和自然災害時得到優先和有效的保護,流動黨員與支部每個季度保持聯繫並匯報思想情況,系列措施讓外出務工者少了後顧之憂,讓留守家庭有了主心骨,多了依靠。如今,全村勞務收入的返鄉資金達300餘萬元,占全村經濟總收入的60%以上。全村有290多戶新建了樓房,其中95%以上建設資金來自於勞務收入。打工經濟終於讓這個村甩掉了貧困的帽子。

基礎設施

2005年,合武高速公路開始建設,該路貫穿這個村,村黨支部站在政治的高度,要求全體黨員和村民積極支持國家大型工程建設,保證施工單位在本村順利施工,這條路經過長嶺關村8個村民組,僅路基占地就達333畝,還有附屬設施及施工便道用地,共涉及農戶達160戶,征地過程中沒有發生一次衝突。工程施工單位在施工中,不可避免地影響民眾的生產生活,破壞一些水系和其他設施,在村兩委的努力下,沒有產生大的矛盾糾紛。所有問題都得到了圓滿解決,三年多來,這個村的幹部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支持高速公路建設上,他們受到了施工單位的高度讚譽,也得到了本村民眾的信服和擁護。居住在兩省三縣的邊界線上,雙方的田地山場錯縱交叉,牲畜越界放牧,加之歷史上一些成見,還有現實的利益之爭,多年來,雙方矛盾糾紛不斷,甚至互相仇視,長嶺關村黨支部進行了認真思考,仇視只能兩敗俱傷,攜手共建繁榮的邊界才能雙贏,於是村支部書記丁永書帶領村兩委一班人主動前往對方,從麻城市的界嶺村、長嶺關村、羅田縣的甘家沖村、香露青國營茶場等一個單位一個單位地走訪,通過溝通大家達成了一致的意願,和諧安定本來就是兩省邊民的共同願望,安徽的長嶺關村支部書記丁永書和湖北的長嶺關村支部熊德平兩雙大手握在了一起。從此以後,兩省相鄰的乾群密切合作,商貿中互通有無,打擊偷盜雙方聯手,工作互相取經,現在這裡再沒有行政界限的隔閡,再沒有敵視的鴻溝,兩省邊界的青年農民經紀人活躍在皖鄂邊界線上,他們甚至把這裡的大別山黃牛,靈芝等特產共同推向了多個省市。長嶺關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和諧與繁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