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社

長壽社

莆田城內縣巷有座長壽社,也稱靈應廟。別看它偏處街巷一隅,如今的荔城區鎮海街道長壽社區名稱即源於此。

簡介

長壽社區隸屬於荔城區鎮海街道,據說,宋代有陳宣,活至百歲,明朝皇帝追封“長壽聖王”,後人尊為一社之主,故得名。長壽東與鳳山社區毗鄰,南連文獻社區,西與城廂區太平社區隔勝利北街相望,北鄰梅峰、英龍兩個社區,全社區共1122戶,3776人,土地面積0.3平方公里。下轄有12個居民小組,轄區內有商貿繁榮,擁有大路服裝一條街,后街日雜一條街和新開闢的梅園東路等。長壽居委會歷史上名人輩出,明成歷年間的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陳經邦和清鹹豐年代的甘肅布政史、陝甘總督林揚祖及雲南按察合法事林淮等。境內多古城古街有明、清時時期古民居多處,荔城區政府座落轄區內,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在轄區內投有分支機構。

別看它偏處街巷一隅,如今的荔城區鎮海街道長壽社區名稱即源於此。

歷史沿革

據明代《八閩通志》、清代《興化府莆田縣誌》等記載,長壽社廟宇創建於五代時期後唐長興元年(930年),初祀神為陳寅,系唐代觀察使陳岩之侄,因侍岩仕閩,遂安家於莆。陳寅樂善好施,里人曾以歌贊曰:“陳公食我兮,飢有餐,陳公衣我兮,冬不寒,願得陳公兮,壽如仙。”陳寅高齡長壽,享年九十餘。其“卒先一日,厲言五紀事,後皆驗,民乃祀之。”

到了北宋初,游洋賊寇頻發,僕射密禱於社神。“交兵日,賊見甲卒甚盛,旗幟皆署‘長壽’字,驚怖甚,一戰而克。”陳靖以聞,遂上奏敕封其為“護國孚惠顯佑長壽聖王”。南宋慶元六年(1201年),莆田城內街市火災,社神又“耀赤旗擁甲士撲滅之”,朝廷遂於嘉泰四年(1205年)賜額“靈應”。淳佑四年(1245年),莆郡發生瘟疫,但境內民眾靠社神護佑安然無恙,又加封“孚應”。

南宋景定五年(1265年),海寇林長五猖獗,民眾深受其害。但見社神“擁旗鼓與湄洲神媽祖協力擒捕”,平定海防,再加封“善佑”;社廟還增祀湄洲媽祖護佑。元至大二年(1309年),里人方泰山募眾重建,興化路判官吳濤曾記錄之。明萬曆九年(1581年),長壽社重修並建路亭。清康熙廿二年(1682年)十一月毀,邑人推官黃道晉主動募金重建。

長壽社歷史悠久,迄今已有1082年,比莆田城興建還早50多年。而且社址千年一直不變,門前路口即是莆田城內“九頭十八巷”之“社衙頭”,為原衙後路、大路和后街路三條古街交匯處,系古代莆田城內南北交通要衝。而長壽社社如其名,香火綿長,傳承不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